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東
大連市普蘭店區現有日光溫室蔬菜面積4200hm2(6.3萬畝),由于連年重茬,化肥施用量過大,雞糞等農家肥的不合理使用,導致日光溫室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積累,土傳病害、鹽漬化逐年加重,酸化明顯,土壤環境條件惡化形勢嚴峻。通過對四種生物菌肥的推廣,在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的不同生產環節進行配套使用,可以大大改善日光溫室土壤現狀,從而達到抗病增產增效的目的。
一、普蘭店地區主推生物菌肥的品種
生物菌肥亦稱生物肥、生物肥料、細菌肥料或接種劑等。生物菌肥是菌而不是肥,因為它本身并不含有植物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元素,而只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土壤中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改善作物吸收的營養環境條件。幾年來,普蘭店主推的生物菌肥包括:“田美樂”土壤修復微生物菌劑,“大可以”高碳復合微生物水溶肥促根抗病,“EM原露”發酵農家肥進行無害化處理,秸稈反應堆發酵菌劑等,并將之集成配套加以推廣,得到較好的抗病增產效果。
二、所推生物菌肥的功效及集成配套應用技術要點
1、所推生物菌肥的功效
(1)能夠分泌生物激素刺激作物生長。菌肥中的微生物,無論在其發酵過程(可理解為微生物的自身繁殖過程),還是在土壤內的生命活動過程中,均會產生大量的赤霉素和細胞激素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在植物根系接觸后,會調節作物的新陳代謝、刺激作物的生長。
(2)能夠以菌抑菌、減輕病害的作用。生物菌肥中有高級生物在適宜的條件下會大量繁殖,形成優勢菌群,會抑制和減少了病原的入侵和繁殖,另一方面,由于應用生物菌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從而起到減輕病害發生的功效。
(3)刺激有機質釋放營養,從而提高肥效。豐富的有機質通過微生物活動后,可不斷釋放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達到肥效持久的目的。
(4)松土保肥、改善土壤環境條件。生物菌肥施入土壤后,在適宜條件下,益生菌會大量繁殖,可有效改良土壤,減少板結,保水保肥,為農作物提供適宜的土壤環境。
2、所推生物菌肥的集成配套應用技術要點
在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整地前應用“EM原露”將農家肥進行無害化處理;在育苗期、定植時均使用“大可以”,蔬菜苗期長勢健壯、抗病力強,后期果實品質好、產量高;在定植蔬菜時,應用“田美樂”進行土壤處理,“死秧”的現象明顯減輕,平均抗病率提高17.3%,平均增產率為15.7%。
三、普蘭店地區主推生物菌肥應用技術
1、應用“EM原露”腐熟農家肥技術
先將EM原露50倍后直接噴在雞糞等農家肥表面,堆腐3~5d(天),最好中間再翻倒一次并再噴施一次則腐熟更快、更徹底,確保農家肥無害化處理后施入棚室土壤中。
2、應用“大可以”(含枯草芽孢桿菌0.2億/克)促根抗病技術
在蔬菜育苗期將“大可以”高碳復合微生物水溶肥混入營養土當中,每方營養土加入5kg(公斤),不需再加其它肥料,或將“大可以”按400倍液直接澆灌營養缽。整個育苗期澆兩次即可,無需再施用其它肥料。
在蔬菜定植后澆緩苗水時,隨水沖施,“大可以”高碳復合微生物水溶肥,每667m2(畝)20kg(公斤)。以后隨著果實的旺盛生長期,可混水溶性大量元素肥,每667m2(畝)沖施“大可以”20kg(公斤),全生育期建議使用3~5次。
3、應用“田美樂”修復土壤的技術
(1)播種或移栽時,每畝用田美樂50~100ml混合足夠的水均勻地噴施于土壤。
(2)定植后2~3周,每畝用田美樂50ml混合足夠的水均勻地噴施于植株葉片及土壤上。
(3)第二次使用3~4周后,每畝用田美樂25ml混合足夠的水均勻地噴施于土壤及葉片上;生長周期在3個月以內的蔬菜,建議使用兩次;生長周期在3個月以上的蔬菜,建議使用三次。
(4)應用注意事項
每次使用時,按畝用量折算所需田美樂用量,稀釋200-1000倍均勻噴施于土壤和作物葉片上。
如有滴灌或者噴灌設備,在種植前或者剛播種后第一次使用該產品時,可直接加入滴灌設備的混肥池中,水量控制在20~30min(分鐘)左右的使用量。滴灌或者噴灌前后,建議用清水滴灌或者噴灌各10min(分鐘),以濕潤土壤,減少設備中產品殘留。
如條件允許,且使用時作物已經有葉片時,盡量采用人工或者機器噴施,以同時施用到根區土壤及葉片上,效果最佳。特別是在作物受環境脅迫而出現葉片萎蔫的情況時,最好做葉噴處理。不建議沖施。
該產品可以和除草劑以及其他肥料混合使用,不建議和殺蟲劑、殺菌劑等產品混合使用;如需和除草劑或者其他肥料混合,請在最后步驟加入田美樂,即混即用,勿放置。
當地溫度如果超過26℃,在清晨或者傍晚使用該產品;雨后使用更佳。
4、應用菌劑發酵秸稈技術
通過秸稈下地進行發酵,能夠提高地溫和CO2濃度、增加產量、減少灌水次數、提高化肥利用率、抑制土傳病害。
(1)發酵菌劑種類
普蘭店地區主要應用沈陽生態所生產的“百沃”牌生物發酵菌,哈爾濱市原野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盧博士”生物有機肥,圭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沃豐寶”生物菌肥等發酵菌劑。
(2)行下內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要點
在栽培床下先挖挖深18cm(厘米)、寬38cm(厘米)溝,溝內鋪秸稈、撒菌劑、施農家肥后覆土。將溝槽鋪滿玉米秸稈后踩實,秸稈發酵菌劑與麥麩拌勻后加等量水,避光堆積發酵6~8h(小時),再將菌種撒在溝內秸稈上(菌種使用量參照產品說明書),每溝秸稈上再施農家肥35~45kg(公斤)。然后覆土,覆土厚度20cm(厘米)左右,溝兩端的秸稈露出,利于澆水及反應后通氣。適時澆反應啟動水,水要澆透。在栽培床上打孔排氣。用細鐵管在距離番茄根部12cm(厘米)左右處打孔,孔深20cm(厘米),每月打孔2次。
(作者單位:116212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同益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