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 郝洲華(通訊作者)
(華中科技大學醫院外科 湖北 武漢 430074)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及飲食結構改變,膽囊良性病變成為常見疾病,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等[1]。與此同時,眾多患者對于損傷小、恢復快的微創醫學要求逐步提高,從傳統的腹腔鏡手術逐漸進展為單孔腹腔鏡手術[2],在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也進一步減少了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本臨床研究旨在探討及比較膽囊良性疾病患者行單孔腹腔鏡與傳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如下。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并確診的72例膽囊良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3],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共30例患者,年齡31~71歲,平均(53.71±7.42)歲,男性16例,女性14例。實驗組:采用經臍部單孔腹腔鏡手術,共42例患者,年齡33~73歲,平均(54.66±7.31)歲,男性20例,女性22例。排除標準[4]:① 合并肝內膽管結石;② 急性炎癥期間;③ 嚴重免疫缺陷、嚴重內科合并癥。④ 妊娠。所有患者交待治療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如:年齡、性別比、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比較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標本取出時間)、術后情況(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評價,總分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標本取出時間、VAS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術后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術中、術后情況比較(±s)
出血量(ml)分組例數手術時間(min)標本取出時間(min)VAS評分(分)觀察組4251.79±4.507.98±1.882.0±0.832.21±1.12對照組 3062.70±7.3313.63±2.342.73±1.114.33±1.06 t 7.2411.363.218.11 P 0.00.00.00.0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38%)低于對照組(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膽囊良性病變的手術治療中,膽囊切除術是技術成熟的手術方式[7],隨著腹腔鏡手術的不斷進展,眾多患者從微創手術中獲益,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在保證了手術安全及治療療效的同時,也兼顧了患者對于美觀的需求,但是傳統的腹腔鏡手術已經無法完全滿足現代社會患者的需求,單孔腹腔鏡手術應運而生,運用一個開口,導入手術器械進行手術操作、切除病灶[8]。本臨床研究顯示,單孔腹腔鏡手術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標本取出時間、VAS評分明顯優于傳統腹腔鏡手術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術后并發癥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38%)低于對照組(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能原因在于,單孔腹腔鏡對于腹腔暴露于空氣的范圍及時間更短,對于消化系統的影響較小,減少了污染,縮短了恢復時間,打孔的數量減少,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雖然與傳統腹腔鏡手術比較,單孔腹腔鏡手術具有較多優勢[9],如:術中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取標本時間縮短,患者感受疼痛的程度減輕,術后并發癥減少等。但是該手術對術者技術水平的要求較高,需要術者在熟練掌握手術操作技巧以及微創手術技巧,同時要合理選擇病例,才能準確、有效、安全的運用該手術方式,真正讓患者受益。
綜上所述,在熟練掌握手術技巧以及適應癥的前提下,運用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良性病變,術中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取標本時間縮短,患者感受疼痛的程度減輕,術后并發癥減少,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