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愛
(扶綏縣東羅中心衛生院精神病內科 廣西 崇左 532115)
精神分裂癥屬于精神科常見病,發病率、復發率、自殘率等都比較高,會增加社會負擔與家庭負擔。目前藥物治療可對患者顯性癥狀進行顯著控制,但不能有效改善社會能力與生活情況[1]。本次主要闡述了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使用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
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與試驗組,各3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嚴重基礎性疾病患者和不配合治療患者。參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為26~75歲,平均年齡(47.99±3.55)歲。試驗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7.98±4.11)歲。
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試驗組實施人性化護理,(1)心理支持。護理人員需要詳細告知患者疾病知識,并且告知其良好心態的意義。鼓勵患者接觸治療效果良好的患者,確保患者病友間及時交流,提升患者繼續治療的信心,同時告知患者家屬家庭的重要性和意義,讓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般溫暖,提升患者配合度。(2)豐富業余生活。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在睡眠充足基礎上,盡可能不要長期臥床,鼓勵其積極參與娛樂活動,例如打牌、打氣排球、兵乓球、下棋等。獲得醫師同意之后可在護理人員或者家屬陪伴下適當開展戶外活動。(3)加強生活體貼。護理人員需要及時了解住院期間患者的不適情況,例如飲食情況、生活起居、附近環境等,及時改善力所能及的環境和情況,如調節允許時可在患者病房內放置電腦、電視等設備。(4)良好住院環境。護理人員合理布置病房的格局,確保證病房整潔通風,光線充足,使用和諧的色調,將山水畫、花籃等放置在走廊或者病房上進行點綴,如條件的醫院可以適當播放優美柔和的音樂,同時護理人員需要維持整潔的著裝,以熱情的態度對待患者,也需要言語體貼柔以及舉止輕柔文雅。(5)因人而異。護理人員需要依據患者不同情況,如生活習性、脾氣性格、教育程度等予以不同護理干預,如語調速度、語言通俗程度,以便于達到患者的信賴,提升臨床服務效果。
觀察兩組臨床護理滿意度、SANS評分數值、NOSIE評分數值。精神癥狀評定量表(NOSIE)主要對社會能力、個人整潔、社會興趣、精神病表現、激惹、抑郁、遲緩等進行評價。陰性癥狀評定表(SANS)對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評價,如情感平淡、思維貧乏、遲鈍、缺乏興趣社交、意志貧乏、注意力障礙。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100%優于參照組的80.00%(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臨床護理滿意度(例)
試驗組精神分裂癥患者SANS評分低于參照組,NOSIE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指標評分情況比對(分)
精神分裂癥患者不但自身產生極大痛苦,也嚴重威脅患者家屬安全,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此類疾病,有助于提升疾病治愈率。在規范化治療精神分裂癥中需要予以有效且科學的護理干預[2]。在護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時候需要基于準確評估患者主觀臨床表現、客觀臨床表現前提下,首先分類處理精神分裂癥的類型,給出科學的治療方案和目標,予以科學的人性化護理計劃[3]。精神分裂癥患者大部分都出現思維紊亂、行為活動障礙、情感障礙等臨床表現,正式對患者治療之前需要檢測評估患者過敏史、家族史、行為活動情況,護理人員不但需要準確掌握患者當下病情發展情況,也需要依據患者疾病特點予以人性化護理計劃[4]。人性化護理屬于現代護理內容的本質與核心,注重以患者需求、利益、健康為中心,注重關懷患者生命質量,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尊重患者人格尊嚴[5]。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100%優于參照組的80.00%(P<0.05),試驗組患者SANS評分低于參照組,NOSIE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使用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展示出優于常規護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