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英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茶葉種植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有了較大的提升。2017年,我國的茶葉種植面積就已經達到4500萬畝,產量也已經超過250萬噸,屬于全世界最大的茶葉生產國。茶葉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多個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為我國的山區農戶帶來了非常豐富的經濟收益。但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茶葉質量不穩定、用工成本日益高漲等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因此,對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構建和推廣進行研究,更好的保障茶葉質量安全、保護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分析,列舉了構建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具體做法,并在此基礎上為如何更好的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更好的保障我國茶葉質量安全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于茶葉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的提升。為了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對于茶葉質量的要求,我國早在2014年就對茶葉農藥殘留量的指標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其指標從原本的9項直接提升到了如今的28項。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國家還是消費者,對于茶葉質量的問題容忍度越來越低,同時對其監督的力度也在不斷提升。不但如此,世界上各國對于茶葉的農藥殘留標準也同樣在不斷提高,因此,改變茶葉的生產模式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二)更好的保護生態和節約資源
在傳統的茶葉生產過程中,不重視茶園原生態環境的保護、過量的施用化肥以及農藥,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非常大的負擔,同時,過量的使用化肥農藥不但提高生產成本,也會造成石化能源的浪費。因此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既保護生態又節約資源,對于促進茶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更好的促進茶業增效和茶農增收
近年來,隨著我國茶業的不斷發展,無論是茶園面積還是產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茶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可茶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品質,在市場上更暢銷,其價格通常比普通茶葉高,從而增加茶葉產值,提高茶農收入。
二、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做法
(一)加強茶園生態建設
在茶園周邊和園中空缺地,道路、溝渠兩旁種植種植杉樹、桂花樹等林木,茶園梯壁留草或種草,在幼齡茶園和未封行茶園種植綠肥,豐富了茶園生物多樣性,茶葉生產基地生物棲息地得到保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同時良好的茶園生態環境,有利于茶葉品質的提升。
(二)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
推廣使用茶園有機肥,有機肥施用技術模式具體包括四種技術:農牧對接“茶-沼-畜”模式,在周邊茶園鋪設滴灌管,連通沼氣池和茶園,在茶樹根部定時定量微噴灌,充分利用養殖場沼液。“水肥一體化”模式,春茶開采前一個月利用水溶性有機肥料追肥。“有機肥深耕+配方肥”模式,通過開溝、施有機肥、施配方肥、翻耕程序,提高土壤肥力。幼齡和老齡茶園技術管理模式,在幼齡茶園采取套種綠肥模式,老茶園采取“重修剪秸稈行間覆蓋”模式。
(三)加強茶葉用藥、用肥監管和指導,
強化農藥和肥料特別是高毒農藥治理監控,鼓勵使用茶園水溶性替代農藥和生物農藥。加強安全用藥知識宣傳培訓,加強農藥使用管理,規范農藥使用行為。
(四)大力推廣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通過科技驅動、示范帶動、宣傳發動等多種形式,推廣應用“燈誘+色誘”技術模式防治茶樹害蟲,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食餌誘殺、防蟲網阻隔和銀灰膜驅避害蟲等理化誘控技術。
三、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建議
(一)強化技術推廣扶持力度
為了更好的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相關部門首先應該強化對其的推廣以及扶持力度,通過提升對于生物防治、有機肥料以及節能加工等項目和技術的補貼力度,從而更好的激發茶農發展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積極性。在茶葉產量較大的地區,農技推廣部門還需要將綠色生產模式作為重點工作開展,通過更多的渠道和方法對其進行宣傳,對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優勢以及技術要點進行詳細的講解,提高茶農對于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認識并自覺采納。
(二)強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在構建和發展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過程中,地方的相關部門還需要強化對于綠色生產技術企業或者組織的扶持力度,通過給予優惠政策以及政府補貼的方式,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創建茶葉綠色生產示范園區。支持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合作,建立以訂單、合同、股份等為紐帶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有序推進茶產業專業化分工,逐步形成茶農生產鮮葉、茶廠規模加工、企業品牌營銷的新格局,讓茶農在茶葉綠色生產產業化經營中分享到更多利益,從而加快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推廣。
(三)強化茶技人才的培養
由于我國山區農村的茶園分部通常比較零散,同時茶農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較低,這使得茶農自身的接受和學習新技術的能力較為有限,同時農技推廣人員開展推廣工作也較為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更好的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強化茶技人才的培養是必然的選擇。地方政府可以大力開展本土茶技人才的培養以及外部人才引進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更好的建立起一支專業技術過硬、數量充足的茶技推廣隊伍,以此來更好的為茶農提供全面的技術指導,最終使茶農改變自身的傳統生產觀念,認可和接受茶葉綠色生產模式,促進茶葉綠色生產模式的推廣。
綜上所述,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茶葉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生產歷史。近年中,茶葉在提升我國山區農戶經濟收入的過程中更是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構建和推廣茶葉的綠色生產模式,不但可以更好的保障茶農的經濟收益,同時也可以更好的保護環境,提升茶葉品質。大幅減少茶葉生產中的化學農藥和化肥用量,減輕面源污染,確保茶葉質量安全;優化茶園生態環境,提高生態多樣性;提高茶葉生產機械化率和茶園資源利用率,促進茶葉優質優價,提高茶葉生產效益。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我國茶業的轉型和升級成為了必然的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重視茶葉綠色生產技術,積極主動的構建和推廣茶葉綠色生產模式,才可以更好的提升茶農的經濟收益,同時幫助我國茶業走上穩定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作者單位:545799廣西壯族自治區金秀瑤族自治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