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 李金磊 孫曙光
農業機械化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為全面貫徹落實我國國務院會議和“兩會”精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于徐州市機械化深松的主要問題及建議,本文著重分析了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形勢也重要任務,以推動農業機械化深松技術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地發展。
1機械化深松作業在農機產業中的發展現狀
1.1農機深松作業的目的是為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透氣性,在不反轉土壤的前提下,打破土壤犁底層,使土壤蓄水能力得到增強,最終實現農作物穩產增產、有效耕作的目的。為此,全國農機化系統履職盡責、擔當作為,以提升重點作物、關鍵環節和薄弱地區生產機械化水平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業機械化深松技術全程、全面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生產提供支撐。
1.2 2018年農機總動力達到10億千瓦,較上年同口徑增幅超過1%,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獲機保有量增幅超過4%,插秧機、谷物烘干機保有量增長都在9%左右,自動駕駛拖拉機、植保無人飛機等智能農機裝備受到市場青睞,農機裝備能力持續提升,以此可以看出,我國已成為農機制造大國和使用大國。為充分肯定2018年農業機械化工作成效,提升農機裝備創新能力,大力推動高效、精準、節能型裝備研發制造,加快破解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無機可用”、“無好機用”難題,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各地啟動了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了全程機械化和綠色生態重點機具購置補貼力度,使全國農機裝備總量得到增加。
2當前機械化深松作業的主要問題
2.1深松機具部件設計不夠成熟。機械化深松技術目前還不是十分成熟,特別是在深松鏟工作中面臨小弧形或直刀方式中,往往因此導致田間作業時阻力大,加大功率消耗,浪費農業資源,再加上深松機大架用材較少,時間久了,很容易發生變形。此外,目前市場上的深松機械品牌繁多,很多地區農業生產根據各地區實現情況自發研制,標準統一比較困難,通用性會大打折扣,機具的作業可靠性也很難保證,因管理條件的標準化、系統化不達標,深松機械的推廣工作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2.2深松機具與動力裝備匹配性較差。很多地區購機戶在選擇大型拖拉機及配套的深松整地機械時,需要不同種類的深松機具完成農業生業,在對土壤進行深松過程中,播種和施肥更需要同步操作,這就需要機具大功率的支持,但很多農戶在購機時,對深松機具與動力裝備匹配性不夠了解,有一定的盲目性,使機械輸出功率與深松作業技術要求達不到匹配要求,農機與農藝融合度不夠,進而影響深松機的生產效率和農業生產質量。當前市場上,大功率的機械相對比較少,推廣性和適用性不佳,在實際農業生產中無法滿足需求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目前在市場流通的機具大多是100至135左右馬力的動力機械,但因南北方種植作業與生產的差異性,土壤特點與種植習慣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我國農業生產的大多數地區農業土壤深松時需要保證150馬力的動力,若使用中小型拖拉機拖帶深松作業,往往造成拖拉機打滑、抬犁和拉不動的現象,農業生產作業質量得不到保證。
3基于機械深松問題的解決方法與建議
3.1穩定糧食產能、提高農業競爭力,積極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創建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實施特色農業節本增效、特色農作物機械化等技術推廣行動,積極推進耕地“宜機化”改造,實現全面機械化生產,確保糧食穩定,提高農業競爭力。
3.2加強農機化科技創新
3.2.1 2018年,國家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指出“我國農業生產已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為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因此,為加快機械化深松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應圍繞農業綠色發展,加快農機化科技創新進程,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積極實施大田種植數字化農業示范項目,挖掘節種節肥節藥節水潛力,農機農藝融合成為廣泛共識,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增添動能。
3.2.2加強農機農藝的有機結合,激發機械化深松技術以揮最大經濟效益。配合農機生產企業,通過實踐提出改進設計方案,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土質不同作物,開發多樣化的深松械新產品,滿足不同地區多種農業生產需要,推動機械化深松技術快速發展。
3.3加大深松機械的投入
3.3.1加大深松動力機械的投入。依托農機購置補貼,地方財政追加一部分資金,投入到深松機械的購置中,對于適合本地區作業的深松機型,在農機購置補貼辦理時給予優先辦理,并加大單機地方財政補貼力度。繼續推進土地深松作業25至30元/畝的國家財政資金保證,以此提高農民的購買力,保證有足夠的深松機械擁有量和深松的質量。
3.3.2加強對深松機械作業手操作能力的培訓。通過政策傾斜、示范引導等措施,積極培育壯大農機合作社等服務主體。積極開展“全托管”“機農合一”“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等專業性綜合化新型服務主體和服務模式。讓機手熟練掌握動力機械與深松機械的配套技術,發揮他們在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在作業中精準地匹配動力機械與深松機械,靈活操作和改進深松機械,取得最好的作業效果,在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橋梁紐帶作用。
3.3.3加強對農機生產企業的質量監督,規范化管理農機生產企業,制定統一的生產標準,監督農機手的作業情況,實時掌控深松機的作業狀態、作業深度效果、作業畝數,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監督監查實際作業中有可能出現的作業深度不夠、作業畝數不準、虛報作業畝數,以套取國家作業補助資金的現象,保證深松機械的統用性、可靠性、標準性。
綜上所述,要發展農業機械深松技術,推動農機裝備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要準確把握新時期農業機械化的形勢任務,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扛起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重任。
(作者單位:221000徐州市農機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