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寧
(銅仁市人民醫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在我國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篩查宮頸癌的方式較多,如何在有效的資源內選取最佳的宮頸癌治療方案屬于核心問題[1]。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是持續感染宮頸上皮內病變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宮頸癌出現的核心因素。相關研究顯示[2],隨著人乳頭瘤病毒(HPV)E6/E7 mRNA檢測陽性率會逐步增加。
選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診的80例宮頸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妊娠期患者、其他惡性腫瘤患者、免疫疾病患者、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患者3天內不得行性生活,未陰道上藥、沖洗的患者,分別開展HPV DNA、人乳頭瘤病毒(HPV)E6/E7mRNA檢測。
1.2.1 制備標本 使用新柏式專用宮頸取樣毛刷,緊貼患者宮頸口,略微用力順時針旋轉7~8圈,充分留取患者宮頸管內、磷柱上皮交界處的宮頸脫落組織,將刷頭放在專門的細胞保存液內,在4.0℃下保存,1周內完成檢測工作。
1.2.2 指標檢測 HPV DNA使用碩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檢測試劑,將TCT檢測剩余的1/2標本開展HPV檢測,DNA分型;人乳頭瘤病毒(HPV)E6/E7 mRNA檢測使用科迪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試劑,將剩余1/2標本用以定量檢測。
1.2.3 病理學檢測 由專業醫師開展陰道鏡下活檢,參照WHO分類與診斷標準。劃分為陰性、陽性。
對比不同病變HPVE6/E7mRNA檢測結果;對比不同篩查方式檢測結果與宮頸活檢病理結果;對比不同篩查方式檢測結果。
就不同病變的HPVE6/E7mRNA檢測,依據患者病理等級,在陽性、陰性基礎上,求解出其平均定量值。不同篩查方式檢測結果與宮頸活檢病理結果,以CIN-I、CIN-Ⅱ作為判定標準,分析HPV DNA、HPVE6/E7mRNA病理結果。不同篩查方式檢測結果對比,以HPV DNA、HPVE6/E7mRNA為組別,分析敏感度與特異性。
數據以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用卡方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0例患者接受陰道鏡下活檢,患者年齡為20~65歲,患者平均年齡為(38.52±10.24)歲。炎癥患者、CIN-I級患者檢出率對比與mRNA表達量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CIN-Ⅱ級、CIN-Ⅲ級及宮頸癌患者檢出率對比與mRNA表達量對比,其陽性率均高于炎癥患者、CINI級患者,組間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病變HPVE6/E7mRNA檢測對比
80例活檢病人中,其中HPVE6/E7mRNA陽性為92.5%(74例),HPV DNA陽性為73.6%(59例),兩者差異顯著,P<0.05。
80例活檢病人與宮頸活檢病理結果對比,HPVE6/E7mRNA陽性患者敏感度為88.41%,特異度為11.59%,HPV DNA陽性患者敏感度為83.62%,特異度為16.38%,不同篩查方式與活檢病理結果對比,組間數據具備顯著差異,P<0.05。
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會導致宮頸癌的發生,99.8%宮頸癌標本均可檢測到HPV[4]。大量研究證實,HPV早期讀碼框內,E6/E7基因是導致患者出現宮頸癌的主要因素[5]。一旦發現高危型HPV感染,病毒DNA與患者細胞DNA會整合,且不受控制,持續產生E6/E7癌蛋白,癌蛋白與細胞周期調節蛋白結合,將會影響細胞周期調節,導致其癌變[6]。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要一種特異性更強的生物標記物,大量學者與專家已經將研究重點集中在高危型HPV E6/E7mRNA表達中,以期望在此基礎上分析宮頸癌與癌前病變中[7]。
綜上所述,E6/E7mRNA檢測能夠有效提升宮頸癌篩查敏感性,最大程度避免患者治療期間過度檢查、過度治療,以此減輕患者治療階段的經濟壓力,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更好的配合臨床治療。E6/E7mRNA檢測對年輕女性宮頸癌篩查具備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