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書楠
馬鈴薯的適應性較廣,產量高,經濟效益較好,目前,黑龍江省很多地方都進行大面積栽培,本文通過對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進行分析研究,供種植戶借鑒。
馬鈴薯在黑龍江又稱之為土豆,既可以做為蔬菜食用,也可以做為糧食,馬鈴薯營養豐富,是人們一日三餐必備的食品原材料。馬鈴薯的栽培水平和病蟲害防治能力關系著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要提高馬鈴薯的整體栽培水平,掌握馬鈴薯的栽培技術,并對病蟲害的防治進行研究是必要的,是提高馬鈴薯種植產業發展最直接的辦法。
1馬鈴薯栽培技術
1.1播前準備
1.1.1選地。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土層深厚的偏酸性的砂壤土或輕砂壤土,要求土壤含有的有機質多,保水透水性比較適中。對于通氣和透水性能差的重粘土和低洼地不適合種植馬鈴薯,馬鈴薯薯塊容易腐爛。
1.1.2選茬。馬鈴薯也適合輪作,輪作能夠調節土壤的養分,改善土壤土質。輪作茬口選擇很重要,馬鈴薯比較適宜與豆科作物、禾谷類作物進行輪作,選茬原則是不能連作,不能與茄科作物輪作,忌迎茬種植,至少三年輪作一次。
1.1.3整地。馬鈴薯果實產在地下,整地時需要深耕細耙。深耕可以使其土壤疏松深厚,提高土壤保墑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和保肥能力,促進土內微生物的活動,這樣有利于根系的生長發育以及馬鈴薯塊莖的生長膨大。并且要及時清除壟面雜草,避免爭營養。一般要求深耕深度30至33厘米。因馬鈴薯的須根穿透力較弱,細耙能夠使土壤疏松,利于根須生長。
1.2合理施肥
馬鈴薯種植最好用農家肥,一般情況下農家肥5000千克/畝,硫酸鉀20千克/畝,尿素20千克/畝,磷酸二銨15千克/畝,農家肥平揚到土上,隨著整地翻地時施入地下。化肥等可以在播種時一次性集中溝施完成。對一些專用型品種,其結薯早,在播種施肥前最好一次性施足。適當補充鎂肥,若鎂肥充足,不僅產量高,而且馬鈴薯的淀粉含量高,品質好。針對葉面施肥,是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從展葉開始,每10天噴葉1次,連噴4次左右。
1.3選用良種
根據種植情況的不同選擇適宜的良種,根據種植水源的情況,選擇耐水型的品種,如費烏瑞它,水旱地都適宜的如隴著三號。根據用途的不同而選擇不同品種,對于出口的馬鈴薯,要求外觀必須好,應選擇橢圓形的、表面看似光滑的、芽眼略淺且紅皮或黃皮黃肉的品種,一般選擇費烏瑞它;而用于炸薯條的,最好選擇淀粉含量低的,芽眼較淺且頂部和臍部較平整的品種,如夏波蒂;而隴薯三號,屬于淀粉含量高的品種,主要用于淀粉加工。
1.4切塊與催芽
1.4.1切塊。1公斤種薯可切30到40塊,切塊時要沿頂芽縱切,再根據芽眼位置橫切,一般每個切塊約重30克,必須每塊都有一個芽眼。切塊時不能削皮挖芽,也不能將頂芽去掉,小種薯不用切塊,只要有芽眼可直接整薯播種。切刀必須消毒。
1.4.2催芽。將多菌靈與1000倍的農用鏈霉素混合成溶液后,將其噴灑在切好的塊莖上,然后晾干堆放,在馬鈴薯塊堆上再蓋上一層草簾,保持在15℃左右,一周后露出1厘米的芽后,揭簾進行煉苗,待芽顯綠后就可以播種。
1.5播種
1.5.1適時播種。當土壤10厘米深度地溫達到7到8℃時可以進行播種,春播出苗要防止霜凍,一般根據當地的氣溫,按終霜日計算往前推一個月就是適播期;薯塊的形成期應安排在適合塊莖形成、膨大的季節,要求平均氣溫在23℃以下,日照時間不能超過14小時,降雨適量。
1.5.2播種技術。根據土壤濕度情況采取相應的播種技術,主要有播后覆膜覆土播種技術和覆膜后開穴播種技術。對于土壤濕度較大,并且地溫回升慢的高地,可以選擇覆膜開穴播種技術,能夠防止土壤濕度大而造成的后序不利影響。起壟種植標準:壟溝寬度在40厘米,壟寬在79~81厘米,播種深度11~13厘米,芽眼必須朝上。
1.5.3合理密植。根據品種不同密植的密度不同,一般費烏瑞它適宜5500~6000株/畝,隴薯三號4000~4500株/畝。
1.5.4播后覆膜技術。出苗前將壟面覆上地膜,可以提高地溫,確保種薯頂膜出苗,培育壯苗。一般播種半個月或20天就可以進行覆土,覆土厚度4厘米左右。
1.6加強田間管理
1.6.1查苗補苗。出苗期間要仔細查苗,若缺苗可進行檢查,若是因缺種還是使用無芽種塊使其不能出苗,應及時補苗。若是因病爛薯塊導致的,一定要將壞種薯清理干凈再進行補苗。
1.6.2灌水中耕除草。馬鈴薯的田間管理要做到種前讓其早發芽,中期讓其穩步成長,到生長后期要延長其生長,防止早衰。馬鈴薯的出苗期基本一個月,播種后隨著溫度的上升,壟面有雜草要清除,當苗高長出70%時,可進行灌水,到現蕾期的時候進行培土澆水。
2病蟲害防治
種植馬鈴薯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瘡痂病,蟲害有蚜蟲、地老虎、螻蛄等。對病蟲害的防治可以采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辦法來解決,防治辦法主要根據病蟲害發生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的特點及時進行防治,如晚疫病多發生的7至8月份,防治辦法除適時施灑藥物外,重點在其開花前后強化田間的管理,如果發現病株需立即拔除,還要對附近植株上的病葉也要一起處理,可以將病葉摘除就地深埋,并撒上石灰消毒。對病株附近的植株可以噴灑波爾多液進行阻斷病菌傳染,隔10天噴1次;也可以使用瑞毒霉可濕性粉劑噴灑,或者用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敵菌靈可濕性粉劑調制成溶液噴施效果都不錯。而馬鈴薯環腐病、黑脛病則發生在4月上旬,可以從種薯處理就開始實施防治措施。
3適時收獲
馬鈴薯要適時收獲,薯皮有老化現象則可以收獲。
總之,馬鈴薯栽培技術實施重在細節,病蟲害防治重在預防,從精細管理入手就能創造馬鈴薯的大豐收,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作者單位:161621黑龍江省克山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