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榮
昌榮鎮的番茄種植歷史已有10多年,起初是露地種植,后來逐步發展為竹架拱棚春提早種植,近幾年,在高效農業獎勵政策的扶持下,全鎮建成了高標準的鋼架設施大棚1800多畝,探索出“千斤糧、萬斤果蔬、萬元田”無公害設施番茄—水稻栽培模式,畝效益最高可達16000元,栽培技術已經成熟。
1番茄無公害設施栽培技術要點
1.1品種選用
選用適合大棚設施栽培的具有優質、高產、抗病、耐貯運等特性的優良品種,近幾年在生產上主要使用的品種有東圣1號、金棚1號等。
1.2育苗
1.2.1播期
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種,苗齡控制在在30天內,葉齡不超過5葉。
1.2.2育苗方式
采用50目穴盤,盤內裝茄果類專用輕基質,有兩種方法,一是先撒播于基質床中,子葉展平后移植于盤內培育壯苗;二是直接播于穴盤中(省工,易缺苗)。
1.2.3苗期水肥管理
播后澆透水,覆蓋地膜(保濕、保溫促齊苗)。齊苗后傍晚揭去地膜,后適當控制水分。苗期晴好天氣中午苗有萎蔫癥狀時,第二天上午補充水分。3葉期澆1-2次濃度為1%的45%復合肥水。
1.3定植
1.3.1大田準備
水稻收割后,及時耕翻曬垡,畝施商品有機肥1噸或腐熟畜禽糞2-3噸后旋耕一次;3-4天后再耕翻一次,畝施45%硫酸鉀型復合肥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再旋耕一次。栽前15天上好大棚膜,全覆蓋,不通風,提高棚內地溫,促進肥料分解。(大棚規格6米×2.3米)
1.3.2搭建內棚
在大棚內中間和兩邊各留50cm操作行,兩側可用4米長竹環搭建小拱棚,棚寬2.3米,環間距80cm,內棚建好后覆蓋內棚膜、無紡布等保溫材料。(增溫、抑制草害)
1.3.3定植
覆蓋地膜,按行距80cm,株距25cm規格定植。移栽時剔除小苗、弱苗、無頭苗,栽后澆足活棵水。
1.4大棚溫濕度調控措施
栽后蓋好大棚、小拱棚膜,高溫高濕促活棵,棚內溫度不超過35℃不需要通風,栽后5天逐步降溫降濕,活棵后棚內溫度保持20-25℃。通風時先通內棚后通大棚,內棚膜早揭晚蓋,外界凌晨最低溫度低于6-8℃時夜間內棚覆蓋無紡布,日出后及時揭開無紡皮,最低溫在-5℃以下時在無紡布上加蓋一層薄膜。
1.5整枝、疏花疏果
1.5.1整枝
單桿整枝,只留主枝,去除一切側枝。
1.5.2疏花疏果
開花后用15-20ppm防落素點花,每序花第一朵小花不點,點3-4朵小花,摘除多余小花。坐果后及時去除畸形果,一般第一花序收2-3果,2-4花序收3-4果,單果重150-200g。
1.6肥水管理
第一花序坐果后,用開塘器開塘每畝深施45%硫酸鉀型復合肥40kg+20%有機無機復合肥20kg+尿素20kg,施好后用土覆蓋,防止氨氣溢出灼苗。第二花序坐果后,在晴好天氣上午澆足一次水。注意關注天氣預報,防止后幾天出現低溫陰雨天氣。第三花序坐果后,上一次跑馬水,保持田間濕潤,干后再上跑馬水,期間每畝用20kg“番茄沖施肥”澆施一交肥水。在第四花序坐果后,每畝用20kg“番茄沖施肥”澆施一交肥水。
1.7適時采收
遠距離運輸銷售的番茄果實在七成熟(果色略紅)采收,就地銷售的果實在九成熟適時采收,果實采收后進行分級包裝。(上市時間:3月中旬-5月上旬)。
1.8病蟲草害防治
番茄病蟲草害防治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
1.8.1農業防治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實行番茄收獲后種植水稻的水旱輪作方法,此法破壞上茬番茄遺留病菌生存環境,能有效地克服連作障礙;三是溫濕調控防病害,及時通風降濕,地膜整體覆蓋(減少地面水分蒸發),降低棚內濕度,控制灰霉病、葉霉病等病害發生。四是選用無滴膜和無紡布(吸濕),降低棚內濕度。五是養鵝除草,在2月上旬每畝大棚內放養6-8只苗鵝。
1.8.2化學防治
苗期防治早疫病、蚜蟲、飛虱2-3次,可用600倍液代森錳鋅+吡蟲啉或百菌清+吡蟲啉。大田栽后一周之內噴施百菌清+托布津預防病害。
坐果后用速克靈或百菌清噴施2-3次,防治番茄灰霉病。注意一是藥劑交替使用,二是掌握在低溫連陰雨天氣前或上水前用藥,三是低溫連陰雨期間用煙霧熏蒸。
2水稻無公害設施栽培技術要點
茄后稻設施栽培一是利用番茄茬較肥的地力,水稻生長一生不需施肥,二是在鋼架大棚上覆蓋防蟲網,水稻生產全程覆蓋30目白色防蟲網,控制蟲害,結合稻鴨共作(鴨除草吃蟲增肥)。這種水稻生產方式全過程不使用化肥,農藥,生產的稻米可接近有機食品的標準。
2.1品種選用
選用優質、高產、抗病品種,主要品種有淮稻9號、淮稻5號、南粳46等。
2.2育秧
在覆蓋防蟲網的大棚內育秧,人工移栽采用肥床旱育育秧方式,播種期掌握在移栽前一個月時間,一般在5月上旬。機插秧采用塑盤育秧,播種期掌握在移栽前15-18天時間。
2.3移栽
大田上水耕作磨平沉實,大棚覆蓋防蟲網后移栽,人工移栽行株距8-9×3.5寸,也可用插秧機栽插。
2.4放養苗鴨
移栽一周后,每畝大棚內放養25只苗鴨,水稻破口時離田。
2.5田間管理
2.5.1水漿管理
水漿管理同普通大田生產,前期淺水活棵長蘗;中期適時擱田,分期輕擱;后期干濕交替。
2.5.2病害防治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防治紋枯病,可用井岡霉素等生物藥劑防治2交。
2.5.3揭去防蟲網
收獲前15-20天,揭去防蟲網,增加光照,提高水稻產量、品質。
(作者單位:225734江蘇興化市昌榮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