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婷婷
養牛業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在畜牧業中占有重要地位。農村養牛業逐步發展,隨著養牛業的發生,出現了許多問題,導致大多數養牛死亡,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牲畜的發展。本文將重點討論抗擊牛病的基本原則和對抗常見疾病的措施。
1基本防治原則
1.1疾病
一般來說,如果動物被感染,其最明顯的特征是動物體溫迅速升高。因此,注意到牛肉溫度快速上升的農民需要特別小心,并檢查牛群是否有牛肉感染。如果處理動物或食欲缺乏通常情況下動物已經感染了疾病,如果疾病或牲畜食欲持續下降,再次,檢查確定及早發現疾病的早期階段,從而可以有效正確的治療。
1.2當前牛病的特點
首先,牛病的種類越來越多,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危害也越來越嚴重。全球上常發毛病主要包括冠狀病毒,口蹄疫,沙門氏菌病,副結核病,大腸桿菌病等,而且發病的牛病也不同,危害中國牛業的重要爆發有傳染性牛鼻氣管炎牛病毒性腹瀉和粘膜疾病,傳染性牛鼻氣管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呼吸道癥狀,容易引起小腦炎,牛生殖道粘膜壞死,會導致死產和流產,懷孕牛和病毒侵入牛體后的潛伏感染,使牛肉長期甚至終身中毒。同時,肢體蹄病和生殖障礙的發病率,一直困擾著養牛業也是一個大問題,其中,有許多不同種類的肢蹄病,病因復雜,有些羚羊國家肢體和蹄病。發病率高達30%以上,導致牛奶產量下降,繁殖率降低,運動障礙等,往往給養牛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牛生殖障礙的原因可歸類為非傳染性和傳染性,這兩者都對奶牛的繁殖能力產生嚴重影響。另外,隨著管理的改善和規模的擴大,濃縮物過多,干物質過少往往導致牛的營養代謝疾病頻繁發生。其次,牛源的人畜共患病傳染病大量增加,由此導致的全球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目前,如結核病,炭疽病,病原體,沙門氏菌大桶或反恐紐牛認識到性動物疾病嚴重危害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包括我國是最嚴重的結核病,并且是兩個國家之一,13%的人源于牛病原體結節,跨部門分支傳播到結核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1.3極易感染人群
在牛病的許多特征中,特別易受感染的群體是牛病的主要特征。牧民和牲畜之間相對較多的接觸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共同感染的可能性。例如,牛,炭疽和其他可直接傳染給人類的疾病的結核病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在許多傳染病中,結核病是一種相對傳染性的疾病。
1.4牛營養代謝病
在牛養殖過程當中,養殖戶主要采取集中式的飼養與管理,這種養殖方式減少了牛的運動量,從而增加了事物當中飼料的含量。基于當前的這種現象,導致牛營養過剩,出現營養代謝疾病。
1.5病毒抗藥性強
目前牛病相對來說已經很難抑制,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前病菌的抗藥性逐漸增強,同時還不斷出現各種新型的病毒,增加了疑難病癥的發生,因此,牛病的防治難度加大許多。
2常見病防治
2.1瘤胃積食
造成瘤胃積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牛食用了過量的難消化飼料,使牛逐漸發生食欲不振和食欲降低的現象。針對此現象,一般的治療方法就是每天為牛加水服用劑量為250g的硫酸鎂,如果病牛出現脫水情況,需要為其注射生理鹽水、葡萄糖與碳酸氫鈉混合液,生理鹽水的劑量為1500ml,碳酸氫鈉的密度為15%,劑量為500ml,葡萄糖的密度為15%,劑量為500ml。
2.2牛胸膜炎
牛胸膜炎,也稱為感染性胸膜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通常由支原體牛胸膜炎引起。牛肺瘟疫感染后,變成細菌或牛,會因此成為感染源,通常主要通過呼吸道分泌物和呼吸等通道將細菌在體外擴散,之后會對水和飼料造成嚴重污染,使細菌對于其他健康牛,這類傳染病對牛的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因此,檢測后應對牛肺病患者及時準確的治療,避免大多數牛的感染和死亡,大大控制細菌的傳播,降低死亡率。牛肺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是咳嗽,逐漸呼吸困難,并且牛的體溫會迅速上升到40度以上。在對牛的肺進行檢查后,發現牛的肺泡聲會逐漸消失,牛的消化功能會逐漸受到干擾,最后死于窒息。牛肺病通常有2到4周的潛伏期,因此早期發現,治療和隔離很重要。預防疾病主要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定期對居民區進行消毒,以及接種疫苗。主要治療方法為牛注射藥物治療,注射藥物主要包括鼠疫,頭孢替林和咳喘靈等。治療方法是每天注射一次,連續注射2~3天即可見效。應該指出的是,治療期間應盡快放棄患有疑難雜癥的奶牛。
2.3病毒性腹瀉
對于病毒性腹瀉的治療首先要止瀉,防止患牛發生繼發感染的現象,將劑量為1000ml到2000ml的糖鹽水、濃度為5%劑量為200至400ml左右的碳酸氫鈉以及2至4g的維生素C混合液,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用藥,每天注射一次,連續注射3到4天左右既可以見效。對于該疾病的預防同樣需要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如果發現患牛和病牛,及時將其隔離或者宰殺,嚴格對其相關區域進行消毒處理,防止其他牛感染。
3牛病綜合防治措施
3.1口蹄疫
口蹄疫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如果在牛中檢測到口蹄疫病例,有必要及時隔離,屠宰和破壞牛。盡快控制疾病的傳播,同時確保人群免受人畜共患病的侵害。牛病的治療要以控制和預防為主,防患比治療更重要。目前的獸醫領域將其研究的范圍進行了劃分,主要有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預防獸醫學三個分支。所以合格的獸醫不能夠只是精通于臨床治療。防止奶牛和肉牛病害加強飼養管理,科學養牛,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由于許多疾病的發生,飼喂管理不善是主要因素或誘因。因此,良好的育種管理是降低疾病發病率的重要途徑。充足的供水,適當的運動牛每天需要大量的水,經常驅蚊。驅蟲對加強牛的體質,預防和減少寄生蟲病和某些傳染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3.2預防
由于高溫和潮濕,農民不經常打開窗戶進行通風和換氣,這導致了一個允許疾病傳播的惡劣環境。因此,有必要加強牲畜管理,農具和周圍環境進行適當的消毒,并加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在畜牧業的背景下,有必要觀察牛的飲食和健康狀況,及時發現檢疫條件,診斷和治療,以盡量減少疾病造成的損害。每年定期預防注射是對抗疾病的重要一步。
在養牛中遇到牛的一些常見疾病是不可避免的。為了防止這種問題的發生,有必要定期清理牛棚作為未來飼養的一部分,并根據季節變化調整牛棚內的溫度,以保證清潔和干凈,以防細菌發展。可根據具體癥狀判斷,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確保牛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164299黑龍江省孫吳縣畜牧獸醫局腰屯鄉畜牧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