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奴·哈孜別克
筆者經過多年的生產時間,研究總結出有機農產品西葫蘆栽培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主要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及收獲等技術要求。
1主要栽培技術
1.1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地下水位低、肥力中上、排水良好的地塊。西葫蘆忌連作,前茬以豆科或禾本科作物,前茬沒有種植過葫蘆科作物的土地為佳。
1.2品種選擇
根據市場需求選擇抗性強、長勢好、產量高、耐儲運、商品性好的品種。
1.3種子處理
將種子浸泡于45℃~50℃溫水中,不停攪拌,待水溫降至25℃~30℃時,再浸泡8h~10h后撈出洗凈,置于25℃~30℃溫度下催芽。
1.4育苗
1.4.1營養土配制
床土要選擇疏松、肥沃、易保水保肥、無病菌、無雜草種子的有機地塊土2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份摻勻過篩,充分暴曬殺菌,裝育苗穴盤備用。
1.4.2育苗期
3月中旬~4月上旬育苗。
1.4.3育苗方法
當種子70%以上露白時,即可育苗。直接把種子點播在營養缽中,覆土2cm。播種后覆蓋塑料薄膜,當70%幼苗頂土時撤除覆蓋物。
1.4.4溫度
1.4.4.1播種至齊苗:日溫25℃~30℃,夜溫18℃~20℃,最低夜溫不低于8℃。
1.4.4.2齊苗至分苗前:日溫23℃~25℃,夜溫10℃~12℃,最低夜溫不低于8℃。
1.4.4.3片~4片真葉期:日溫20℃~23℃,夜溫9℃~11℃,最低夜溫不低于8℃。
1.4.4.4定植前7d(煉苗):日溫18℃~20℃,夜溫8℃~10℃,最低夜溫不低于8℃。
1.5定植
1.5.1定植前準備
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輕沙壤土、壤土,翻地前均勻撒施充分腐熟、細碎的優質有機肥4500kg/667m2,精細整地,耙深15cm。
1.5.2定植時期
苗齡30d~35d,4片真葉,當10cm地溫穩定通過13℃時進行定植。
1.5.3定植方法
起壟定植,壟面寬70cm~80cm,壟高20cm,地膜覆蓋,雙行定植,壟上行距50cm~60cm,壟間距120cm~140cm。
1.5.4定植密度
株距45cm~50cm。保苗密度1700株/667m2~1900株/667m2。
1.5.5田間管理
1.5.5.1中耕初草
定植后,要進行1次~2次中耕初草。
1.5.5.2灌水施肥
定植后及時澆水。緩苗后澆1次小水,根瓜座住前不澆水,進行蹲苗。生長前期,需水肥較少,應適當控制澆水追肥。在根瓜長至6cm~10cm時,進行一次追肥澆水,結合澆水追施有機糞肥液1000kg/667m2,不旱不澆,小水勤澆,隨水帶肥。
1.5.5.3植株調整
西葫蘆早熟栽培主要依靠主蔓結瓜,對于細弱的側蔓可及時摘除,減少營養消耗,增加通風透光,以利座瓜。病葉、老葉應及時摘除。
2主要病蟲害防治
2.1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蚜蟲等。
2.2防治原則
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草害滋生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除草劑、殺茵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生物或其產物。
2.3防治方法
2.3.1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加強中耕除草,清潔田園;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輪作倒茬;科學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逆性。加強檢查,雨后及時排水,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帶出田外銷毀,并在病株附近撒生石灰消毒。
2.3.2物理防治
選用20cm×30cm的黃板誘殺有翅蚜,懸掛在植株上方20cm處,以懸掛30塊/667m2~35塊/667m2黃板為宜。
2.3.3生物防治
保護瓢蟲、食蚜蜂、草蛉等益蟲,充分利用天敵控制蚜蟲、葉螨為害。
2.3.4藥劑防治
病害發生初期,及時進行防治。用3億CFU/g哈茨木霉菌300倍液噴霧,每隔7d噴藥1次,或用86.2%氧化亞銅300g/667m2~400g/667m2,兌30kg噴霧防治,可有效地控制霜霉病的發生;灰霉病發生初期,發現病株時,應及時拔除,并立即在病穴處撒入生石灰粉,控制病害蔓延。發病面積較大時,可用1:1等量式波爾多液兌水1000倍的溶液灌根,可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發生;白粉病發現病株時,應及時拔除,并立即在病穴處撒入生石灰粉,控制病害蔓延,發病初期,噴灑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連噴2次,可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發生,以上藥劑注意交替使用,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10d~15d停止用藥。
2.3.5蚜蟲
百株蚜量達到1000頭時,用0.3%印楝素600倍液~800倍液,或0.3%苦參堿600倍液~800倍液進行防治。藥劑注意交替使用,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10d~15d停止用藥。
3采收
及時采收,以表皮色澤嫩綠時即可采收,以確保商品品質。根瓜要及早采收,以免影響植株生長和后期產量,促進后期果實膨大。
(作者單位:83480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裕民縣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