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新 聶志剛
(深圳高級中學 廣東深圳 518040)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從做中學”的教育思想, 他認為最令人永不忘記的知識應該是從做事中學到的,這樣習得的知識本身也更具意義,才更能成為對學生有用的東西。 對于生物學課程中那些實驗之外的抽象的結構或者某些生理過程等,教師怎樣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活動而獲得知識呢? 現以“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一課為例,介紹3 種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去交流,以達到對概念的掌握。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1 第3 章第2 節的內容, 除了是本章的重點之外,也是學生學習以后章節的基礎。學生對復雜的亞顯微結構, 在識圖記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中,可通過一種更為形象生動的方式,讓學生先嘗試內化知識,在最后知識輸出時達到對知識點深層次的理解。
2.1.1 目的要求
1)嘗試設計真核細胞的海報,并要體現8 種細胞器的結構及它們之間的功能聯系。
2)體驗海報設計的過程。
2.1.2 材料用具 各小組可以根據設計自行選擇材料和用具,需要配備的最基本材料:60 cm×90 cm的白紙若干張,彩筆1 盒。
2.1.3 活動設計流程
1)分好小組,確定組長,提前一天開始布置任務,讓學生以組為單位提前精讀教材,并且完成相關教輔材料的基礎梳理。 教師可以提供知識點方面的引導,目的是讓學生大致了解本節內容的重、難點。
2)課堂上,各小組分別討論海報的設計思路和制作方法,教師為每個小組配備1 臺平板電腦,以便搜索資料和圖片。不限定海報的樣式,讓學生自由想象,發揮創意,只要能圖文并茂地呈現本節的知識點即可。
3)在動手制作前,進一步討論、細化設計方案,例如圖片和文字的搭配,整體內容的呈現是否能引人注目,并且做好具體分工。
4)確定好設計方案和實施過程后,小組成員協作完成海報的制作,并不斷檢查,修正不足。
5)在成果展示環節,每個小組用6 min 時間進行展示,方式也不固定。 可直述,也可通過表演介紹, 鼓勵學生用比較新穎有趣的方式講述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6)挑選若干名學生作為評委,對海報設計的科學性、創意性及藝術性打分,計算各組海報設計的得分,評選出最具人氣海報。 活動結束后,可將各小組的作品貼在班級墻面,以豐富班級文化。
2.1.4 活動反思
1)在展示環節中,學生創意頻出。 有的小組用計算機通信的方式模擬細胞之間的通信,有的小組在靜態的海報紙上顯示了蛋白質的動態分泌過程,還有的小組采用2 個人一講一答的方式呈現知識點,語言詼諧幽默,回答的學生還不停地“故意”說出講述者的漏洞以強調重點內容。這些精致的海報及極富創意的呈現方式令筆者印象深刻。
2)限于學生本身的知識儲備,以及習慣于教師講述的思維習慣,嘗試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并且將其通過海報的方式呈現,而且還要有創意,突出重、難點,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絕大多數學生也僅限于將教材中的內容直述出來, 很難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述。
2.2.1 游戲說明
該游戲適合學生在學完各個細胞器的結構、功能及分布后作為鞏固訓練,以增強趣味性,考驗學生的表達和知識的掌握情況。
2.2.2 游戲流程

?images/BZ_32_932_1741_1602_1805.png
1)前期準備:首先教師需將每個細胞器的名稱、圖片、結構功能和分布做成1 張表格。 可參考表1 樣式(表中所列知識點并不全面,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增添)。
具體分成幾個項目, 最理想的方式是表格的項目數量等于班上學生的數量, 但不要超過學生的數量。 其中“透明人”卡片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可以理解為空白選項。 然后將每個細胞器的要點全部剪出, 做成一張張小卡片備用, 如圖1 所示(僅以線粒體一欄做展示,其他類同)。

2)游戲規則:教師將所有卡片隨機打亂,然后隨機發給每一位學生, 如果學生人數較多, 可以2~3 位學生持有一張卡片。學生拿到卡片后,只能悄悄地查看自己卡片上的內容,并且牢記,同時要防止被別人看到。 大家不能相互告訴彼此卡片的內容,只能根據自己卡片的內容詢問對方,從而猜測對方卡片的內容。
在詢問環節,游戲規則很簡單,詢問一方不能透露自己卡片上的任何信息, 回答一方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也不能透露自己所持卡片的任何內容。
最有趣味性的應該屬于持有“透明人”卡片的學生,因為“透明人”的卡片上沒有任何信息,同時也很難回應對方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而且又同時屬于內質網、高爾基體、中心體的任何一種。 所有學生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交流, 根據自己對細胞器知識點的掌握, 在詢問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最后找到與自己所持卡片信息相關的學生組合起來配對,成功配對所有卡片的一組獲勝。
3)成果展示,讓所有成功配對的小組依次在全班分享自己所持卡片內容, 進一步鞏固細胞器的各知識點。
2.2.3 活動反思 第1 次實施該活動時很難掌控場面,學生人數太多,也會有個別學生不遵守規則,通過透露自己所持卡片的信息從而迅速配對,影響了整個游戲的公平性和知識性。 教師也可在此游戲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 以適應自身班級的情況。
2.3 游戲活動“你劃我猜”
2.3.1 游戲說明 該游戲也只適合學生在學完各個細胞器的結構、功能及分布后作鞏固之用。
2.3.2 游戲流程
1)前期準備:教師提前制作好8 種細胞器模式圖的PPT,可以仿照網絡上“你劃我猜”的游戲模式。該過程需要一定的多媒體制作基礎,可以請本校的信息學教師協助完成。
2)游戲規則:學生自己組成若干戰隊,每個戰隊一次只能出2 位學生,采用戰隊PK 的方式。 2位學生商量好,誰比劃誰猜。 游戲開始后,PPT 隨機展示1 種細胞器,限時1 min。 比劃的學生每次說出不超過5 個字的信息, 且不能包含所展示細胞器名稱的字,否則游戲失敗,如果超時還沒完成則游戲也失敗。 成功記1 分,每個戰隊一次完成3種細胞器的比劃和猜測,得分最高者獲勝。
本游戲還可設置更為苛刻的規則, 因為總共只有8 種細胞器, 所以后面的小組會碰到同樣的細胞器。如果是這種情況,則比劃的學生所說出的信息不能含有前面戰隊已經說過的信息, 否則游戲失敗。
2.3.3 活動反思 本游戲相對容易開展, 趣味性較強,活動場面也容易掌控,而且對比劃者和回答者知識點的掌握要求較高,從而達到真正的寓教于樂。 唯一的難點在于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制作一些簡單的動畫場景。
玩是人類的天性,哪怕是即將成年的高中生,游戲活動也是他們最樂于參與的活動。 而對于生物學課堂, 通過游戲活動這種愉悅的體驗更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真正地提高學生的 “求知欲”,筆者希望能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游戲,幫助學生完成概念的生成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