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橋
容器育苗是在容器內裝入有營養基質,培育出的苗木被稱為容器育苗,一般適用于裸根苗的栽植,和不容易成活的樹種以及地區,珍稀樹種的育苗也可采用此法。文中主要對容器育苗的特點與技術展開分析與論述。
1容器苗的特點
1.1比較經濟實惠,可以有效的利用稻草、報紙、水泥袋、塑料薄膜等材料加工制成需要的容器,各地區林業種苗部門也生產有專用的營養袋出售,以上材料取材方便、來源廣、而且成本還比較低。
1.2比較節約用地的使用,可利用的地方有很多,例如:房屋前后、空置的場院、多余的室內空間以及條件比較好的溫室、塑料大棚,以及拱棚、陽畦等區域都可以用做幼苗的培育,而且操作方法也簡單,比較便于管理。
1.3節約種子根據樹木發芽的特點以及種子的大小等,在每個容器內可點播l~2粒(或插條)種子,這樣可以節省繁殖材料,對珍惜的樹木育種更為合適。
1.4成苗比較快、產量還高、質量也好。容器育苗所才用的培養基質,都是采用人工認真的選擇配制,養分比較全面,透水、保濕、保溫、通氣性能都很好,適合苗的生長與發育,在人為的控制管理下,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繁殖出大量的合格苗木。
1.5運輸也比較方便,容器育苗的移栽成活率較高,在包裝運輸方面都比較方便。移栽時可帶著原土球,這樣傷不到根系,成活也率高,移栽后緩苗期較短,幼苗生長快,受到季節限制小,隨時都可以進行移栽。
但容器育苗因受到容器體積的限制,營養的基質有限,水分變化大,苗木很容易受到病蟲危害,需要精心的管理,并且應及時進行移栽。
2容器育苗技術
2.1容器育苗材料的類型與規格
容器育苗材料一般都采用廢棄的紙杯以及小塑料袋,容器的形狀應本著節約能源,就地取材的原則,要經濟實用,根據符合苗木的生長發育的要求選取,絕大多數都以廢棄的紙杯做為原料。形狀分為有底和無底的兩種,有底的容器打6~8個在0.30cm大小的排水孔,有部分地區采用的是專門加工的容器袋,要求育苗技術做到科學化,達到科學管理良種育苗的要求。容器的規格根據培育的樹種和造林的立地條件而定,培育闊葉形樹種,需采用較大的容器,一般直徑大約在8~10cm,高度在20~24cm,培育針葉形樹種,需較小規格容器,一般直徑大約在5.50~7.50cm,高度在15~20cm。
2.2圃地選擇
為了減少運輸,節省圃地,提倡“育苗繞著造林山頭轉”,表示盡量選在造林地的地勢平坦、向陽并且避風、臨近水源等特點的圃地,并且沒有積水的山坡、山窩做為育苗的圃地。
2.3配制營養土
營養土的配制,一般都是用1~2種的材料作為主要的基質,然后在摻入其它一些材料用以來調節營養土的性能(重點是從營養土的通氣性、持水性以及容積的比重和陽離子的交換能力等四方面來考慮),另外也可以摻合部分有機或無機的肥料。
常用的配方分4種:①黃心土38%、松林土30%、火燒土30%、過磷酸鈣2%(常用于松類容器育苗);②黃心土50%、火土18%、蜂窩煤灰30%、磷肥2%;③林腐殖質土30%、泥炭土50%、磷肥2%、火土18%;④磷肥2%、火土30%、黃心土68%。
3營養土的調制與消毒
營養土的調制方法比較簡單,只需把各種成分進行混合拌勻,制成質地均勻,含有適當的水分,沒有雜草種子以及沒有病蟲害的營養土即可。
營養土的消毒方法采用的是化學熏蒸消毒法,在化學熏蒸時,營養土必須是潮濕的,溫度比較適宜在18~24℃左右,這樣的效果最好。熏蒸藥劑常用的是甲醛。甲醛在使用時稀釋成0.15%(商品的濃度為40%,每毫升加水260倍)與營養土充分攪拌均勻(每立方米營養土用藥液40~80升)再用不透氣的材料進行覆蓋,密閉在48小時以上,然后在打開覆蓋物,再經過10~15天的攤晾,使藥劑的氣味消失才能裝填入容器。
4催芽與播種以及管理
4.1溫床催芽
為了減少空杯率,必須精心挑選種子,要對種子催芽,以此提高種子的整齊度以及發芽率。溫床大多筑在容器育苗地附近,選擇比較平坦、避風、向陽、近水源,不能積水的地段。周圍開排水溝,用磚砌墻框,床基內寬在1~1.2m,內長在8~10m,催芽床像東西方向排列,北床墻高在50cm,南床墻在30cm,將床的兩端砌成斜面,南北兩墻在每隔50cm處對稱留一個小口,放入木棍,以承農膜。
4.2播種
在播種前,應將種子在45℃的水中浸泡24~72小時,之后在用0.15%的福爾馬林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每個容器內一般播種1~3粒,大粒的一粒,中小的2~3粒。在播種后應在對容器逐個檢查,如發現漏播立即補播,在出苗后發現空杯,在補播一次或移出空杯。播種后蓋上覆土。
4.3催芽管理
在晴天時揭膜應淋水三次,上午一次,下午二次,陰天時淋兩次水,上下午各一次。種子萌芽期,應將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如棚內的氣溫超出時,應及時的進行揭膜通風處理,如遇到低溫寒潮,夜間應在膜外加蓋草簾保溫。
4.4芽苗管理
當種子發芽長出到30~50%時,種殼就會頂出沙面,床面應進行少量多次的淋水,時刻保持沙床的濕潤,將棚內的氣溫控制在30℃以下,陰天中午時應揭膜換氣,保持棚內的空氣新鮮。播種催芽以及芽苗管理期大約在20~25天,此時大多數芽苗帶帽并且有少量的芽苗開始脫殼。為了芽苗能適應大田或者容器的環境條件,應進行煉苗,煉苗無需蓋膜。晴天仍要少量多次的淋水,陰天床面干爽時可適當的淋水。
4.5芽苗移栽
苗芽移栽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以及降低育苗的成本。在芽苗開始移栽前,在晴天時做好苗床,床面一定要平整、土壤細碎。
4.6芽苗定植
當芽苗長至3~4cm高時,芽苗種殼在脫落時移栽,可以提高成活率。移栽時,應選在陰天或者晴天的傍晚。
5容器苗的排放
5.1平地排放
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育苗圃地上直接的排放。排放的寬度一般在1~1.2m,長度一般在10m左右,此種方法簡單適用,土地的利用率也高。
5.2架空排放
容器不和地面接觸,放置在一定的長度和框架上,此法較利于空氣剪根,可促進根系的發育,利于排水。
(作者單位:125001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上坡子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