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景東
水稻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作物,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稻米為食。水稻在肇源縣栽培歷史悠久,產出的稻米米質優、口感好,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生產中,提高水稻栽培技術,確保水稻長勢、產量和質量,是實現穩產增產的重要保障,是實現農民增收增效的有效途徑之一。
1生長習性
水稻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性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水稻土為最好。田間相對濕度50~90%為宜。適宜幼苗發芽的溫度為28~32℃,當溫度低于10℃難以發芽;適宜分蘗的溫度為日均在20℃以上;適宜穗分化的溫度為28℃~31℃。如溫度偏低,會延長枝梗和穎花的分化時間;適宜抽穗的溫度為25℃~35℃;適宜開花的溫度為30℃左右。若溫度低于20℃或高于40℃,則會嚴重影響授粉效果,最終影響產量。結實關鍵期是穗分化至灌漿盛期,也是決定水稻產量的重要階段,因此要加強水肥管理,及時追肥,增強根系活力和延長莖葉功能期,提高結實率。
2栽培技術
2.1選種備種。首選抗病、分蘗力強、產量高的優良品種,如龍稻28、龍稻27、綏粳22、綏粳21、龍粳56、龍粳58、方圓3號、墾粳7號、龍墾202等,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品種,要根據本地氣候、降水、土壤等方面的具體情況,進行優化選擇品種。選擇純度高的種子,去除秕谷、不飽滿種子,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播前曬種1~3天,天氣晴好時適當曬種,既能除去種子的多余水分,又可以利用紫外線進行有效消毒和殺菌,減少種子帶菌率。將選好的種子用15%護苗種衣劑進行包衣,對青枯病、立枯病、惡苗病、綿腐病等病害具有顯著的防治效果。每50g種子用1g種衣劑兌0.5~0.8g水。均勻拌種后陰干。3天后浸種,浸種5~7天既可催芽。催芽可用恒溫催芽器,當芽長1~2mm時,將溫度降到16℃~20℃,涼芽5~6小時即可播種。催芽能保證水稻幼苗出苗齊整,避免幼苗時期長而遭受病蟲害影響。
2.2播種。苗床土宜用菜園土或旱田地土,松緊適宜,不可過細,以保持通透性。床土不能混入石塊。播前床土要微噴澆足底水,勿積水。當床面溫度穩定在12℃以上時既可播種。
2.3苗床管理。播種到出苗要保溫保濕,溫度宜控制在30~32℃。當溫度高于34℃時要及時通風。出苗達到50~70%時撤膜。1葉1心時棚內溫度宜保持25~28℃,及時通風煉苗。1.5葉期~2.5葉時棚內溫度宜保持20~25℃,棚內溫度過高易造成徒長。2.5葉至插秧期,逐漸轉入晝夜揭膜。2葉期時要及時追肥,可用尿素1.8~2g稀釋100倍進行根外追肥。
2.4整地施肥。秋翻春耕要徹底,精細整地后每公頃施加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00~4500kg,尿素250~300kg。或每公頃施加化肥磷酸二銨100~150kg,硫酸鉀100~150kg,尿素200~260kg。然后灌水,沉降3~5天后插秧。
2.5移栽。當氣溫穩定通過13℃時即可插秧。水稻移栽時由于根系受傷,吸收養分的能力明顯下降,葉片停止生長,葉色變黃,直到新根形成后才能夠恢復吸收水肥的能力。因此此階段要及時查苗補苗,看苗灌水,適時追返青肥,提高秧苗緩苗速度,縮短生育期。新根長出2~3cm時追施返青肥,以促進新葉和早分蘗,可畝追1.8~2.1kg硫銨。合理密植是增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秧苗密度合理,對增加穗的數量、增加顆粒重量和數量都具有和好的促進作用。植株間距合理,能夠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效率,節約土地資源、水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優質增產增收。
3田間管理
要加強田間管理,控水灌溉。返青分蘗期是決定穗數量的關鍵時期,此時要及時查苗補苗,保證全苗,控制無效分蘗。潛水灌溉,促進分蘗,適當曬田,適時追施分蘗肥。拔節長穗期是保蘗增穗的關鍵階段,要合理灌溉,巧施增穗肥,以滿足拔節增穗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采用干干濕濕的濕潤灌溉法,增加土壤供氧量,促進根系下扎。抽穗結實期是增加顆粒的重量關鍵時期,要適時灌溉,保持地塊濕潤,同時要及時進行根外追肥。收獲前10天斷水。
4防治病蟲害
水稻生產中科學有效的防治病蟲害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項保證產量和質量,確保增產增收的重要工作。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大力提倡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學農藥,以減少對農業生產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保護青山綠水,維護生態平衡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4.1農業防治。選用優良抗病能力強的高產品種,適時曬種,種衣劑拌種,減少種子帶菌率。精耕細作,整地要徹底,及時曬田,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進行土壤殺菌降菌,同時還能夠提高土壤物理性能。科學輪作,搶抓農時,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提高田間通風透氣及采光性,增強光合作用效率,促進株健苗壯。及時中耕除草,科學管水追肥。發現弱苗病株立即拔除并及時補苗。
4.2物理防治。利用害蟲具有趨光性特點,在田間設置燈具進行誘殺,減少蟲源基數。如黑光燈、紫外線燈、頻振式燈等。用黃板誘殺蚜蟲,藍板誘殺稻薊馬。淹水滅二化螟蟲蛹。
4.3生物防治。保護害蟲天敵,如赤眼蜂、黑肩綠盲蝽、蜘蛛、青蛙、螞蟻、寄生蠅等,稻田放鴨可有效防治稻飛虱蟲害。
4.4藥劑防治。危害水稻生產的病蟲害有稻瘟病、紋枯病等。
稻瘟病:發現病株立即采取藥劑防治,可用40%稻瘟靈,或高脂膜增產劑(乳劑)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異稻瘟凈乳劑500~800倍液等噴施防治,7~8天噴1次,連噴2~3次。
紋枯病:發現病叢率達到5%~10%時立即藥劑防治,可用25%多菌靈200g兌水75kg,對準稻株中、下部進行噴霧,或25%禾穗寧可濕性粉劑50~70g+惡霉靈,兌水15kg,對準稻莖基部進行噴霧。宜在晴天15時后噴藥,噴藥后下雨要進行復噴。
5收獲
收獲后及時晾曬。
(作者單位:166500黑龍江省肇源縣肇源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