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科學合理優化水稻栽培技術,協調土壤、氣候、水、肥等綜合因素,加強管理措施,爭創水稻高產,使水稻畝產超過800公斤。大洼區是水稻種植的主產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是遼寧省水稻畝單產較高的稻區,近幾年的水稻平均單產達到650公斤左右,全區各鄉鎮涌現出一大批的高產典型戶,畝產平均在750公斤以上。如何挖掘水稻增產的潛力,下面根據水稻生育規律、品種、氣象,栽培管理等有關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探討,歸納總結如下技術措施:
一、正確選擇水稻的種植品種:選擇綜合性狀好的品種,是水稻高產的基礎。在本地應選擇“鹽豐47”,“遼星1號”、“錦稻104”遼旱109、鹽粳456、橋粳818等品種,上述品種栽培種植為主。品種產量性狀、抗病性狀,同時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
二、完善水稻栽培技術
(一)培育壯秧:
1、選擇適宜的育苗方式:采取“無紡布隔離層”高臺或庭院旱育苗技術,實現壯秧。該育苗技術在半干旱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克服了水育苗、淹水育苗的諸多缺點、從而秧植株健壯。
2、稀播種、育壯秧:營養缽育苗每盤播種75克,秧齡35天。機插秧的秧苗,每盤100克種子、秧齡30-35天。隔離層育苗每平方米播種200克,秧齡45-50天。要比常規播種量減少20-30%。通過播種量育苗,水稻移栽時有20%的苗帶蘗,整株葉片健壯完整,綠葉面積達到90%以上,增加了光合能力。
(二)水稻稀植栽培:水稻稀植栽培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的協調好光、熱、氣、養、水等因素的相互關系,發揮各因素的最大作用。使水稻通風透光、個體群體有個良好的生長空間,増加分蘗有效性和水稻抗病蟲害的能力。從而使水稻穩產、高產。在生產中一般采取9×5寸的株行距比較合理,穴栽3-5苗。
(三)水稻移栽期時期:根據我地區無霜期確定水稻移栽期是:一是氣溫穩定超過15度。二是葉齡3.5片葉、秧齡35天秧苗高度15-17厘米。三是移栽前的準備工作就緒。四是分期移栽,早熟品種適當的晚移栽、晚熟品種早移栽,好苗早栽、不好的苗適當晚栽。土壤養分條件好的早移栽,相反可晚移栽。
(四)科學施肥:在施肥上:一是各營養元素綜合施用,即氮、磷、鉀、硅、鋅等應用。二是適當減少氮素化肥施用量,可采取每畝減少純氮素用量2.5-5公斤的施肥方式,使水稻平衡生長。三施肥上采取少施勤施的方法,預防一次施肥過量導致徒長,造成透性差使水稻發病。四是堅持施粒肥(水稻開花后)每畝施15-15-15復合肥5公斤,可明顯的增加千粒重。五是大量的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堅持2-3年施一遍農肥,每畝1500-2000公斤。
(五)節水灌溉:節水灌溉是水稻生產收益很大的一項技術,苗床水肥管理采取旱管水,以噴澆或噴灌水為主,秧苗健壯。大田移栽期到分蘗期淺水3-4厘米水層;分蘗末期排水晾田,時間為7-10天,拔節到抽穗開花期采取4-5厘米水層灌溉;通過淺濕的灌溉,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含量,以減緩水稻根系的衰老,保持根系的活力,改善地上部的光合能力。這項技術也是預防水稻早衰的重要措施之一。
(六)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影響我地區的水稻產量主要病害是穗頸稻瘟病,水稻紋枯病。在生產中加強對這兩病的防治,一是選用抗病品種、適當的稀植、減少氮素化肥的施用。二是采取科學的方法應用化學藥劑防治病害。紋枯病可在發病的初期,連續施藥3-4次,采用20%井岡霉素,每次每畝50-60克噴霧或潑澆,或30%苯甲丙環唑10-15克兌水15公斤,分別在7月15日、8月10日前后噴霧;穗頸稻瘟可在破口期至齊穗期連續防治2-3次,采用藥劑40%稻瘟靈乳油100克或75%三環唑40克,兌水15公斤噴霧。在稻瘟病發生嚴重時可采取復配藥劑施用,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七)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是獲得高產的基礎,在現階段的高產栽培中較為重要。通過施有機肥改善了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增加了有機質的含量,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的能力。一般每畝施農肥1500-2000公斤為適,也可隔年輪換施農肥的方式。
三、科學靈活的面對氣候的變化
水稻栽培是一門比較復雜的生產,受綜合因素的制約,災害性的氣候對水稻生產的影響更為嚴重,克服不利因素對水稻的危害,使水稻生產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當前水稻生產解決的問題。主要對策有以下幾點:
1、干旱缺水:春季多大風,降雨很少,干早缺水影響水稻育苗,水稻移栽和移栽后的保苗。而我地區頻繁的發生干旱是春季的特點,解決的措施是大量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搞好田間工程,改良土壤:采取工廠化大棚育壯秧、適時栽插和管理;采取節水抗旱技術。
2、低溫:我地區最常發生低溫病害立枯病、青枯病,壞苗和大量的死苗:解決的辦法是:采取雙膜保溫育苗方法或工廠化大棚育苗、降低苗床的濕度,實行旱管理。采取稀播種育壯秧,機插秧每盤播種75-100克干種。常規育苗每平方米播種200克,是秧苗個體健壯,提高抗低溫的能力。采取化學藥劑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的發生,在秧苗一葉一心期噴施。及時的通風煉苗,增加抵抗力。移栽后加強田間管理,培育理想的株型。
3、寡照:光照時數少,陰雨天多,會影響水稻的生長發育,易出現徒長,郁閉現象,干物質積累少,發生病害,倒伏。采取措施是適時的早育、早移栽,延長營養生長期,采取稀植增加通透性,提高光的利用率。增施磷、鉀、硅肥的使用量,提高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
4、早霜:是指霜期的提前來臨,導致水稻凍害,停止生長,影響產量。措施是,選用早熟品種,生育期在145天左右,躲過早霜的侵襲。加強栽培管理,適當的晾田促早熟,控制旺長。噴酒葉面肥。
四、提高稻農的科技素質
1、加強科技培訓,提高稻農的科技素質:利用辦培訓班、技術手冊、現場指導、電視講座等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專業技術培訓。
2、搞好示范戶,示范基地建設:通過示范戶的輻射,傳單宣傳
等的帶動作用提高種田的技術水平。
3、組成技術專家組,巡回服務、或包片指導:深入到田間地頭現場辦公,解決實際生產中疑難問題。
(作者單位:124200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