胡小露
(德陽市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 四川 德陽 618000)
腦癱屬于神經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兒童患者的發病機制是發育中的胎兒和嬰兒發生非進行腦損傷引起的,致使患兒的大腦、肢體存在運動功能障礙,同時伴有語言與精神等障礙、癲癇等并發癥,所以家長需要對新生兒娩出后的腦癱疾病加強重視,掌握與疾病相關的知識,以此積極配合醫生開展患兒疾病的救治工作,以期達到理想的預后質量。現階段該疾病尚無完善治愈的辦法,臨床主張采用物理療法進行治療,可確?;純河兄^好的康復效果。本文研究期間,選擇確診的患兒分組應用兩種治療方案進行疾病干預,結合兒童患者的機體功能障礙好轉情況,評價適用于腦癱兒童疾病治療的最佳方案,研究內容包括:
選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神經科接收患兒,經檢查屬于腦癱的80例作為臨床不同療法分組(觀察組、對照組)應用價值的研究對象;患兒中男生多于女生,人數分別記為53例、27例;患兒中年齡最小為5個月,最大為6歲,平均年齡為(3.3±1.4)歲;患兒中的63例屬于痙攣性、11例為混合型,其余患兒為共濟失調型;對比患兒以上資料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全部患兒均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常規康復治療,其中觀察組患兒還需要繼續按照家庭物理治療方法接受治療,醫生可以對患兒施以Bobath物理療法的治療,每周治療次數不少于2次,每次時長在半小時以上、不超過1小時,并且醫生需要在治療患兒時指導患兒家長掌握理療法的操作要點,待家長學會后可讓家長在家中來對患兒進行理療干預,每周患兒回院理療時要求醫生及時了解患兒的家中理療基本情況,評估理療成效后可以適當的調整理療操作方案。Bobath療法應用期間:醫生可以根據患兒腦癱臨床表現,制定遲緩、痙攣以及相對恢復三個階段的治療方案,這幾個階段的理療工作是相互聯系的,理療康復鍛煉力度需要依次增加。具體理療方法:①設計良肢位,其中仰臥位體位,要求患兒將頭部置于枕上,患側需要稍微抬高一些,頭部盡量傾向健康的一側,不可有胸椎屈曲情況發生,將高度適宜的枕頭置于患兒患側臀部與肩關節處,不可出現髖關節外旋以及屈曲情況,指導患兒抬高雙手放在枕頭處,將肢體完全伸展開來,提前準備沙袋放置在患兒下肢外側中間位置,以此有效預防髖關節外旋等異常姿勢再次出現。②設計翻身動作,患側足部需要抬高,置于健側足部之上,上肢需要舉過頭頂,進行肘關節的伸展練習,擺動上肢期間患兒可以朝著健側方向旋轉患側,之后在醫生幫助下旋轉骨盆即可翻身,向仰臥位體位返回時則要求患兒進行上肢伸展狀態的保持,并且前伸肩膀,患側下肢需要小幅度的移動,此時醫生可幫助患兒旋轉骨盆,待軀干角度滿足旋轉要求時便可以按照下肢到上肢的順序依次旋轉肢體,實現翻身后恢復至仰臥位的訓練目的。③設計患處肢體下部屈伸動作,患兒鍛煉下肢運動功能期間需要在同一時間屈曲膝關節、髖關節,并且伸展髖關節后,膝關節需要繼續保持屈曲狀態,兩處關節練習期間需要讓肩部一直前伸,若有后撤情況要求患兒在醫生的協助下保持肩部姿勢正常后再進行屈曲與伸展練習,并且不可以在練習時發生下肢伸肌、屈肌在相同時間的收縮情況,若伸肌伸展時發生有痙攣情況也不可取,需要及時停止練習,待恢復后再行肢體理療鍛煉。
兩組患兒的治療時間均為半年,應用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對于患兒治療前后的肢體控制能力進行評估,分值高表明患兒機體障礙的干預療效好,評價時依照相應的功能分區打分,其中Ⅰ功能區表示患兒已經成功建立姿勢反射;Ⅱ功能區指患兒可以進行爬行運動,且肢體可以保持跪位狀態;Ⅲ為患兒成功構建坐位+運動平衡反射;Ⅳ為患兒可開展站立運動;Ⅴ則表示患兒經過治療能夠進行走步、跳躍、跑步等運動。
兩組患兒五個功能區在治療之前接受量表評價,可知分值均較低,組間數據對比后相差不大,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再次評估五個功能區情況,發現兩組分值均有提升,其中觀察組患兒的五項數據上升明顯,與對照組數據作以比較存在差異與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
表 兩組患兒各個功能區治療效果評分比較(±s,分)

表 兩組患兒各個功能區治療效果評分比較(±s,分)
?
腦癱為嬰幼兒發生非進行腦損傷后引發的腦癱綜合癥,兒童發生腦癱后,需要家長抓住6歲以下的最佳治療時機,及時將患兒送至醫院接受治療,以免患兒機體肌肉失衡、痙攣等癥狀有愈加嚴重的情況發生,減少疾病累及的范圍,使得患兒的機體康復效果以及生活質量能夠在治療后有效增強[1]。當前物理治療法為常用的腦癱治療方法,但是僅依靠患兒在醫院較短時間的預后,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成效,所以需要患兒家長在家中多進行患兒機體康復性的理療鍛煉,從而有效調節與改善患兒的神經系統,充分調動患兒的運動功能,解決運動障礙問題,促使患兒可以有正常的肢體姿勢。家庭物理治療期間采用的Bobath療法價值較高,該理療法使用以后,能夠對腦癱患兒患病后機體呈現出的異常姿勢、運動障礙進行有效抑制,以此在控制反射點的基礎上,確?;純鹤藙莓惓G闆r得到平衡性的改變,逐漸形成正常化的運動模式,并且該種理療法還會對患兒感覺產生一定的刺激,繼而在抑制性、興奮性的感覺刺激之下改善患兒肢體活動姿勢,所以該種物理治療方法用于腦癱預后的優勢顯著[2]。在本文的研究中即就有觀察組的40例患兒采用該療法,取得了較好的治療結果,分析相關治療數據表明在后續的腦癱兒童預后期間,神經科醫生要大力進行家庭物理治療方案(Bobath療法)的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