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虹霞 李雨霞(通訊作者)
(揚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肺結核是常見的傳染病之一,常通過空氣-呼吸道傳播,具有較高的病情復發(fā)率。在患者入院期間給予其有效的運動康復護理指導,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促進病情的恢復。本次研究為分析呼吸運動康復護理對肺結核住院患者的應用價值,選取醫(yī)院收治的94例肺結核住院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將報告整理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94例肺結核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表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將其分為對照組(n=47例)和研究組(n=47例)。其中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最小為25歲,年齡最大為79歲,平均年齡為(58.61±3.47)歲。研究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最小為24歲,年齡最大為78歲,平均年齡為(58.39±3.52)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后,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上述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比較。
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給予其有效的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
研究組:給予研究組患者呼吸運動康復護理干預,(1)呼吸功能護理:給予患者正確的縮唇護理與腹式呼吸方法,指導其行仰臥位姿勢,將肩部、背部肌肉放松,深吸氣時隆起腹部,呼氣時對腹部用力按壓,使腹部保持一定收縮。每天練習2次,每次10分鐘。(2)運動康復護理:在患者并且稍微穩(wěn)定后,指導患者在病床進行翻身、活動四肢等,協(xié)助患者完成相關訓練;隨患者病情的發(fā)展攙扶其下床行走,待恢復一定體力后在院內練習散步。將運動康復的相關知識與重要性向患者講解,增強患者鍛煉的積極性[1]。
(1)生活質量評分:根據WHOQOL-BREF生活質量表從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環(huán)境領域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2)治療有效率:在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觀察分析,將原病灶吸收20%以上視為顯效;將原病灶吸收在5%~20%之間視為有效,將原病灶吸收在5%以下,病灶面積擴大或出現(xiàn)新病灶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例數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環(huán)境領域研究組4715.61±1.4715.47±1.7317.72±2.6317.86±2.54對照組4712.32±1.2513.26±1.2415.46±1.8214.63±3.49 t 11.687.114.845.13 P 0.000.000.000.00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5.7%)顯著高于對照組(80.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n(%)]
肺結核是常見的傳染疾病,呼吸道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其治療過程較為復雜,所花費的時間較長,在治療后病情容易復發(f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患者入院期間給予其有效的康復護理指導,可有效促進病情的恢復,提高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5.7%)顯著高于對照組(80.9%),P<0.05,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體原因為:呼吸運動康復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有效的康復護理理念,使其在呼吸與運動等方面促進病情的恢復,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在呼吸康復護理方面給予患者正確的縮唇護理與腹式呼吸方法,指導其正確掌握良好的呼吸方法,促進呼吸功能恢復。運動康復護理是協(xié)助患者完成翻身、活動四肢等鍛煉,增強患者鍛煉的積極性,加快患者病情康復進程。呼吸運動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促進病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與治療效果[2]。
綜上所述,采用呼吸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在對于肺結核住院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促進病灶吸收,在臨床護理中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