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偉東
柑桔黃龍病是一種嚴重危害柑桔、具有毀滅性的傳染性病害,博羅縣是柑桔主產區,在柑桔生產上我們要給予高度的重視,采用綜合防治的方法,降低柑桔黃龍病對柑桔產業的影響。
柑桔黃龍病又稱“黃梢病”。在廣東省各柑桔產區都有發生。它是一種嚴重危害柑桔、具有毀滅性的傳染性病害。柑桔樹感染黃龍病后,樹勢衰退較快,苗木和幼樹發病后,一兩年內死亡,成年樹產量下降,品質降低,發病后3-5年內枯死。
從1995年開始,我所在的原單位廣東省楊村華僑柑桔場的柑桔受到黃龍病的嚴重危害,短短數年間,柑桔種植面積從原來的三萬多畝縮減到現在的三千多畝。目前柑桔生產品種豐富,生產具有恢復上升之勢,總結原廣東省楊村華僑柑桔場的柑桔栽培管理經驗和教訓,以及近年來龍門年桔黃龍病暴發的教訓,我們在柑桔生產上必須重視柑桔黃龍病的防治。
結合我鎮目前柑桔的生產現狀,我們要求果農必需采用綜合防治的方法防治柑桔黃龍病,落實好各項栽培技術措施,把柑桔黃龍病的發病率控制在低水平。下面就柑桔黃龍病的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做個簡單的介紹:
1癥狀
黃龍病病狀可表現在枝、葉、花、果上。黃龍病全年均可發病,以夏、秋梢發病最重,其次是春梢,幼樹冬梢也可發病。9月至次年2月是癥狀明顯期。目前,柑桔樹被感染柑桔黃龍病之后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劑。
1.1枝葉初期癥狀。發病初期出現黃梢是黃龍病的主要特征。在濃綠的樹冠中,發生1~2條或多條黃梢,俗語叫“雞頭黃”或“插金花”。根據病梢葉片黃化程度不同可分為均勻黃化型和斑駁黃化型兩類。
均勻黃化型黃梢以蕉柑、椪柑的夏梢出現較多,新梢葉片在生長過程中出現不轉綠或中途停止轉綠。病葉的葉質硬化、無光澤,葉脈黃化或微腫,有直立趨勢,容易脫落。
斑駁型黃梢,春梢發病時是在新梢葉片轉綠后,病葉的葉片從中脈或葉片基部開始黃化,因黃化擴散不均勻,且受葉脈所限而呈現不對稱的、不均勻的黃綠相間斑駁。病梢的葉片變硬,葉脈微腫或明顯腫大,葉面光澤度逐漸減退至喪失。
1.2花果病狀。病樹枝條變黃后,次年春梢提早開花,花的數量多而小,叫“乒乓花”,易掉落。病果到成熟期比正常果實個頭小,同時出現果實不轉綠、果皮增厚、果心粗大、果肉無汁、不能食用等癥狀,俗稱“紅鼻子果”。
2發病規律
黃龍病的病原通過接穗、苗木和傳病媒介(木虱)傳播。決定黃龍病發生流行的條件,最主要的是苗木帶病率的高低、田間病株率的多少及媒介昆蟲發生的數量。同時,柑桔的樹齡、品種的抗病性、栽培管理的好壞以及種植環境對黃龍病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影響。
3防治方法
3.1嚴格實行檢疫措施。嚴禁將病區的接穗和苗木引入新區和無病區,以防病原傳入。老區應選擇與發病果園有一定距離的地點育苗和開園種植。
3.2建立大棚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培育無病苗木是預防黃龍病傳播和發生的基礎。育苗時,砧木種子在播種前用55C熱水浸泡消毒50分鐘,晾干后再播種。接穗在嫁接前用1000單位/毫升鹽酸四環素液浸2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進行嫁接。
3.3及時防治柑桔木虱,減少傳病媒介。嚴格防治柑桔木虱是控制黃龍病蔓延的關鍵措施。根據木虱是以成蟲在果園越冬和卵產于嫩芽,若蟲僅為害新梢以及成蟲喜歡群集于黃化樹上等習性,防治上應采取以下措施:
3.3.1冬季徹底清園,采果后至春芽前結合其它病蟲害的防治噴2~3次對木虱殺傷力強的農藥。
3.3.2加強新梢期的防治,每次新梢萌發時,結合防治潛葉蛾等病蟲害及時噴2~3次防治木虱的農藥。
3.3.3堅持抹芽控梢、集中放梢,以利噴藥防治,減少木虱產卵寄生。
3.3.4清除果園周圍的黃皮、九里香等蕓香科植物,消滅木虱的中間寄主。防治藥劑可選用擬除蟲菊酯類:氯氰菊酯、功夫等。有機磷類:毒死蜱等。吡啶類:吡蟲啉、吡蚜酮、畝旺特等噴殺。
3.4堅決及時挖除病樹,杜絕病源。每年春、夏、秋三個梢期,特別是秋梢期,應逐株檢查,發現一株挖除一株。新果園及發病率在20%以下的老柑桔園,挖除病株后,用生石灰消毒病穴后,及時補種無病苗木,最好是移植無病大苗。發病率在20%~30%以上的果園,一般在挖除病株后暫不補種。
3.5加強果園的土、肥、水的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3.6相鄰果園應采取“五統一”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既“統一施肥、統一修剪、統一放梢、統一噴藥、統一清園”。以減少木虱的相互傳播,控制黃龍病的擴散。
為了消除柑桔黃龍病對柑桔產業的威脅,我們必須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防治柑桔黃龍病。只有減少黃龍病的病源及把黃龍病的傳病媒介木虱的蟲口密度降至最低,才能有效地控制黃龍病的蔓延及流行。
(作者單位:516157 廣東省博羅縣楊僑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