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媛媛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心臟介入導管室 青海 西寧 810000)
通過精細化護理和臨床護理來提高患者在行心血管介入導管室手術后的護理工作護理滿意度和恢復速度,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文針對精細化護理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血管介入導管室為手術期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究,現報告如下。
本次調查研究選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12月接診治療的180例行心血管介入手術患者,并且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180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9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9~71歲,平均年齡(51.7±2.4),其中女性患者3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為30~70歲,平均年齡(52.1±2.5),其中女性患者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有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接受精細化護理和臨床護理路徑。
1.2.1 精細化護理方法 臨床護理需要護士按照護理方案進行嚴格實行,并且針對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與患者進行溝通,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密切監測,同時注重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匯報給主治醫師,同時要告知患者康復后注意事項。
1.2.2 臨床護理路徑 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應該由主治醫師和護士長一期多名專業護士組成護理小組,并且通過針對性護理方案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在護理過程中應該詳細記錄,并且制定相關的方案,計劃和表格。如果由于實際情況而沒有對患者進行某項護理需要在表格中有詳細記錄,并且記錄好原因。同時對患者的功能鍛煉,健康教育等內容進行跟蹤記錄,保證主治醫師以及護士長等關鍵人員,對記錄人手一份。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同時對患者的服務滿意度進行調查,服務滿意度滿分為100分。滿意為60~80分,8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心血管介入治療后的患者會跟據實際情況的不同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或者發生不同程度的并發癥,所以在后期的康復性護理,主要從臨床護理和精細化護理兩個方式入手。對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共同進行護理。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來抗擊疾病,同時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保證患者出現術后不同程度的出血等并發癥時能夠及時發現,并且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護理。相關護理人員的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在患者及相關家屬面對病情出現負性情緒時能夠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保證患者的就醫依從性,同時調節患者自身的心理狀態。臨床護理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整體的護理干預,并且及時進行調整相關的針對性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護理。同時護理人應該鼓勵患者進行合理的多功能性鍛煉,保證患者的康復進程,同時避免并發癥的出現,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聯合精細化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也能夠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護理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值得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