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玲
(桓臺縣世紀中學 山東淄博 256400)
“采集和測算空氣中塵埃粒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7年級下冊第4 單元第3 章第3 節(或山東科技出版社7年級上冊第4 單元第3 章第3 節)空氣質量與健康一節的模擬探究實驗。原實驗的設計如下:
1)將透明膠帶貼在載玻片的一面,用縫衣針在透明膠帶上畫出20 mm×20 mm 的方格,再分成2 mm×2 mm 的小方格100 個(如圖)。

2)在載玻片的另一面均勻地涂上一層薄薄的凡士林。將載玻片涂有凡士林的一面向上,放到你要探究的環境中取樣。
3)載玻片上黏附的塵埃粒子比較細小,需要在顯微鏡下計數。塵埃粒子的數量可能比較多,要在顯微鏡下數出全部的塵埃粒子數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來計數,用五點取樣法選擇下圖所示五點20 個小格計數,算出這20 格的平均粒子數,再乘以100,就可估算出所有小方格內的粒子數。

2.1 實驗儀器及用品 手機貼膜、載玻片、透明膠帶、100 倍顯微鏡、筆芯為1 mm 的油性筆、尺子、削尖的鉛筆、白紙。
2.2 實驗操作步驟
2.2.1 首先在白紙上畫一個邊長為1 cm 的正方形及對角線。注意用筆要細,盡量減少因線條太粗造成誤差太大。然后將載玻片放在白紙上,用直徑1 mm 的不同顏色的油性標記筆在載玻片背面1 cm 正方形的4 個頂點及對角線交點,點上5 個直徑1 mm 的圓點(圖2)。
2.2.2 將載玻片翻過來,將手機貼膜黏著面向上并用透明膠帶固定于對應標記點處。重復制作6套相同的裝置,分別標記為1、2……6 號(圖3)。
2.2.3 將1~3 號載玻片放在教室前面,4~6 號載玻片放在教室后面,靜置2 h(圖4)。



2.2.4 收集載玻片并計數。選擇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都是10 倍的顯微鏡,正確對光后將1 號載玻片置于載物臺上,其中一個點正對通光孔的中心,按正確的方法找到物像后,將此圓點向下移動,正好與視野相切。計數視野中的塵埃粒子數,同理分別將圓點向另外的3 個方向(上、左、右)移動,計數相切視野中的塵埃粒子數(圖5)。

按同樣方法計數另外4 個圓點周圍4 個相切視野中的塵埃粒子數,將20 個視野中的塵埃粒子數相加,除以20 個視野的總面積,求出1 mm2面積上的塵埃粒子數,再乘以100,求出1 cm2面積上的塵埃粒子數。2~6 號載玻片上的塵埃粒子數計算方法同1 號。

(式中總面積約為22.89 mm2,計算過程如下:顯微鏡放大倍數為10 倍目鏡×10 倍物鏡,視野半徑大約是0.6036 mm,一個視野的面積=π r2=3.14×0.60362mm2。20 個視野總面積=20π r2=20×3.14×0.60362≈22.89 mm2。該數值在實際操作時,學生不用計算,直接使用即可。)
1)節約時間。原實驗是要在邊長為2 cm 的正方形內畫出100 個格子,除了技術含量和準確性的問題,僅畫格子就很費時。經反復實驗,完成一套完整的裝置,最快也要10 min。改進后的實驗,只需點5 個點,不用畫格子,完成一個裝置僅用2 min。
2)實驗材料易得。原實驗用凡士林當粘附劑,涂抹難以做到標準化。涂層表面高低不平、厚度不均,顯微鏡下透光效果不好,人為因素影響較大,且用大頭針在透明膠帶上劃格子,很容易劃破膠帶。曾嘗試用刀片代替縫衣針劃格子,用透明膠黏著面代替凡士林。但因透明膠帶太薄、太軟很難粘,易出現折疊痕跡,易印上手印,影響觀察。
改進后的實驗選用手機貼膜(也稱手機屏幕保護膜)作為粘附材料,表面經拋光處理,厚度、硬度合理,粘附效果均勻,不同部位厚薄相同,平整透光效果好,且易于購買。
3)易操作。原實驗對操作者的技能要求過高。用縫衣針畫格,劃線下方總出現空泡、粘膠團等影響觀察現象,且學生手中尺子的標準度及眼睛目測時的誤差都很大,學生很難劃出整齊等大的100 個小方格,無論怎樣努力,在手工操作情況下,格子大小不均。一根線畫錯全盤皆輸,不得不重做,效率極低。
改進后的實驗,只需在載玻片上選取邊長1 cm 正方形4 個頂點及對角線交點作為標記點,以這5 個點為參照物,觀察每個點上、下、左、右4個視野,易操作。
4)實驗信度較高。不同的凡士林無法重復提供相同粘附效果,且不同載玻片涂抹的凡士林厚薄均勻程度也不相同,造成重復組結果偏差較大,影響實驗信度。改用同一品牌的手機貼膜,由于原料和生產過程相同,可提供相同程度的粘附效果,增強了實驗的信度。
5)數據統計科學。原實驗采用方格計數法對統計材料的制作要求較高,由于人為因素,格子大小不均,統計的數據也極易出現偏差,導致數據錯誤率較高。教材上建議在載玻片上畫邊長為2 mm的小方格,將其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如此,即使利用最小的目鏡和最小的物鏡,也不能完整觀察到一格,塵埃粒子計數不準確,可能會出現重復計數或漏計數現象,造成較大誤差。改用視野統計法后,無論怎樣移動,視野大小永遠不變,因此不會因格子大小不同而產生誤差。
“視野統計法”統計塵埃粒子數,是依據一道數學題產生的靈感:“一個直徑為1 mm 的圓,外有4 個直徑相等外切圓,4 個圓彼此不相交,請問外切圓的直徑最大值是多少?”(圖6),求證的結果約等于1.207 mm。放大倍數為100 倍的顯微鏡,視野直徑約為1.207 mm。因此,用1 mm 的油性筆做標記點,相當于題目中直徑為1 mm 的圓,標記點的4 個相切視野相當于題目中的4 個外切圓,依次統計周圍4 個相切視野的塵埃粒子數,自然避免畫格子的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