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明
近些年來,我國的無公害農作物種植水平已經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水稻質量的好壞與產量的高低關乎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改進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是保障我國水稻產量的重要技術。不同的水稻品種和自然環境各異,需要了解不同品種的水稻栽培技術,學會因地制宜的栽培無公害水稻,這既有利于提高我國有限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又能提高水稻產量,提升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
一、無公害水稻高效栽培技術
1種植地塊
選擇栽培無公害水稻的農田要首選生態環境好、無污染、遠離污染源、大氣清新、水源清潔、灌排通暢、地勢較高且平坦、避風向陽、壤土肥沃、土層深厚且富含有機物質、不含殘留毒害、低發病區等地,為無公害水稻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
2應選擇水稻良種
水稻良種,一是要具有優良種性,包括高產、抗病蟲、抗逆、生育期適中和品質優等特性;二是要種子優良,具有本品種特性,即種子真實、純凈一致、清潔干凈、飽滿充實,發芽健壯整齊,無傳染病害,干燥耐儲藏。雜交水稻種子的標準是:一級種純度不低于98.0%,凈度不低于98.0%,發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二級種純度不低于96.0%,,凈度不低于98.0%,發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常規水稻種子的標準是:原種純度不低于99.9%,凈度不低于98.0%,發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良種純度不低于98.0%,凈度不低于98.0%,發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3水稻育苗
對于無公害水稻的栽培種植來說,育苗也是十分重要的階段。而種子的品質與質量會對育苗階段的工作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一定要做好種子的挑選。一般情況下,無公害水稻的種子需要保障純凈度在98%以上,發芽率要超過95%。同時,將挑選好的種子進行晾曬、選種、拌種以及浸種工作之后就需要進行育苗工作了。在育苗工作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到覆蓋材料,而覆蓋材料對育苗工作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從筆者所觀察到的情況來看,認為農戶最好可以選取無紡布來作為育苗的覆蓋材料,這樣可以幫助種子更好的生長。除此之外,農戶還需要保障挑選地塊的肥沃程度,確保種子在生長過程中擁有充足的營養。
4合理配置底肥
要想增強無公害水稻育苗養分,最關鍵的就是要確保底肥配置的合理性。結合實踐經驗,底肥的配方主要有以下4種:①使用50~75kg的有機無機復合肥與25kg鉀鎂硅鈣肥、200g志信鋅混合使用;②使用25kg質量分數為45%的復合肥與25kg鉀鎂硅鈣肥、200g志信鋅混合使用;③50kg有機肥與20kg碳酸氫氨、35kg過磷酸鈣、25kg鉀鎂硅鈣肥、200g志信鋅混合使用;④使用800~1200kg的農家肥與10kg尿素、7kg氯化鉀及50kg過磷酸鈣混合使用。應保證底肥施加量充足,滿足水稻苗期對于養分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應當合理使用多功能水稻壯秧劑,對水稻壯秧進行培育。因為壯秧劑本身帶肥帶藥且養分充足,所以,只要施用一次就能夠達到預防病害與水稻小苗3.5葉期對于營養的需求。在水稻秧齡為3.5片葉時,秧苗就會呈現出脫肥的現象,所以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追肥。如果采用的是缽盤育苗的方式,則需要1m2使用黑土7.5kg與壯秧劑83g相互混拌均勻后將其配制成營養土;如果使用的是常規旱育苗的方式,則需要1m2使用壯秧劑167g,將其撒于作好床面之上,同表層土混合攪拌均勻以后即可進行水稻播種。
5水稻插秧
在無公害水稻插秧前,需要積極開展準備工作,不僅要針對已經選擇的地塊進行整地,同時還應當提前澆灌地塊,以促進水稻種子更好地發芽與生長。而完成灌溉水以后,間隔的時間不應當過久,并使用機械設備耕地,將雜草全部清除。插秧前一定要完成整地工作,并在氣溫在12℃左右進行插秧。值得注意的是,在種植無公害水稻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田間種植密度科學合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水稻秧苗成活的概率。
二、無公害水稻的田間管理
1水分管理
無公害水稻栽培應采取淺水栽秧,濕潤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蘗。當田間苗數達到預期穗數的80%時即開始脫水曬田,多次輕曬。曬田時,放水落干,待田面無水3~5天后,再上新水,保水2~3天后,再次落干。有水抽穗、灌漿,干濕交替壯籽。灌漿結實后,堅持干干濕濕,間歇灌溉,待田面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防止后期脫水過早影響優質稻谷品質。
2防治病蟲害
無公害水稻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草害、蟲害與病害。其中,針對草害比較嚴重的田地,可以通過噴霧的方式施加農藥。針對病害與蟲害問題,應將農業防治作為首要選擇方式,加大田間管理工作的力度,進一步提高水稻抗性。其中,物理防治指的就是在栽培水稻的過程中,合理運用頻振式殺蟲燈來誘殺趨光性的害蟲;生物防治原則是使用具備有機認證機構認可的生物性與植物性農藥,對田間的害蟲數量進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是借助現有天敵來對害蟲種群的數量進行抑制。
3科學施肥
對于無公害水稻的栽培種植工作來說,確保土壤擁有較高的肥力是十分重要的。不過,再肥沃的土地,也需要結合肥料的施入。而在施肥前需要進行測土配方之后再進行施肥,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土壤中營養物質的均衡。在施肥的過程中應該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為輔,以此確保肥料的充足又能更好的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在有機肥當中,包括了稻草還田肥、沼氣肥、堆肥以及廄肥等多種不同的肥料。而肥料的施入首先應該選取在插秧前10~15d進行施肥。之后,再根據測土結果來調配合適的化學肥。如果土壤是呈現酸性或者中性,那么可以采用在田地施入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等肥料來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確保秧苗更好的成長。
通過對無公害水稻高效栽培技術的探究,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民的政策扶持力度,改進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不斷提高無公害水稻栽培的抗病蟲害能力。農民還應該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藥劑,以此來提高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
(作者單位:161200黑龍江省富裕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