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喜
1水稻機插秧高產培育技術優勢
水稻機插秧和傳統的插秧方式相比,有以下幾點應用優勢:一,降低經濟成本。傳統的插秧方式,大田與秧田的比例為10:1,而水稻機插秧方式,大田與秧田的比例可達到100:1,在此情況下,秧田的節約面積可達到80%。二,提升水稻產量。水稻機插秧的生產規模較大,且使用水稻機插秧的秧苗成熟期較早,如此一來,可有效提升水稻的產量。
2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
2.1做好插秧前準備工作
在進行水稻機插秧之前,應先選擇好床土、整理好苗床、選擇水稻種子等各項準備工作,以便于后期水稻機插秧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應選擇適宜水稻生長的河床,以此為水稻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此,應選擇腐殖質成分含量較高的稻田土,若是土地面積較大,可采用1500kg細土來將其作為床土。然后,篩選床土,添加一定量的腐熟糞進行攪拌,以提升床土肥力,為秧苗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床土與腐熟糞的比例為100:8。待床土篩選、拌勻后,使用農膜將其進行覆蓋處理,以起到堆悶效果,從而提升床土熟化程度。其次,在進行秧田選擇時,應選擇地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的田地,并確保秧田附近設置有大田,大田與秧田的比例為100:1。此外,還應對秧田進行整地處理,使其土層表面保持平整狀態,并進行開溝處理,溝的深度保持在15~20cm,秧廂的寬度為1.8~2m,以起到良好的灌水與排水效果。再次,應做好選種工作,種子質量直接決定著水稻后期的生長狀況,因此,在進行選種處理時,種植戶應加以慎重,以保障水稻產量。對于種子的品種選擇,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及水土情況,選擇相應的品種,以保證水稻后期良好的生長。待確定好水稻品種后,應留取顆粒較為飽滿、無病變、無霉變的種子。然后,對選擇好的種子進行藥物浸泡處理,以提升水稻種子的抗病害能力與抗蟲害能力。待種子浸泡完畢后,應將其進行晾干處理,等待播種。最后,根據當地實際氣溫與天氣情況,選擇良好的播種時間,以便于種子良好的萌發與生長。根據筆者多年對貴州地區水稻種植經驗發現,5月下旬到6月中旬是水稻插秧的最佳時間。
2.2播種與育苗
播種時,可依據兩排橫鋪的方法依次鋪平軟盤,保證盤底與床面相結合,并使軟盤間的飛邊處于貼合狀態;然后,將一定量的營養土放置到各個盤中,并且厚度需保持一致,一般情況下,應控制在1.8~2.0cm,表面維持平整狀態;同時,每個軟盤中的水稻種子量應保證在110~130kg;此后,使用專業的播種機械進行播種處理。待播種后,應保證水稻種子均勻地撒于軟盤上,厚度控制在0.3~0.5cm;之后,采用無紡布進行覆蓋處理,并對其四周位置進行壓實;等到封膜后,需進行灌溉處理,使畦土與盤土處于均勻滲透狀態;在此之后,可將多余的水排除出去。使用水稻機插秧的秧苗較小,并且其彈性不強,此時應保持土地良好的平整度、大田土壤結構及土壤水分,以此為秧苗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對此,應保持大田土壤的軟硬程度適中,并且不能出現雜草、雜物等,以避免影響秧苗的生長。同時,還應根據秧苗對水分的需求,保持大田土壤濕度,以便于秧苗良好的生長。
2.3移栽處理
在秧苗高度達到2cm左右時,便揭開秧苗上面的薄膜,通常情況下,揭膜的時間應選擇在傍晚進行,陰天的揭膜時間應選擇在下午,小雨天氣的揭膜時間應選擇在下雨前進行,大雨天氣的揭膜時間應選擇在雨后進行。在揭開薄膜后,應及時進行灌溉處理,使溝內灌滿水,等到溝內的水自然干落后,便可進行再次的灌溉。在此過程中,應注意秧苗的實際生長情況及當地具體天氣情況,進行適時灌溉,以滿足秧苗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在秧苗移栽的3~4天前,應先在溝內進行灌溉處理,之后進行蹲苗。與此同時,還應進行控水煉苗,并采用藥物進行處理;此后,便可進行移栽處理。
2.4秧苗管理
水稻秧苗管理工作對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的運用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為有效保障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可達到理想效果,應先做好秧苗管理工作。當秧苗三葉期時,應潤濕河床,并控制每次的灌溉量,以避免水分過多而影響秧苗的生長。在秧苗移栽7天前,應進行排水煉苗處理,以促進秧苗形成盤根。與此同時,還應根據秧苗的生長情況與氣候情況,合理灌溉與施肥,以此為秧苗生長提供相應的水分與營養物,從而實現水稻的高產種植。在水稻機插秧前,應施加一定量的底肥,以增加土壤肥力。底肥應主要選用無機肥與有機肥的混合肥料,具體使用標準為:250~320kg/hm2純氮肥,80kg/hm2五氧化二磷,130~180kg/hm2氧化鉀。在水稻機插秧7~14天后,應按照每667m2田地施以140kg左右尿素標準用量進行施肥處理。一般情況下,在水稻分蘗肥期,還應根據秧苗的具體生長狀況施加一定的肥料。對于灌溉處理,還應根據水稻不同時期對水分的需求,進行相應的灌溉處理,以促進水稻的良好成長。
2.5病蟲害防治
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常會出現各種病蟲害,輕則會造成水稻減產,重則會導致大量水稻死亡。雖然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能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但也不能完全防止水稻病蟲害現象的發生。因此,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在水稻生長中期,易出現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蟲害及紋枯病、水稻稻瘟病等病害,對此,應加強病蟲害治理工作,以降低病蟲害對水稻正常生長的影響。可在水稻機插秧前7天,噴灑一定量的52%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具體用量為每667m2的田地噴灑150~220kg的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以降低雜草出現。若是出現稻瘟病,可噴灑一定量的40%特瘟殺,以降低此類病害現象。
(作者單位:563121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