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軒 閆智鵬
水稻機插秧具有能實現水稻穩產高產;能節約水稻種植成本;能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能增強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等優點。本文通過對漢中機插秧中存在的問題逐一剖析,提出相對應解決方法,希望在水稻機插秧生產中,能得到切實落實,以利高產穩產。
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是一種采用高性能插秧機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是一種水稻種植模式的重大變革,它打破了水稻全程機械化的瓶頸,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勞動力資源。它的推廣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需要。機插秧具有能實現水稻穩產高產;能節約水稻種植成本;能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能增強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等優點。漢中地區近年來機插秧從引進、示范、推廣,面積逐年不斷擴大,必將引領水稻產業生產新的變革。
1機插秧存在一些問題
1.1機插秧還在示范推廣階段,群眾對機插秧認識不足。機插秧農機具投入量不充足。
漢中機插秧近年來面積有所增加,但群眾對機插秧認識仍不充分,還沒完全相信這項新技術,全地區每年機插秧60000余畝,每個縣機插秧不足萬畝,插秧機械不是太充足,在作業最繁忙期,插秧機忙不過來,往往栽插錯過水稻生產高產期。
1.2品種單一,種子質量混雜。
目前,我地機插秧主要品種為黃華占,配有少量川育6203等品種。品種單一較少,許多合作社采用已栽3-4年黃華占,品種分化嚴重,雜株多,降低了稻谷產量和大米品質。
1.3.高標準大田整耕推廣不足,犁耙動力小,水田不平整,人為造成漂秧,死秧。
當前,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過程中,主要的對象就是個戶農民群體,大部分農民對于水稻機插秧技術了解不夠,家庭聯產承包制限制了農戶地塊多但面積小,加之地理限制、露沙田、小梯地田,田塊保水性差。特別是近年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的u型渠,一部分工程施工質量差,導致水田漏水滲水嚴重,大型機械操作困難。
1.4.施肥不合理,許多農戶仍沿用傳統施肥方式,重氮,少磷,缺鉀無微肥無有機肥。
1.5.插秧偏早或偏遲,部分農戶利用冬閑田,在5月10日前就大田移栽秧苗,氣溫低造成秧苗在大田生長緩慢;或遲插秧齡太長,栽插易造成秧苗折斷死苗。
1.6大田管理不規范。病蟲草防治不能在最佳時期防治,每年二化螟、稻管薊馬、紋枯病稻瘟病等時有發生,有的畝產損失達10%以上。
1.7機插秧收獲偏早。
機插秧農戶經常按照傳統水稻種植收獲時間收割機插秧水稻,降低了大米品質,也減少了部分收成。
2針對機插秧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我們提出以下應對措施。
2.1積極宣傳,加大培訓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資源優勢,確保水稻機插秧工作順利推廣。
2.1.1政策引導大力宣傳,加大培訓力度。
目前,漢中地區機插秧面積不大,隨著我國國情發展,農業必走集約化、機械化的發展道路,我們應積極宣傳,政策引導。農業專業部門,特別是基層農技部門應加強技術培訓,從引進、示范、推廣過程中讓農民接受并認可這一項技術,使這一新技術在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中得到切實落實。
2.1.2增加資金投入力度
在水稻機插秧推廣的過程中,需要有資金的大力支持,以保證始終滿足技術推廣工作的需求。政府除農機具購買補貼外,另外應撥付專項資金用于此項推廣工作。
2.1.3整合資源優勢,確保機插秧工作順利開展。
漢中地區機插秧大部分由小專業合作社運行,農戶自愿加入,但各合作社發展不平衡。可采用政府引導,合作社聯營或水稻機插秧專業協會,各合作社自主經營,吸收農戶(協會或合作聯社+合作社+農戶)模式,在水稻產前,可引進育種公司專門為各用途類大米專門育種,引進肥料企業為農戶測土配制水稻專用配方肥,引進農業服務公司做好水稻病蟲預防等。產中各專業合作社根據自己社的生產需要,搞好機插秧育秧、移插及技術指導工作,在插秧高峰期由合作聯社或協會臨時調配插秧機支援作業。產后協會或合作聯社引進大米加工企業,收儲、加工、銷售。水稻整個產業將會生生不息,循環可持續發展。
2.2盡量選用第一年黃華占優質種子,科研部門應加快選育適合機插秧水稻專用品種,提高機插秧產量和質量。基層農技部門做好示范推廣工作。
2.3配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動用大型機械,整合田塊,犁粑田時用100馬力以上機械,配用平整器。做到路寬、渠深、田大平整。
2.4栽插時間要適宜。漢中地區水稻高產栽插最適時間5月25日—6月5日之間,機插秧可前期犁耙好田塊,5月20日后集中插植,既可保證水稻高產,又可提高機械使用效率。
2.5測土配方平衡施肥。
2.5.1經過多年實踐,在使用有機肥或綠肥情況下,水稻需肥氮磷鉀比為:12:6:6-8,70%作基肥施入,30%作追肥,按照當地土壤養分含量(測土)每畝配施1kg硫酸鋅微肥作為基肥。
2.5.2適時施入孕穗肥,在復水后及時施入尿素畝用5-7.5kg,促進水稻抽大穗結大粒。
2.6適時灌排水。按照寸水栽插,淺水護苗活棵促分蘗,適時多次輕擱田,薄水孕穗淺水抽穗揚花,灌漿期干濕交替活熟到老”的原則進行水分管理。
2.6.1淺水插秧,水量盡量控制在2-3cm以下,可有效減少漂秧,有利于新根生長,減輕換衣。
2.6.2深水促蘗。一般栽插經過一周后,秧苗換衣結束,進入快速分蘗期,這時需要大量水分,需不斷補夠充足的水分,至止曬田(約在6月25日左右),這時每穴有效分蘗要達到18-20個,群體豐產畝有效分蘗達30-32萬以上。
2.6.3復水后,稻田保持干干濕濕,既能保證抽穗結籽所需水分,又能控制稻田病蟲危害。
2.7精細預防病蟲危害。由于機插秧密度大,群體生長快,病蟲易寄生,近年來漢中地區二化螟、稻管薊馬、稻縱卷葉螟、稻苞蟲及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危害嚴重。對于地區易發病蟲可做適當重點防治。
2.8適時收獲.由于機插秧品種(黃華占)不易倒伏,可適當延遲收獲,使稻谷黃熟,顆粒飽滿。按照漢中氣象條件,在9月20日后開始收割為宜。嚴禁提前收割,人為造成減產,也降低大米品質。
(作者單位:723200陜西省城固縣文川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