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雙月
[內容提要]就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而言,美國電影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除了印度、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土耳其、波蘭的本土電影占據國內票房市場主體地位之外,美國電影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地區)的電影制作與發行的統治地位日益鞏固。保障電影在全球化體系中實現利潤最大化,是美國電影創造藝術追求“新穎”的首要前提。美國大片成為制造全世界娛樂、道德觀念和文化價值觀的重要引擎,更是世界政治的風向標。
美國電影能夠反映人們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文化價值觀,在世界大部分市場以生產和發行上的統治地位碾壓許多國家(地區)的本土電影,形塑廣大觀眾的思想觀念和審美品味。電影產業是國家綜合軟實力的體現,電影產品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滲透力。美國是從國家文化戰略的高度對其他國家(地區)進行全方位文化擴張,促使人們從種族、階層、民族身份的角度思考自己在世界版圖中的文化位置,甚至為他們重新設定帶來新的契機。當今世界是一個多民族共存和發展的社會,美國電影參與到別國政治身份與民族文化的構建,實施世界美國化目標,對許多國家(地區)的文化發展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2018年,北美地區上映影片870部,比上年740部增長130部;觀影人次13.050億人次,比上年12.343億人次增長5.7%;總票房收入118.898億美元,比上年110.719億美元增長7.4%,創下歷年最高;平均票價9.11美元,比上年8.97美元增長0.14美元;33部影片的本土票房收入超過1億美元,與上年持平;3部影片的本土票房收入超過5億美元,比上年2部增加了1部。在2017年電影市場整體衰弱的趨勢下,2018年的北美電影市場通過提高上映影片數量、觀影人次贏得了增長點,扭轉了上年總票房收入下滑2.7%、觀影人次下滑6.2%的頹勢,做到了增速回暖后上升,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
2018年高預算的美國電影引起了持續性的觀影熱潮,在北美市場排名第一的《黑豹》收獲7.001億美元票房,排名第二的《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收獲6.788億美元票房,比2017年北美市場排名第一的《星球大戰:最后的絕地》6.202億美元分別高出0.80億美元、0.59億美元。排名前20名影片的票房收入56.511億美元,占國內市場份額的47.6%;排名前50名影片的票房收入83.101億美元,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0%;排名前100名影片的票房收入101.569億美元,占國內市場份額的85.6%;排名100名之后的770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僅有17.130億美元,占國內市場份額14.4%。行業內爆款頭部效應正在逐漸增強,排名前3名與排名100名之后影片的票房收入兩級分化趨勢明顯。因此,幫助策劃品牌口碑營銷,提升在線電影票務平臺、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等在搜索引擎排名中的權重,增加自發行渠道以及流媒體平臺發行宣傳片,做好爆款打造和爆款引流,能夠加速品牌口碑的釋放和下沉,讓消費者立體化、多元化獲取電影信息,從而激發電影觀眾成群結隊地去電影院觀賞。
在北美票房排行前20名的影片中,動作類有9部(含動作冒險類),動畫類有4部,驚悚類有3部,音樂類有1部,劇情類有1部,愛情喜劇類有1部,奇幻冒險類有1部。其中,涉及超級英雄題材的影片有7部,含有科幻元素的影片有7部,含有喜劇元素的影片有4部。熱賣影片的類型紛紛向動作、科幻、超級英雄等元素匯聚。超級英雄成為最為吸金的影片類型,對市場的拉動力持續凸顯。《黑豹》《復仇者聯盟3》《超人總動員2》(6.086億美元)、《死侍2》(3.185億美元)、《海王》(2.879億美元)、《蟻人2》(2.166億美元)、《毒液》(2.134億美元)等7部超級英雄片,與往年超級英雄片相比票房占比顯著提升,達到歷史的最高點:占2018年排名前20名影片票房收入的52.7%,占2018年北美地區電影總票房收入的25.4%。
北美地區排名前20部影片都是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生產的,外國影片根本無法擠入此列。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全年憑靠發行142部影片獲得北美總票房收入99.447億美元,占北美地區總票房收入的83.7%(參見表1),占比略低于往年。

表1: 2018年六大電影公司北美市場票房收入份額排行榜(單位:億美元)
華納兄弟、20世紀福克斯與上年相比整體表現呈現頹勢:華納兄弟雖然穩居第2名,但由上年18.4%的占比降為16.3%,而且票房收入建立在全年發行總數遠超于其他五大電影公司之上;20世紀福克斯由上年第4名的12.0%降為第5名的9.1%。博偉、環球、索尼/哥倫比亞、派拉蒙整體表現不錯:博偉持續多年來以遙遙領先的市場份額穩居第1名,由上年21.8%的占比提升到26%;環球維持在第3名,由上年13.8%提升到14.9%;索尼/哥倫比亞由上年第5名的9.5%升到第4名的11.0%;派拉蒙由上年第7名的4.8%提升到第6名的6.4%。
博偉全年發行的13部影片中,有9部影片票房收入超過1億美元。除了《黑豹》《復仇者聯盟3》《超人總動員2》等在北美地區票房收入排行榜排名前三的電影外,還有超級英雄片《蟻人2》《雷神3》,以及音樂片《歡樂滿人間2》、動作冒險片《星球大戰:最后的絕地》《游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動畫喜劇片《無敵破壞王2》《小熊維尼之尋找羅賓》《尋夢環游記:可可》、奇幻冒險片《時間的皺紋》《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游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成為星球大戰系列發行史上票房最低的影片。從片單可以看出,博偉主打超級英雄片和動畫片,基本上都是IP系列片。生產發行數量少、制作規模大,既是博偉影業超越其他大電影公司的制勝法寶,也是該電影公司本身堅守多年的發展模式。作為火車頭型企業,博偉致力于生產全球發行的大片。
音樂愛情片《一個明星的誕生》、動作冒險片《海王》《頭號玩家》《狂暴巨獸》、愛情喜劇片《摘金奇緣》、奇幻冒險片《神奇的動物2》、犯罪喜劇片《瞞天過海:美人計》、驚悚片《梅格》《鬼修女》等都是2018年華納兄弟的熱門影片,上述9部影片的票房收入都超過1億美元。相比較博偉更多著眼于虛擬的未來時空,華納兄弟更為關注真人飾演的動作冒險片、劇情片和紀錄片。為了搶占更多市場份額,不僅重新發行8部哈利 · 波特系列電影和《2001年:太空漫游》《綠野仙蹤》《敦刻爾克》《極地特快》,還將《甲殼蟲汁》(30周年)、《蝙蝠俠:黑暗騎士》(10周年)、《精靈》(15周年)在片名上標注紀念周年時間來重新發行,吸引觀眾第二次消費。
環球全年發行的23部影片中,只有5部影片票房收入超過1億美元,分別為科幻冒險片《侏羅紀世界2》、動畫喜劇片《蘇林博士的格林奇》、驚悚片《萬圣節》、音樂喜劇片《媽媽咪呀2》、愛情片《五十度飛》。環球全年發行了6部喜劇片、6部驚悚片和4部動作片。對歷史傳記片也比較感興趣,不僅發行了《登月第一人》,還重新發行了《辛德勒名單》。其中,《綠皮書》獲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
索尼/哥倫比亞全年發行的28部影片中,只有6部影片票房收入超過1億美元,分別為動作冒險片《勇敢者游戲:決戰叢林》、動作片《毒液》、動畫片《精靈旅社3》《彼得兔》《蜘蛛俠:平行宇宙》、動作犯罪片《伸冤人2》。含有驚悚元素的影片9部,含有犯罪元素的影片6部。其中,《蜘蛛俠:平行宇宙》獲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
20世紀福克斯全年發行17部影片,僅有3部影片票房收入超過1億美元,分別為科幻動作片《死侍2》、音樂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片《馬戲之王》。含有驚悚元素的影片5部,含有科幻元素的影片5部,含有喜劇元素的影片5部。其中,《波西米亞狂想曲》獲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派拉蒙全年發行12部影片,只有動作冒險片《碟中諜6》、驚悚片《寂靜之地》的票房收入超過1億美元。全年發行中等成本制作的喜劇片6部,占據一半。
從六大電影公司2018年發行的影片來看,超級英雄片、科幻片、動作冒險片、動畫片、音樂片、喜劇片、驚悚片都是北美地區觀眾喜歡的熱門類型。其中,喜劇片、驚悚片、犯罪片大多都是中等成本制作的影片,使得電影公司能夠從“以量取勝”發展到“以質取勝”。
全球電影市場總票房收入4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國際電影市場總票房收入298億美元,比上年295億美元增長1%。排名前50名美國電影的全球票房收入220.336億美元,占全球總票房收入的52.8%。美國發行和生產的電影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更強有力的標準化形式向全球市場推進。全球票房收入前10名影片全部由美國電影占據。除了排名第2位的《黑豹》北美地區略大于國際票房收入之外,《復仇者聯盟3》《侏羅紀世界2》《超人總動員2》《毒液》《碟中諜6》《海王》《死侍2》《波西米亞狂想曲》《神奇的動物2》等9部影片都是國際大于北美地區票房收入。除了《超人總動員2》國際略大于北美地區票房收入之外,其他8部影片都是國際超過北美地區票房收入2倍乃至3倍以上。美國大多數高預算電影需要保證在本土市場獲得成功以覆蓋制作成本和宣傳成本,然后再依靠國際市場盈利。因此,國際市場是美國電影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對全面進軍國際市場的美國電影來說,最大的對手是各個市場的本土影片。雖然各國(地區)都針對性地采取了保護本土影片市場份額的措施,在競爭日益加劇的態勢下積極振興本土制片行業,確保當地本土影片市場份額的穩步發展,但是大多數國家(地區)仍然抵擋不住好萊塢電影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
在亞洲市場,只有中國內地(9部)、韓國(10部)、日本(9部)、中國香港(1部)有本土電影進入前20名。在進入前20名的本土影片中,中國內地有5部喜劇片、1部動作片、1部愛情片、1部劇情片、1部動作犯罪片,韓國有4部動作片、3部喜劇片、1部劇情片、1部犯罪片、1部偵探片,日本有5部動畫片、2部犯罪片、1部喜劇片、1部動作冒險片。印度電影《神秘巨星》進入中國內地前20名,韓國電影《與神同行2》進入中國香港前20名,中國電影僅有取材于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的《捉妖記2》擠進馬來西亞、新加坡前20名。中華傳統文化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華人傳承的母文化或者說根文化,充滿東方神秘瑰麗色彩的《捉妖記2》容易喚起民族文化認同。
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EMEA)市場,土耳其(11部)、波蘭(9部)、立陶宛(7部)、法國(阿爾及利亞、摩納哥、摩洛哥和突尼斯)地區(6部)、俄羅斯(4部)、冰島(4部)、英國(愛爾蘭和馬耳他)地區(4部)、挪威(4部)、意大利(3部)、捷克(3部)、烏克蘭(3部)、德國(2部)、希臘(1部)、匈牙利(1部)、荷蘭(1部)、塞爾維亞和黑山(1部)、西班牙(1部)等均有本土電影進入前20名。土耳其、波蘭、立陶宛本土電影市場份額迅猛增長,在當地表現非常強勁。在進入前20名的本土影片中,土耳其有6部喜劇片、3部劇情片、1部音樂傳記片、1部動畫片,波蘭有6部喜劇片、2部犯罪片、1部戰爭片,立陶宛有3部歷史片、3部喜劇片。美國影片在法國市場份額為45%,比上年有所下降,本土影片市場份額為40%。這得歸功于家庭喜劇片《杜什一家3》《北方一家人》《大浴場》、喜劇動作片《的士速遞5》、愛情喜劇片《真愛百分百》、喜劇片《阿拉丁與神燈2》在其國內市場不俗的票房表現。《的士速遞5》進入保加利亞前20名。動作喜劇片《憨豆特工3》雖在法國表現黯淡,然而墻內開花墻外香,受到黎巴嫩、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奧地利、比利時和盧森堡、芬蘭、克羅地亞、冰島、荷蘭、葡萄牙和安哥拉、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斯洛文尼亞、埃及、南非等國家(地區)的歡迎,進入前20名。
俄羅斯已經超過法國成為歐洲最大的市場:俄羅斯觀影人次約2.122億,超過法國的2.050億人次。本土戰爭片《T-34坦克》、犯罪喜劇片《來自盧布大街的警察:新年犯罪團》和劇情類體育片《花滑女王》《最后一球》表現不錯,拉高了本土市場份額。冰島有犯罪片《讓我降落》、家庭喜劇片《獵鷹隊》、動畫片《天堂谷大冒險》、喜劇片《戰中女人》 進入前20名。英國(含愛爾蘭和馬耳他)地區有音樂喜劇片《媽媽咪呀2》、音樂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奇幻冒險片《神奇動物2》、歷史傳記片《至暗時刻》進入前20名。《至暗時刻》進入希臘前20名,動畫片《帕丁頓熊2》進入秘魯、烏克蘭前20名。在進入前20名的本土影片中,挪威有1部災難片、1部動畫片、1部喜劇片、1部驚悚片,意大利有3部喜劇片,捷克有3部喜劇片,德國有2部兒童片。暫且撇開美國電影不論,2018年中印韓日電影在亞洲更受關注,但是法國電影、英國電影卻能夠在亞洲、EMEA、拉美市場收到較好的反響。

表2: 2018年美國電影在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市場的票房收入情況(單位:億美元)

在拉美地區市場,阿根廷(3部)、巴西(1部)、烏拉圭(1部)等均有本土電影進入前20名。阿根廷本土電影有喜劇片《天使》《我的杰作》《完全瘋了》。在大洋洲市場,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斐濟沒有1部本土電影進入前20名,完全由美國電影占據。
在美國電影的全球性格局中,只有印度、中國內地、韓國、日本、土耳其、波蘭的本土電影能夠與美國電影抗衡較量,其他國家(地區)的本土電影較弱,主導地位幾乎都由美國電影占據,美國電影成了各國進口的最主要外國電影。在表2列舉的52個國家(地區)中,超級英雄片《復仇者聯盟3》成為英、法、德、意、俄等25個國家(地區)年度最賣座影片。英美合拍的含有音樂元素的影片最受歐洲歡迎:《波西米亞狂想曲》成為克羅地亞、捷克、荷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和日本年度最賣座影片,《媽媽咪呀2》成為芬蘭、冰島、挪威、瑞典年度最賣座影片,足見英美文化的強大影響力。《侏羅紀世界2》《黑豹》《毒液》《海王》《超人總動員2》也分別成為其他國家(地區)年度票房最高影片。除美國電影之外,其他國家的電影在海外市場只能是夾縫中求生存。本土化喜劇片、動畫片、動作片、歷史片、體育片、兒童片是一些國家(地區)與美國大片進行差異化競爭的利器,遺憾的是沒有長此以往形成氣候,更沒有形成精品化、規模化涌現的態勢。劇情類體育片融競技與勵志為一體,加上對話少、賽事規則簡易明了,定會成為類型片里的翹楚。
綜觀2018年美國電影在北美地區和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市場情況,本土和海外的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競爭力名列全球第一,海外市場收益遠遠大于本土市場,較往年又有進一步提升。含有除暴安良、奮發圖強等主題的美國大片之所以能夠在世界范圍內人氣飆升,贏得規模經濟效益,是因為其最大程度地契合了本土和海外主流消費群的情感訴求、審美趣味和好惡傾向,也就是投合了喜聞樂見、大快人心等來自感性美學的情緒宣泄。美國電影更為看重全球市場,建基于道德、政治、美學與商業共謀之上進行全球性大眾文化生產,以期實現跨國資本的流動和文化的持續滲透、侵蝕。
第一,構筑公共話語空間,通過全球熱議的文化熱點和焦點強化影片的口碑效應,展現多樣性吸引白人之外的非裔、亞裔觀眾群。《黑豹》是漫威第一部正式以黑人為主角、以非裔演員為主的超級英雄電影。影片將非洲傳統文化、原始自然風光與村寨型摩天大樓、高精尖武器及裝備組合在一起,給人帶來了高新鮮度的視覺享受。種族、階級、移民、對外援助難民、全球文化沖突等一系列政治及民生話題,大量涌入社交媒體,充滿社會關聯性,還未上映就引起各界熱議,成為漫威影業預售票房最高的電影。在美國公映后掀起觀影狂潮,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美國影評人,爛番茄等各大影評網站,美國《時代》周刊、《滾石》等各種雜志報紙,紛紛稱贊,口碑持續升紅。影片以非洲五個部落聯盟國家瓦坎達的王子特查拉個人成長為主線,講述了他于其父在聯合國演講時遭爆炸襲擊身亡后繼位成為國王與黑豹兩種身份,隨即陷入宮廷政變,最后征服反派重新奪回領導權的故事。一個與世隔絕的農業國家擁有能夠制造衣服、高科技、武器的振金礦藏,本想隱藏實力韜光養晦,卻招來美國軍火販子搶劫、表兄覬覦王位,特查拉化身為超級英雄黑豹在大伙兒幫助下戰勝了內憂外患。他不得不擯棄父輩的治國方略,重新思考瓦坎達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與全世界分享知識與資源,率領民眾創造獨立先進的非洲國家。瓦坎達與殖民壓迫、民族奴役的血淚史毫無干系,拒絕國際援助,完全不受西方影響,卻是能展現自身政治、文化、科技、傳統、宗教等體系的有組織的文明開化社會,這純粹是美國人構想的第三世界國家烏托邦,迎合的是美國主流規范和文化價值觀。因為政治正確,放棄了黑人電影的與白人對抗模式,帶有輕喜劇風格。類似的表現種族主題的《黑色黨徒》《奎迪2》也引來非裔觀眾的密切關注。取材于亞裔美國人生活的《摘金奇緣》《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網絡迷蹤》也滿足了更廣泛觀眾多樣化的觀影需求,豐富了不同族裔觀眾的觀影經驗。
第二,超級英雄品牌資源動態循環使用,多個超級英雄電影圍繞著“懲惡揚善,除暴安良”同一主題形成互文性關系,與當下國際地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密切相關。《復仇者聯盟3》不僅與《黑豹》《雷神3》等劇情連接,還集結了包括黑豹、雷神在內的鋼鐵俠、美國隊長、綠巨人、黑寡婦、星爵、奇異博士、蜘蛛俠共23位超級英雄盟友們組成的復仇者聯盟,阻止滅霸毀滅一半宇宙的“人口清除計劃”。人口爆炸,資源耗盡,宇宙正面臨著毀滅的危機。不同于常規的反派侵略者,滅霸要毀滅宇宙一半生靈并非單純地征服宇宙,而是要維護宇宙的平衡,保護生態環境,并且認為這是維護宇宙秩序的唯一手段。在滅霸的運作邏輯之下,資源有限的宇宙可以自由劃定自己的運營空間,對宇宙上另一半幸存的居民重新價值評估,亦就是永無貧窮和饑荒,過上衣食無憂的快樂生活。對于這種帶有民族中心主義、強烈種族歧視色彩的宇宙獨裁者滅霸,背景各不相同、能力千差萬別、性格迥異的超級英雄們只能捐棄前嫌、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全力以赴。他們挺身而出,主動應對滅霸的各種挑戰,為地球和人類殊死一搏,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宇宙一半生命的存在。這些有血有肉、真實立體的超級英雄聯盟即世界拯救者的出現,意味著正義總能戰勝邪惡,讓整個社會安全感倍增,讓民眾增強了對美國有能力保護國民免受恐怖襲擊和能夠減少引起恐慌事情的信心。《復仇者聯盟3》將美國強大、正直的意識形態,通過故事情節和超級英雄形象的塑造,以保有英雄內核的形式植入其他相關超級英雄品牌資源之中有效拓展,形成復雜而微妙的互文本關系。超級英雄電影已經全面打開已有的視野與運作格局,與外部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環境協調共生。各品牌資源互利共贏,產生深廣的社會影響效益,取得世界范圍內的票房佳績。
第三,類型和明星等外在因素,與故事內容、影片品質等內在因素,開始聯合發力。英國電影廣告公司DCM電影部負責人湯姆·林奈說:“音樂劇和具有豐富音樂成分的電影目前在市場中正處于黃金時期,人們比任何其他類型的電影都更容易被這種類型所吸引,因此票房成績是巨大的。”音樂類影片節奏明快,娛樂大眾,崇尚個人奮斗,提倡美國人的思維習慣、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高調展現美國夢。音樂喜劇片《媽媽咪呀2》《綠皮書》《完美音調3》、音樂愛情片《一個明星的誕生》、音樂片《歡樂滿人間2》《馬戲之王》和《波西米亞狂想曲》都對“美國夢”進行標準化演繹,視夢想為信仰。即使身處社會底層,也不祈求任何特定社會階層或他人來幫助,憑靠個人百折不撓的意志、無窮的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奮斗,就會收獲豐滿人生。在主人公追夢路的途中,狂熱的樂觀主義讓觀眾分不清現實與虛幻,夢寐的一切,心向往的地方,盡在觀眾的眼前。影片塑造的一個個主動進取、砥礪前行的年輕人,代表著美國公正、開明、民主的意義。面對人生種種不如意,或者為了從枯燥乏味的日常工作解脫出來,不同社會背景和階層出身的人涌入電影院,以求逃避現實,更愿意在一種裹挾而去的被動狀態中,在黑暗中平等地觀賞全明星陣容影片精心編織的個人主義銀幕神話。
第四,全面開發已有的受眾規模,通過“凝聚責任,增強黏性”的方式實現價值提升。《侏羅紀世界2》《超人總動員2》兩部續集電影不是將目標鎖定在女性觀眾和少數人身上,而是定位為合家歡電影,喚醒觀影者深埋內心的童真,以更加協調的方式追求更廣闊的市場。簡化英語對白,強化特效和動作成為美國電影開拓國際市場的最可靠策略。對于正在加大步伐壟斷或統治全球市場的美國電影來說,科幻片和動畫片憑借科幻故事和超豪華場面具有明顯優勢,因為能夠結合最新的高科技特效、數字動畫制造奇觀來滿足當下觀眾的審美要求,并把觀眾提拔到一個刺激想象力、鼓勵創造性的嶄新高度。在《侏羅紀世界2》中,美國參議院投票決定尊重自然平衡體系應該任由休眠火山島上幸存的恐龍滅絕,而世界民間組織堅持維護新時代動物權利之爭,要把恐龍遷移到無人的安全地方,全社會都在研究這個關乎倫理的嚴肅議題。小女孩梅茜成為恐龍救世主,從倫理的高度尊重生命的平等性,堅持給予恐龍和其他瀕危物種同樣的保護。影片結尾處,美國參議員已經接受事實:我們的家園已經徹底被我們自身的貪婪和權欲所污染,基因力量好比潘多拉魔盒,一旦開啟必將帶來災難,人類必須要學會應對這些超乎想象的新威脅。《超人總動員2》講述了超人一家五口人都具有超能力,大力神成為專職奶爸照顧三個孩子,彈力女超人外出打擊犯罪拯救城市,與酷冰俠齊心合力擊潰陰險的屏霸。超人援助項目被政府阻止,超能力被法律禁止使用,超人一家和酷冰俠聯合戰勝屏霸之后,市政府鑒于超人與超能力群體為社會作出的杰出貢獻,決定正式恢復超人和超能力的合法地位。只有強大才能生存。盡管崇拜強大是所有生物的共性,但是超級英雄也要受到政府約束、法律管轄。這兩部影片對外塑造了美國人富有責任心和正義感,熱愛集體,熱心公益事業的國際形象。
當前,美國電影已經滲入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市場,大多獲得自由貿易的權利,在世界影壇占據著強國的霸主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美國積極推行文化霸權迅速擴張和傳播,美國電影所反映出的文化價值觀就在不知不覺中作用于廣大觀眾,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重塑他們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價值取向,乃至重新整合他們的歷史記憶、身份認同和文化想象。因此,辨識美國電影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觀、人生觀,對于樹立全球觀眾尤其青少年觀眾的政治立場、道德立場和審美品味尤為重要。
注釋:
[1]本文數據全部來自Box Office Mojo網站。
[2]如今.2018年法國觀影人次下降,仍是歐洲最愛電影院的地區[N].中國電影報,2019-1-10.
[3]如今.2018年俄羅斯觀影人次超越法國,歐洲第一[N].中國電影報,2019-1-6.
[4]轉引自如今.2018,英國電影市場逆勢上漲[N].中國電影報,2019-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