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旭 郝衛華 李秋寶
榆林市馬鈴薯種植面積33.3萬hm2,占糧田面積的25%。改革開放以來,馬鈴薯的種植為全市提升生活水平和發展農業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榆林市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半干旱地區,雨熱同期,年降雨量在380~400mm,無霜期150~159d,晝夜溫差大,很適宜馬鈴薯的種植與發展。
1榆林常見的馬鈴薯病蟲害
1.1馬鈴薯病害
1.1.1真菌性病害
由真菌所引起的病害是云林市流傳的馬鈴薯主要病害,傳播來源于有機堆肥、雜草及西紅柿和薯田,主要有晚疫病和早疫病兩類。
晩疫病一般發生在馬鈴薯塊莖形成時期,傳播速度快,葉片枯死率高,感染晚疫病的薯田不僅減產,薯塊在貯藏期間易發生爛窖;早疫病發生在塊莖的增長期,這一時期馬鈴薯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肥料,如果水肥不足,容易引發早疫病。
1.1.2細菌性病害
發生在榆林市的此類病害,有瘡痂病,是一種發生在塊莖上的缺陷癥,堿性土壤上易發生,菌體潛伏在馬鈴薯生長的土壤里,雖然不致減產,但是表面的膚淺網狀疤痕使品質嚴重下降,造成經濟損失。嚴重發生在榆林地區馬鈴薯上的病害還有環腐病,癥狀在中后期發生,并包括萎蔫,底部的葉片變得松弛,主脈之間顯現淺黃色,葉緣卷曲隨即死亡,塊莖維束管大部分腐爛并變成紅色、黃色、黑色或紅棕色,擠壓病薯會有細菌膿液滲出。
1.1.3病毒性病害
馬鈴薯病毒性病害主要有三種類型:卷葉性、花葉性、Y性病毒,發生在我市的主要病害有卷葉型病害,它的主要傳播方式和特點是:具有傳染性,在短時間內會造成大面積植株感染,危害巨大,致使易感品種產量損失率達到90%。
1.2馬鈴薯蟲害
主要有兩大類:地上害蟲和地下害蟲。
1.2.1地上害蟲
蚜蟲:蚜蟲以地上地表對植株枝葉進行破壞的害蟲。為害廣泛,種類繁多,榆林地區為害嚴重馬鈴薯的主要是桃蚜,一般群聚在葉背面,吸食葉汁液,使植株生長發育受阻,蚜蟲的排泄物含有以糖為主和其他成分的分泌物,有利于真菌性病害和螨類螞蟻在葉片上生長,并且在植株間移動傳播病毒性病害,引起馬鈴薯大幅減產和品質下降。
28星瓢蟲:28星瓢蟲、成蟲和幼蟲均聚集在葉片背面吸食葉肉,剩下葉脈、葉片和植株干枯呈黃褐色,害蟲大發生時,會導致全田植株干枯,為害輕的減產10%,嚴重時可減產30%以上。斑蝥、潛葉蠅田間為害較輕,暫時不是本地馬鈴薯害蟲防治的主要對象。
1.2.2地下害蟲
地老虎:一年發生三代,為害程度大,幼小植株的莖能被咬斷,造成田間缺苗斷壟,幼蟲白天潛伏在植株的基部,靠近地表的塊莖偶爾也會侵害。
蠐螬:俗稱壯地蟲,圪嘈蟲,是金龜子幼蟲,它們有健壯而卷曲的身體,且胸部長了小足。帶來的經濟損失使地下塊莖形成較深的空洞,最受生產者的討厭。
螻蛄:被當地人叫拉蛄、土狗子,本地發生的品種有中華螻蛄、華北螻蛄,不完全變態,成蟲和若蟲咬食馬鈴薯的地下莖、根、或直接咬食芽塊,串在地表尋找食物,造成農田缺苗斷壟。
2馬鈴薯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2.1播種前病蟲害防控措施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紫花白,隴薯3號,張薯8號等。二是大力推廣脫毒種薯,使馬鈴薯無病毒進入生產,脫毒薯具有早熟、抗病、高產、品優等特點,能有效降低晚疫病、早疫病的發生;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倒茬,選擇冷涼山坡地塊種植,減少蚜蟲為害;秋季深翻改土,熟化土壤,消滅越冬蟲態;合理挑選和處理種薯,淘汰病爛薯,切塊后的薯塊晾曬2h再種;病蟲害多發地可用10mL的毒死蜱乳油與1kg水混合,噴灑在薯塊上,提高出苗成活率。對環腐病要嚴格在播前清理前茬留下的薯塊雜物,設備包裝嚴格消毒,切刀按規程消毒,用2%的硫酸銅溶液噴灑刀具,也可用0.5%高錳酸鉀溶液進行5min刀具輪換消毒。
2.2馬鈴薯生長期病蟲害防控措施
誘殺防治:這種防治方法有益于保護天敵,不致環境造成污染,利用害蟲的趨向有目標的防蟲治蟲。蚜蟲是病毒的主要傳播者。它趨向于黃色,忌避灰色,我們利用這一特性,借助幼蟲黃板對馬鈴薯害蟲的蚜蟲、螨蟲進行誘,1000m3的土地內放置300塊黃板,標準為30cm×40cm,將其置于植株頂端20cm左右,并定期對治螨害蟲的黃板進行更換,如蟲害比較重時也可以結合農藥一起配合使用,藥劑用量也要減少20%以利于蜜蜂的飼養生存和對益蟲的傷害。
病害的藥物防治:在病害密度未達到防治標準時,我們及時拔除中心病株,做到預防為先,盡量少用農藥治蟲治菌,但當病害繁殖速度過快、連有益微生物都無法控制病害時,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必須采用農藥進行滅病,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2.3蟲害的藥物防治
桃蚜:蟲口密度達到防治指標時,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
乳油2000倍液葉面噴施;還可用0.4%蛇麻子素,5%天然除蟲菊酯乳油噴灑葉背,每隔10d噴1次,防2次,收獲前7d內不得噴藥。
28星瓢蟲:選用20%菊馬乳油3000倍液效果最佳,也可間隔7~10d用50T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用殺滅菊酯4000倍液噴殺斑蝥,有良好的效果。
地下害蟲的防治方法:根據地下害蟲蠐螬、螻枯和地老虎的共同為害特點苗期用辛硫磷,灌根。利用糖蜜誘殺器和黑光燈、鮮馬糞堆、草把等,分別對有趨光性、趨糖蜜性、趨馬糞性的成蟲進行誘殺,其他藥物的防治最好在播前結合進行。(見前面)
3收獲貯藏期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馬鈴薯成熟后的外觀表現為葉枯褐,莖伏地表,及時開始收獲,選擇晴天,盡量減少創傷馬鈴薯表皮。
入庫前要剔除蟲蛀、傷薯、病薯,置于陰涼通風處3天,將薯窖殺菌消毒后放置窖內,儲量控制在總容量的2/3,要有通風口,窖內保持6度的室溫,進入深冬可在窖外用谷子稈草保溫,防止凍薯。定時檢查預防害鼠。
(作者單位:1.719299陜西省佳縣農廣校;2.719000陜西省榆林市農墾農技服務站;3.719299陜西省佳縣秋寶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