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融雪

法國社會學家孔德曾說,人口是一個國家的命運。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60周歲以上人口24949萬,占總人口數的17.9%……
老年人口數量全球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這,就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們國家的“命運”。
前所未有的態勢下,做好老齡工作的著力點,在于抓好養老這一民生熱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層面已發布近百個養老相關政策文件。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明確指出,要完善養老護理體系,努力解決大城市養老難問題。
“要完善”,意味著我國的養老護理體系還存在短板,尤其是,社會化養老護理還非常薄弱。
雖然,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仍是主流,但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進行社會化護理的老年人,將越來越多。同時,大城市“一床難求”“養老貴”等問題,亟待破解。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實踐。
人們看到,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民政部門共同簽署了《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年-2020年)》,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民政部門聯合簽署了《深入推進長三角民政工作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備忘錄》——區域內的異地養老,正在漸次“通關”。
城市層面,政府和企業也在聯動對接,相互承諾,比決心,比誠意,普惠養老專項行動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有望切實增加護理床位供給,為企業投資降成本,讓老年人享受價格實惠的服務。
在實踐的基礎上,成熟的經驗舉措,亦及時上升為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等制度性規定,并將在不斷完善中走向世界。
努力解決好養老問題,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事關民族偉大復興。
新的探索,對于個人、城市和國家而言,都是一場新的試驗。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老齡事業發展路徑,對于世界而言,則是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貢獻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