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
近年來,中寧縣在黃河兩岸,及調整種植結構積極性高和草畜養殖基礎良好的的灌區和引黃灌區鄉鎮及長山頭農場、渠口農場認真開展了糧改飼試點工作,積極鼓勵養殖場(企業)采用訂單收購和流轉土地自種青貯玉米的方式,開展優質飼草規模種植,推動草畜產業向以養定種、以種促養、草畜平衡方向發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糧改飼"試點工作既是調整種植業結構、推動糧食"去庫存"的重要切入點,又是推動草食畜牧業"降成本,補短板"、優化畜禽養殖結構的重要著力點,我縣將持續高效推進糧改飼工作,以推廣全株玉米青貯為重點,以發展規模養殖為載體,以提高種養效益為目標,抓好"種、管、收、貯、用"等關鍵環節,實現種養結合和草畜產業綠色循環發展。
1糧改飼工作成效
1.1養殖場(戶)積極性高
與前兩年相比,全縣參與項目實施的養殖場(戶)數量逐年增加,占符合糧改飼實施主體要求(企業資質、養殖規模、制作青貯意愿)企業的比例不斷提升。同時,開展糧改飼工作的養殖場(戶),指定專人負責統籌協調該項工作,安排部署更早,組織計劃更加嚴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1.2超額完成工作任務
2018年,全縣有36家養殖場(戶)開展了糧改飼工作,共制作全株玉米青貯12.6653萬噸,糧改飼面積4.1087萬畝,超額完成自治區年初計劃安排的收貯全株玉米青貯6萬噸,糧改飼面積2萬畝。
1.3全株青貯玉米品質好
全縣現有大型青貯收割機14臺,全株玉米青貯收割機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基本實現青貯收割機(克拉斯)全部覆蓋;開展糧改飼工作的養殖場(戶)從選擇優良品種種植,適宜干物質收獲、按技術要求制作等各個環節突破,全株玉米制作技術更加成熟,全株青貯玉米干物質水平穩定,除個別收割稍早的養殖場(戶),基本都保持在30%左右,玉米籽粒破碎均勻,青貯窖壓實較好,制作過程持續時間較,提高了青貯飼料的品質。
1.4實現種養結合
我縣全株青貯玉米收貯方式更加合理,以訂單收購(4家、25000畝)和流轉土地自種(15家、4282畝)為主,以市場化收購(23家、11745畝)為補充,訂單收購(25000畝)和流轉土地自種(4282畝)占總種植畝數(41027)的71%,收貯主體通過流轉土地自種、與養殖戶簽訂訂單等方式收貯量占總貯量的75.4%推動養殖模式調整,實現種養結合、循環發展。
1.5經濟、生態效益良好
提高了肉牛、肉羊育肥效果和繁殖成活率,實現了草畜產業節本增效,為廣大養殖場(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糧改飼種植戶比單純玉米籽粒收獲種植戶畝均收入增加了247元(以天寧牧業為例計算:青貯3.47噸/畝,417元/噸;玉米籽1500斤/畝,0.8元/斤;玉米籽收割費、脫粒費100元/噸);提高了我縣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率,降低了秸稈焚燒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在養殖生產中的污物(糞便)經物理方法處理后,可就地還田,依此來實現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農作物增產,農牧業良性循環發展。
2存在問題
2.1全株玉米青貯收割機械數量少、檔次區別較大。收割機械價格較高,集中作業時間短,閑置時間長,資金占用周期長,影響中小企業的采購意愿;很多養殖場因租賃不到機械,錯過適宜收割期;缺少專業調試和維修青貯收割機械的人員,機械調試不佳或出現故障,延長全株青貯玉米制作時間。
2.2采取市場化收購方式的企業個數較多、收購面積占比不小。市場化收購造成青貯飼料選擇玉米品種受限、收割地塊受限、組織難度增加,不利于大型收貯機械操作,影響青貯制作進度和質量。
2.3全株玉米收割時間的把握還不到位,一些養殖場為了搶購原料,提前收割,造成原料水份含量高,影響青貯品質和干物質含量;受青貯季節的多雨天氣影響,部分養殖企業因進度慢沒有及時采取封窖措施,影響全株玉米青貯飼料的品質。
2.4我縣糧改飼工作技術服務人員缺少系統、專業的培訓,同其他市、縣工作人員缺少交流,不能很好的借鑒別人的優秀工作方法和先進技術,降低糧改飼工作成效。
3對策
3.1加大政策引導和宣傳力度。積極向農戶宣傳“糧改飼”試點政策,詳細講解當前農業生產形勢、政策實施的意義以及政策給農民帶來的相關收益和補貼,引導農民自主關心、積極參與“糧改飼”工作,進一步激發養殖企業、合作社和種植農戶的積極性。
3.2加快土地流轉,鼓勵養殖企業自種、訂單生產,促進種養結合。通過承包、出租等土地流轉方式把土地流轉到種植大戶或養殖企業手中,從而進行規模化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種植,提高收貯效率。
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項目成效快速提升。適當提高“糧改飼”和全株青貯玉米收獲機械的補助標準。目前大中型養殖企業均已采用全株玉米青貯技術,而中小養殖場(合作社、家庭牧場)受經濟實力、思想觀念的影響對全株玉米青貯技術的接受程度,除了改變思想認識,更應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全株玉米青貯技術在中小養殖場的推廣,形成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農牧業結構,促進草畜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產增收。
3.4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增加我縣糧改飼工作技術服務人員培訓次數,增強其與區內外專家的學習和交流,使技術人員能進一步全面掌握全株青貯玉米制作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及先進工作方法,提高項目工作成效。
(作者單位:755100寧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