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嘉美口腔門診部 四川 遂寧 629000)
牙體牙髓病在口腔科中比較常見,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為牙齒劇烈疼痛,咀嚼及根尖部頰側,舌(腭)側瘺管,溢濃,嚴重者甚至還會引起面頰部腫脹疼痛,這對患者美觀度及正常生活均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1]。在牙體牙髓病的治療上,臨床中多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療方法,而一次性根管治療法具有治療時間短、緩解疼痛明顯等優勢,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采取一次性根管適充對牙體牙髓病患者治療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門診部接收的89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牙體牙髓病診斷標準[2]。(2)存在明顯瘺管及牙齦疼痛癥狀,X線檢查根尖周存在明顯低密度影。(3)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及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2)對一次性根管治療耐受性差的患者。按入院的前后順序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有45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41.6±3.2)歲。對照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齡16~61歲,憑據年齡(40.9±3.1)歲。一般資料上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對兩組患者均行X線攝片,掌握患者病變情況,給予患者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術前依據檢查結果行牙體預備治療,將牙齒壞死部分清除,對隱裂牙齒進行暫時性的修復及對牙齒咬合高度進行適當的調整。對病變牙髓進行清除,借助無壓力沖洗根管系統,沖洗液為生理鹽水+1%的次氯酸鈉。
對照組患者采取一次性根管超充方法進行治療,主要是對患牙根管進行充分的清潔,保持根管在暢通的狀態。應用3%的氫氧化鈉消毒靶治療區域,應用生理鹽水進行反復的沖洗,之后對根管進行填充,填充劑的填充范圍達到全部腔隙部位。觀察組則應用一次性根管適充方式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同對照組相同,填充劑的范圍覆蓋到全部腔隙并且距離根尖0.5~1mm。
兩組治療后均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患者使用甲硝唑或者阿莫西林以預防感染,針對術后嚴重疼痛者可按醫囑給予患者應用合適的止痛藥物。
(1)觀察兩組治療效果。顯效;牙齒咬合與咀嚼功能正常,無疼痛及不良反應;有效;咬合及咀嚼基本正常,疼痛緩解,出現輕微不良反應;無效:咀嚼與咬合的時候出現不適感,存在明顯不良反應。(2)治療1個月后,采用咬合力測定儀測定患者牙齒咬合力;使用稱質量法評估咀嚼效率;應用牙齦指數評估牙齦情況。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患者咀嚼功能各指標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咀嚼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咀嚼功能比較(±s)
組別n牙齒咬合力(Ibs)咀嚼效率(%)牙齦指數觀察組45131.26±18.8493.34±11.280.34±0.06對照組44113.36±17.2578.84±10.170.57±0.09 t-4.6726.36514.215 P-0.0000.0000.000
近些年的臨床研究及醫學報道中指出,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顯著[3]。而對于根管填充物的使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多數的學者認為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療時,適充法可獲得理想的效果。
一次性根管適充屬于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該方法治療牙體牙髓病時,首先是將牙根管中感染及壞死組織清除干凈,預備好牙根管后依據患者根管粗細選擇合適的充填物,充填到距根尖孔的0.5~1mm位置,達到治療病灶及阻止病變發展的目的[4]。同時適充治療到達一定的程度停止,這樣可以避免大量用藥造成的材料浪費,減輕對咀嚼功能的影響及降低治療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5]。本次研究中,對比采取一次性根管適充與超充治療牙體牙髓病的療效,結果顯示在治療效果上,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表明一次性根管適充具有更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疾病癥狀。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在治療后咀嚼功能上,觀察組也顯著優于對照組,這表明一次性根管適充能夠有效改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治療。
綜上所述,應用一次性根管適充方法治療牙體牙髓病的療效顯著,能夠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