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學
(遂寧市船山區嘉美口腔門診部 四川 遂寧 629000)
前牙缺陷一般表現為畸形過小牙、牙間隙過大、牙變色及著色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美觀及生活質量,甚至引發患者出現程度不一的心理壓力及負面情緒[1]。隨著我國前牙美學修復技術的發展及進步,現階段臨床中一般針對患者實施全瓷修復技術治療;我院針對收治的前牙缺陷患者105例進行對比治療觀察,分別給予常規全瓷修復及微創全瓷修復,旨在分析全瓷修復技術在前牙缺陷美學修復中的運用效果。
選擇我門診部收治的105例前牙缺陷患者進行治療觀察(2017年7月-2018年5月),隨機分成兩組,常規組5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5∶27例,年齡集中在16~46歲,均值為(25.32±5.27)歲,其中缺陷牙為55顆;治療組5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3∶30例,年齡集中在16~45歲,均值為(25.30±5.26)歲,其中缺陷牙為57顆。
給予常規組52例患者實施常規全瓷修復治療經有效的溝通確定需要修復的牙齒后,選擇合適的的正椅位,磨除基牙唇面、鄰面及舌面約1.5mm磨除切端約2.5mm后,針對唇面頸緣需要預備到牙齦以下0.5mm,肩臺直角的寬度控制在1mm,使得線角邊緣圓鈍化,實施硅橡膠取印模在24小時內灌入硬石膏,制作好模型后制作修復體,在為患者試戴后合理的矯正顏色,實施樹脂粘結劑的黏接處理。
給予治療組53例患者實施微創全瓷修復技術進行美學修復,利用X線檢查牙周及牙齦情況,一周后進行基牙預備,針對存在齲齒的基牙實施常規去齲處理及樹脂修復;將所有修復體設計為唇面開窗類型,磨除唇面0.3~0.5mm后,鄰面達唇側自潔區,進行精細的拋光基牙處理,將排齦線放置進入后利用硅橡膠取工作模,制作全瓷貼面及比色處理,在患者口中進行試戴,待患者滿意顏色后給予20s的9.6%氫氟酸酸蝕貼面處理,并清潔、吹干備用,利用雙固化樹脂粘結劑進行粘結,將多余的粘結劑去除后精細拋光處理即可。
針對實施常規修復及微創修復的兩組前牙缺陷患者治療后的密合度評分、邊緣著色評分、形態評分、修復后舒適度評分及患者滿意度等進行對比分析;(1)密合度評分、邊緣著色評分、形態評分[2]:總分均各為20分,分數越高越好;(2)舒適度評分:采用舒適度評分量表,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舒適度越高。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治療后的患者滿意度為86.54%(45/52),治療組治療后的患者滿意度為98.11%(52/53),兩組相比:χ2=5.00,P=0.03;兩組前牙缺陷患者治療后的密合度評分、邊緣著色評分、形態評分、修復后舒適度評分的具體數據見表。
表 兩組觀察指標評分對比(±s,分)

表 兩組觀察指標評分對比(±s,分)
組別密合度評分 邊緣著色評分形態評分舒適度評分常規組(52/55)15.26±2.5016.32±0.59 16.45±1.3675.68±3.46治療組(53/57)18.12±0.33 17.96±0.3518.20±1.0285.11±3.62 t 8.5617.977.7213.64 P 0.000.000.00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美的追求程度的提升,現階段臨床中前牙缺陷的美學修復越來越受到前牙缺陷患者的歡迎及重視,患者希望通過美學修復技術改變自己前牙畸形過小牙、牙變色、牙間隙等缺陷問題,提高患者的面部美觀程度。
臨床中一直以來均對患者實施傳統的全瓷冠修復技術治療,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需要較大力度對基牙進行打磨,對于牙釉質產生破壞作用[3],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微創全瓷修復技術屬于近年來發展快速的前牙缺陷美學修復新技術,能在減少磨牙操作及保存活髓的基礎上科學全面的覆蓋牙體表面缺陷[4],采用的材料為瓷貼面,能最大程度上將基牙唇面的牙粘貼保留,顏色較為自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不會對牙齦產生強烈刺激,減少了微創治療過程中的損傷現象;具有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5]。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微創全瓷修復技術治療的治療組前牙缺陷患者治療后的密合度評分、邊緣著色評分、形態評分、修復后舒適度評分及患者滿意度等明顯優于實施常規全瓷修復技術治療的常規組前牙缺陷患者,說明微創全瓷修復技術治療前牙缺陷的效果明顯,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患者臉部美觀程度的提高,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且微創治療的創傷較小,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針對前牙缺陷患者實施微創全瓷修復技術的美學修復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提高患者舒適程度及滿意度,減少了牙體組織的磨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