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玉米是我國農產品種植作物中,最常見也是最普遍的農作物之一,在南北方都有大面積的種植。玉米的種植不但是糧食作物,而且為種植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在現代化農業的全面實施過程中,國家對玉米種植也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全國的玉米總產量也展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前景一片良好,但是,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影響著玉米產量的進一步提高,需要人們加強防治。
1常見玉米病害發生及防治
1.1玉米銹病發生及防治
玉米銹病在玉米的生長周期中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此病的發病癥狀主要會對玉米葉片產生嚴重的危害,發病初期葉片的受害部位會呈現出乳白色或者淡黃色的病斑,伴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的顏色也逐漸加深,最終產生黃褐色或者紅褐色的夏孢子堆。發病后期葉片上會變成冬孢子堆,如若冬孢子堆匯合連片就會導致葉片干枯致死。在溫度高、濕度大的場所會加快該病的傳播速度。
防治方法:選擇高產抗病的玉米種子,田間病株出現及時清除,如若采用化學藥劑,可運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溶液,或是85%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溶液施行噴施。
1.2玉米瘤黑粉病發生及防治
玉米常見的病害種類其中之一是玉米瘤黑粉疾病,這類疾病在玉米的成長中也非常多見。該病的發病癥狀主要是危害玉米植株的莖、葉、穗,受病害感染的組織部位會發生腫脹情況,同時產生菌瘤。菌瘤由白色逐漸變成紫色,最后破裂,并散出大量的黑粉。此病害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或者肥料中殘留有病株所攜帶的厚垣孢子,此孢子在條件適宜的環境下會形成擔孢子和次生擔孢子,同時借助風力飄散在植株的幼嫩部位,在合適的濕度條件下逐漸萌發,侵占植株表皮,導致對植株產生危害。一般發生在有機質較低的重茬地塊,此外,天氣情況為高溫多雨時也會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種植時,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優良品種,盡力避免重茬種植,要定期對植株長勢進行觀察,確保能夠及時發現病情,一旦發現病株后應立即將之清除,在遠離田間處深埋。收獲玉米時將田間病殘體清理干凈,土壤進行深松,從根源上消滅病菌。
1.3玉米穗腐病發生及防治
常見玉米疾病最后一種是玉米穗腐病,此疾病的發病癥狀主要表現為玉米植株種子霉爛、穗腐,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植株已經感染了穗腐病,因為該病對種子危害嚴重,會造成經濟嚴重損失,因此絕對不能小視。該病發病初期,果穗的花絲顯現黑褐色,同時穗軸頂端的玉米籽粒漸漸變為黃褐色或黑褐色,慢慢病毒將感染至整個果穗的1/3~2/3,如若遇上多雨或濕度較大的環境,整個果穗都會被感染。籽粒染病后表面會形成一層灰白色、棉絮狀的物質,此時穗軸已經變為黑褐色,將其折斷后會露出維管束組織。
防治方法:由于該病的病菌可存留在病殘體上腐生過冬,因此秋收后必須將田間秸稈清除干凈;在籽粒成熟后要剝葉曬棒,以防潮濕環境下滋生病菌,如若發現病情要及時將頂部果穗霉爛的部位消除掉,以防病情擴散。此病還可采用化學防治,可利用20%的氰戊菊酯與多菌靈藥劑混合后用細砂子攪拌制成顆粒劑,將其灌入到玉米心葉內,以此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常見玉米蟲害發生及防治
2.1紅蜘蛛發生及防治
玉米紅蜘蛛也被稱為葉螨、大龍、砂龍等等,紅蜘蛛的分類也較多,其中二斑蜘蛛、朱砂蜘蛛和截形蜘蛛對玉米的傷害較大,尤特別是在玉米葉蠟期會對玉米產量影響嚴重。紅蜘蛛特別容易出現大規模爆發,影響嚴重時會引致玉米植株死亡,甚至出現大規模玉米死亡,從而造成玉米絕收現象。紅蜘蛛一年可繁殖15代左右,在冬季時蜘蛛大多藏在石縫及土縫深處結網過冬。在春季土壤解凍后返回地面進行繁殖,在此階段紅蜘蛛主要以萌生雜草為食,隨著玉米幼苗成長,紅蜘蛛繁殖數量也有所增加,其逐漸往玉米種植區域遷徙,主要食物也轉變為玉米植株,紅蜘蛛爆發的高峰期時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句階段,此階段紅蜘蛛數量和食量劇增,以至于對玉米植株造成極大傷害。
玉米紅蜘蛛防治方法:首先,在玉米種植前加緊整地及深耕工作,將處于石縫及土縫間紅蜘蛛翻至土壤深層,因而殺死越冬紅蜘蛛,能對紅蜘蛛基數得以有效控制。其次,可以適當進行冬澆春匯來加大種植區域土壤內的含水量,讓紅蜘蛛在土壤內窒息死亡。此外,如紅蜘蛛蟲害問題在種植區域內較為嚴重,可以在6月中旬噴灑6O%奧美特乳油1500倍液,或者采用2%害極滅乳油3000倍液噴施在玉米植株之上,進而能夠有效降低紅蜘蛛數量,以免紅蜘蛛對玉米造成的損害。
2.2玉米粘蟲發生及防治
玉米粘蟲也被稱為夜盜蟲、行軍蟲,粘蟲會對玉米產量造成毀滅性的傷害,是導致玉米減產的主要原因。玉米粘蟲一年內可繁衍三代,第二代粘蟲對玉米造成的傷害最為嚴重,如果玉米粘蟲大范圍爆發,在幾日內就可食光玉米葉片,嚴重導致玉米絕產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均發生過玉米粘蟲。,成年粘蟲為褐色及黑褐色,體積較小,約為2厘米,食量較大,以玉米葉片、葉鞘、苞葉、果穗、穗軸為食。降水較多的時期易爆發玉米粘蟲危害,粘蟲作為遷飛型害蟲,如若在區域內爆發粘蟲危害,附近地區往往也無一幸免。
玉米粘蟲防治方法:秉持“區域嚴重重點防治,區域一般及時防治”的原則,玉米種植剛剛出苗后,可以在種植區域進行淺耕,進而殺死部分粘蟲卵,另外,可用辛硫磷乳油與細砂進行混合,混合比例在1:5左右,將作好的毒砂放置在玉米芯葉之內,可控制3齡玉米粘蟲數量。除此之外,粘蟲的天敵為寄生蜂、步行甲及蛙類,可采用天敵控制方式來降低粘蟲基數。
我國玉米種植產業發展規模較大,也相對成熟。在玉米種植中,病蟲害問題關乎著玉米的健康成長,作為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其有效防治對玉米產量意義重大,在實際中要根據病蟲害發病初期的癥狀、種類以及規律,找到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將其根治,以實現玉米的豐產與高產。
(作者單位:062550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