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悅輝
向日葵是林西地區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近幾年,隨著雜交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和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向日葵的種植面積,種植水平和產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比較效益明顯增加,已成為我縣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向日葵的抗旱性、耐鹽堿、耐瘠薄的特點決定在林西縣具有廣闊的種植前景,播種面積穩定在15萬畝左右,平均產量在150公斤左右,最高單產達300公斤以上,油葵市場收購價5元/公斤左右,食葵市場收購價6元/公斤左右,經濟效益顯著。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縣種植業結構已發生極大變化,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增收為目標的農業結構調整正在加緊進行,向日葵生產也由高數量向高產、優質、高效方向發展。
一、品種選擇
選擇抗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經過審認定的SH363、金葵10、龍葵雜1號等品種,全部采用包衣種子。
二、整地與輪作
在整地前每畝施農家肥1000-2000公斤,要精細整地,達到地平土碎無大根茬。用機引五鏵犁翻20~25厘米,深翻最好在秋季進行,并做到翻、耙、壓連續作業。秋翻經過冬春的風吹日曬,以及雨雪和凍融作用,可以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養分的釋放和蓄水。深翻一般每隔2~3年進行一次。在嚴重春旱地區,不宜春翻,因為春翻使土壤水分散失,加重旱情,影響向日葵適時播種和出苗。春季只宜進行旋耕或重耙。
為防止病蟲害的加重發生,種植向日葵的地塊應和其它作物實行3-5年輪作倒茬。在黃萎病與菌核病高發病區,應在5年以上。
輪作的方式可根據當地的種植結構而定,具體的輪作方式有:①向日葵—谷子(糜子、燕麥)—玉米—大豆—高粱。②向日葵—雜糧(綠豆、紅小豆、蕎麥、燕麥)—高粱—玉米—大豆。③向日葵—玉米—高粱(谷子)—蓖麻—雜糧。
三、施肥
雜交向日葵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上等地:每畝帶種肥磷酸二銨10公斤+鉀肥6公斤或向日葵配方專用肥N-P2O5-K2O(10-21-14)22公斤;現蕾期每畝開溝深追施尿素15公斤。
中等地:每畝帶種肥磷酸二銨15公斤+鉀肥10公斤或向日葵配方專用肥N-P2O5-K2O(10-21-14)33公斤;現蕾期每畝開溝深追施尿素20公斤。
下等地:每畝帶種肥磷酸二銨20公斤+鉀肥12公斤或向日葵配方專用肥N-P2O5-K2O(8-21-14)43公斤;現蕾期每畝開溝深追施尿素20公斤。
對于向日葵連年種植地區,要結合澆第一水追施尿素15公斤+磷鉀動力1公斤。復合肥20-30公斤+氮鉀硅鎂肥20公斤,大粒硼400克、大粒鋅200克。
四、種植模式
采用大小壟雙行種植。全膜大壟寬70厘米、小壟寬40厘米、地膜采用選用厚0.008毫米、寬120厘米;半膜大壟寬60厘米、小壟寬40厘米、地膜采用厚0.008毫米、寬80厘米,畝保苗1200—1800株。畝施復合肥20公斤,尿素5公斤,硫酸鉀5公斤采用機械整地、噴除草劑、施肥、覆膜、鋪管一次性完成,人工播種。
五、種植密度
向日葵的密度無論是食葵還是油葵在株行距配置上應根據土地條件,品種特性、特征進行調整,土地好,品種植株高大,葉片大而多的應適當稀一點。
六、播種
1、播期:向日葵雜交種無論是食葵還是油葵適宜的播期在5月25日至6月10日這一期間。具體播種期應根據品種的生育期長短而定,生育期大于100天的在適宜播種期內往前提,反之往后推。
2、播種方法:在5月中下旬覆膜,覆膜后采用膜上播種,播種深度要根據土壤類型和土壤水分來確定。在潮濕的土壤、鹽堿化耕地以及質地粘重的土壤,播種深度宜淺,一般3厘米左右。雨量較小或風沙瘠薄地播深應在4-5厘米。
七、田間管理
1、在出苗期要進行查苗和輔助出苗,如有缺苗要催芽補種。
2、在苗齊后要淺澆一水,以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危害,水干后及時鋤草松土。
3、在7月上旬澆二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視天氣情況再淺澆一水。
4、在開花期如蜂源不足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3-4次,授粉時間在上午露水干后進行。
八、病蟲害防治
(一)向日葵黃萎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向日葵黃萎病是向日葵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來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危害程度越來越重,輕則減產欠收,重的顆粒無收。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提倡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2)播種前藥劑拌種:將種子用少量水均勻濕潤,然后按每公斤種子用噁霉靈1-1.5克拌勻或按每20公斤細土用噁霉靈5克充分拌勻后,在葵花播種時進行穴底施土,種子上覆土。
(3)加強田間管理:①適期播種,合理密植,早間苗、早定苗、勤中耕。②科學施肥,早施肥,增施磷鉀肥;③適時灌溉,淺澆快輪,防止大水漫灌。④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⑤收獲后清除田間病殘體。
(二)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是向日葵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來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危害程度越來越重,輕則減產欠收,重的顆粒無收。
防治方法:
1、輪作 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避免與大豆、煙草、油菜等作物進行輪作。
2、種植抗(耐)病品種 種植適合當地的抗,耐病品種。
3、清除病殘體及深翻地 秋收后,清除田間病殘體和落地花盤籽粒,集中深埋或燒掉。結合秋翻地把地表菌核翻到地下,深翻地要超過15cm,可減輕發病程度。
4、種子處理 從無病的花盤收集種子,經篩選,除去夾在種子中間的菌核;使用50%速克靈按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5、適期晚播 依據當地情況適期晚播,使開花期與降雨期錯開,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6、加強栽培管理 增施鉀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減輕花腐型菌核病的發病程度,一般施鉀肥75kg/hm2為宜。
7、花期及時噴藥 開花后降雨集中時有利于發病,有條件的可噴施50%速克靈、50%菌核凈、50%菌霜、50%農利靈等殺菌劑,盛花后連續噴2~3次,每7d噴1次。
九、適時收獲
向日葵適時收獲非常關鍵。收獲過早會影響飽滿度,過晚食葵會發生落粒,油葵會遭受鳥害。
從植株的外部形態來看,葵盤背面和莖稈變黃,子粒變硬(含水率20%左右),大部分葉片枯黃脫落,托葉變成褐色,舌狀花已脫落,這是收獲的適宜時期。
(作者單位:025250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