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安全無公害的蔬菜產品或者有機蔬菜,日漸成為當今人們生活和保護自身健康的追求。因此,現在的蔬菜生產正由過去的重視單產、總產和品種多樣,轉向重視品質、專用營養價值和無公害生產。為鞏固提升設施蔬菜生產,創建國家食品安全衛生城,法庫縣針對設施蔬菜生產采用多種綠色規范性操作技術。其中熊蜂授粉技術廣泛在我縣草莓種植上應用。
1示范區建設選出生產具有代表性的農戶,農戶積極配合工作,提供試驗數據。(1)三面船鎮三臺子村農戶草莓(丹東99)示范面積5畝,推廣面積20畝;(2)三面船鎮棲霞堡村農戶草莓(金星A)示范面積30畝;(3)孟家鎮東崗子村家庭農場番茄(瑞粉880)示范面積200畝;(4)四家子鄉王爺陵村番茄示范面積100畝;(5)雙臺子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甜瓜示范面積150畝。
2主要技術內容
2.1進行了兩種試驗研究,(1)是開展北京科伯特熊蜂與家養小蜜蜂在同一作物上進行對比試驗,北京科伯特熊蜂工作時間長,用蜂數量少,授粉效果好;
(2)是開展北京科伯特熊蜂在不同作物上授粉效果比較試驗。
熊蜂在不同作物上的應用:
2.2配套技術:(1)綠色生態物化技術-補光燈,每畝棚室安裝20盞植物生長燈進行補光;茄果類、瓜類蔬菜對光照時間與強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如西瓜光照時間少于11小時則幼果全部脫落。北方若在多云和陰天情況下,光照則更顯不足,光照強度不夠,光照時間又短,達不到補償點。因而出現光合效率急劇下降,干物質積累迅速減少,病害快速增加。在冬季低溫寡照的情況下,每天早晚進行2-4小時補光,減少病蟲害,促進蔬菜成熟,使蔬菜提前上市,增加農民收入。(2)設置防蟲網。選擇網眼大小適宜的防蟲網,過小會影響棚內通風增高棚內溫度。設置防蟲網時,四周要壓實封嚴,防治害蟲潛入產卵,小拱棚覆蓋栽培時,拱棚要高于作物,避免有菜葉緊貼防蟲網,以防網外的跳甲等害蟲取食菜葉,產卵于菜葉上。溫室作物開花前,要將防蟲網安放在通風口處,防止白天打開通風口進行換氣及降溫時,熊峰從通風氣孔飛出去,傍晚氣溫下降,熊峰不能及時飛回,會減少蜂群數量,影響授粉質量。
3熊峰授粉技術的應用
溫室冬春茬蔬菜由于棚室內空氣濕度較大,溫度較低,沒有風,缺乏授粉的小昆蟲,茄果類蔬菜很容易出現散粉,授粉困難等障礙。并表現出落花嚴重,座果率不高,形成較多的畸形果。利用熊蜂為溫室蔬菜如番茄、辣椒、茄子、草莓等授粉,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縣高度重視熊蜂授粉技術示范推廣,成立了熊蜂授粉技術示范推廣技術服務團隊,通過舉辦培訓班、技術講座,開通專家熱線、網絡微信咨詢等活動,并有針對的開展技術服務與培訓,以提高農民的熊蜂授粉技術。即棚室作物見花10~20%時,釋放熊蜂進行授粉。
使用方法:1.蜂箱。蜂箱有兩個開口,一個是可進可出的口A,另一個是只進不出的開口B。正常作業時,可封住B,打開A,允許熊蜂自由進出。當噴藥時,可擋住A,打開B,使室內熊蜂全部回到蜂箱,以免藥害。2.使用方法。蜂箱要輕拿輕放。置于涼爽處,離地面50厘米高。開始使用1小時內打開蜂箱兩個口,熊蜂工作會在花瓣上留下肉眼可見的棕色印記(稱為“蜂吻”)。熊蜂對高溫敏感,于上午在蜂箱和頂部放置一塊浸透水的抹布,每隔2-3小時淋一次水。注意事項:1.氮肥不能施用過多;2.防止熊蜂蜇人。避免強烈振動或敲擊蜂箱,不要穿藍色衣服及使用香水等化妝品,以免吸引熊蜂;3.合理使用農藥。傍晚蜂回箱時把箱移出溫室再施藥,2天后再放回原地。嚴禁施用具有緩效作用的殺蟲劑、可濕性粉劑、煙熏劑及含有硫磺的農藥。
4取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4.1熊蜂授粉與傳統人工蘸花、激素處理等技術相比,不僅省時省工,還可以提高產量,改善果實品質,減少畸形果率,提高經濟效益,畝效益增加10%以上。如蕃茄采取人工授粉,一畝地需要8個工時以上,工錢要近800元,引進熊蜂授粉一畝只要一箱熊蜂400元成本就完成了授粉。
4.2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保證了人民的身體健康。
4.3熊蜂授粉減少激素等農藥的使用, 解決應用化學授粉帶來的污染,不會影響消費者健康,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保護了生態環境。
5取得經驗、存在問題和建議
根據作物種類、品種及采收期不同釋放熊蜂,一般1箱熊蜂可完成1~2畝棚室的授粉,不能過多或過少。熊蜂每分鐘能訪問17朵花,授粉不同的作物效果不同,在番茄、甜瓜、草莓上效果明顯,籽粒數增加,種子成熟度高,果實顏色光亮,口感好,質量明顯提高。熊蜂授粉可以減少勞動強度,節省勞動力成本、畸形果率顯著降低、增加產量和提高品質等優點。比如番茄熊蜂授粉相對于傳統人工授粉的番茄座果率可提高10%以上,產量可增加15%以上,畸形果率可降低15%以上.不空心,耐儲運。
(作者單位:110400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農業技術推廣與行政執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