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冬
萬年香沙芋艿是在特定的人文、特定的區(qū)域下形成的地方品種,其外觀長卵圓型和風味品質獨特,細膩質密,沙香甘薯香風味;其栽培技術要選土壤類型為富含有機質、顆粒細膩、粘性高、含沙量少的潮土類灰潮土亞類黃泥土屬中犟黃泥土種,作畦種植,施足有機基肥,全生育期培土3次并同時進行追肥,保持田間濕潤,防治好芋疫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海門香沙芋艿種植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記載。萬年香沙芋艿是海門香沙芋艿典型代表,在獨特的人文、特定的區(qū)域下形成了獨特的外觀和風味品質,是海門最具特色的農產品,萬年香沙芋艿2016年獲得了農業(yè)部“地理標志產品”榮譽稱號(證書編號AG101912),2017年獲得江蘇好芋頭“金獎”,2018年獲得綠色食品證書,經濟效益顯著,農民增收明顯,并拓展了銷售渠道,利用互聯(lián)網+的模式,實行了網上銷售。目前,萬年芋艿常年種植面積在3000畝左右,約占全市芋艿面積的65%,總產量3750噸,總產值約3000多萬元。全程實現(xiàn)統(tǒng)一育苗供種、統(tǒng)一配方施肥、統(tǒng)一綠色防控、統(tǒng)一供水灌溉、統(tǒng)一機械起壟、統(tǒng)一機械壅土、統(tǒng)一商品銷售。
1萬年香沙芋艿特征特性
萬年香沙芋艿為天南星科芋屬,多子芋地方品種。多年生塊莖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根為白色肉質纖維根,著生在母芋下部節(jié)上。塊莖(食用部分),呈淺褐色,布滿纖毛,總葉數(shù)15-16葉,盾形、基生,按2/5葉序排列,葉片闊大,質厚色深綠,佛焰花序,自葉叢間抽生,淡黃色。生長勢強,晚熟,全生育期210天左右。
1.1產品外觀特色:主塊莖母芋近圓球形,子芋、孫芋圓柱形至長卵圓形,略彎曲,基部有小柄梗,長寬比2.5—4:1,比其它地區(qū)產芋顯細長;表皮淺褐色,鱗片深褐色,頂芽淺紫紅色,肉乳白色。
1.2口感特色:細膩質密,帶皮清蒸,芋艿表面易產生裂紋,食之有獨特的沙香甘薯香風味,與其它食材爆炒或煲湯,酥而不粘,入口滑爽、食之干香回甜。
1.3品質特色:經測定,每百克鮮萬年香沙芋艿含淀粉24.88克、蛋白質3.14克、鈣13.843毫克,磷43.99毫克(對照香沙芋艿含淀粉17.5克、蛋白質2.2克、鈣19毫克、磷51毫克)。
2萬年香沙芋艿栽培技術
2.1基地選擇
產地生產環(huán)境應符合《NY5010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產地要平坦,排灌通暢,土壤類型為富含有機質、顆粒細膩、粘性高、含沙量少的潮土類灰潮土亞類黃泥土屬中犟黃泥土種,耕作層厚度在35cm以上,土壤PH為8左右,忌連作。
2.2種子選擇
從無病田塊中健壯植株上選子芋作種。種芋應頂芽飽滿、紫紅色,形狀規(guī)則一致,呈馬奶狀,個體大小中等一致,35g左右。
2.3栽培技術
2.3.1播前準備
2.3.1.1整地施肥
入冬后深耕凍垡,深翻30cm,3月上旬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2000kg+45%硫酸鉀復合肥30kg,施肥后精細整地,使肥土混合均勻。
2.3.1.2作畦
作成1m組合,畦底寬60cm,畦面40cm,溝底寬40cm,深20cm。
2.3.1.3曬種
種芋播種前曬種2-3d,剝除干枯葉鞘,促進發(fā)芽。
2.3.2播種
2.3.2.1播種時間:耕作層地中溫度穩(wěn)定在10℃左右時即可播種;露地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
2.3.2.2種植密度:667m2用種量120kg,株距25cm,667m2密度2500株左右。
2.3.2.3播種方法:播種于畦溝溝底。點播,頂芽向上,埋入土中,蓋土3-4cm。每穴播一顆種芋。
2.3.3肥水管理
2.3.3.1追肥:追肥以有機肥為主,遵循前輕后重的原則。輕施苗肥:6月上旬,在幼苗5片真葉時追施商品有機肥200kg/667m2。穩(wěn)施發(fā)棵肥:7月初,8-10片真葉時結合壅土追施商品有機肥500kg/667m2+45%硫酸鉀復合肥50kg/667m2促發(fā)棵。重施膨大肥:8月中下旬,13-15葉結合壅根培土,追施商品有機肥1000kg/667m2+45%硫酸鉀復合肥20kg/667m2,促子芋孫芋膨大。
2.3.3.2灌水:以灌跑馬水為主,堅持小水勤灌,澆水后淺鋤,防止土壤板結,保墑滅草。出苗期保持田間土壤墑情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發(fā)棵期土壤保持半濕潤狀態(tài),保持田間土壤墑情為最大持水量的60-70%,中后期球莖膨大階段,保持田間濕潤,田間土壤墑情為最大持水量的80%-90%。采收前20d停止灌水。
2.3.4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是萬年香沙芋艿栽培上的一項關鍵措施。全生育期中耕培土3次,第一次在4-5片真葉時淺中耕,并向芋苗根部小培土;第二次在8-10片真葉時進行,將畦埂的土壅入溝內,使溝畦相平;第三次在13-15片真葉時,結合追施膨大肥大培土,培成使種植行高于地面15-20cm的小高壟。培土時要將萌發(fā)抽生的邊荷埋入土內,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促進子芋的膨大。每次培土前,在香沙芋艿根兩側撒上一層農作物秸稈等雜肥,并曬上2-3d后培土。
2.3.5病、蟲、草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結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方法來有效控制病蟲草害。
2.3.5.1病害防治
香沙芋艿病害主要是芋疫病、炭疽病和芋腐敗病。
2.3.5.1.1農業(yè)防治:首先實行輪作換茬,避免連年種植,其次選用無病種球,第三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3.5.1.2化學防治:預防為主,早防早治。芋腐敗病發(fā)病初期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77%可殺得(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600倍液藥劑防治。芋疫病發(fā)病初期用65%代森鋅WP10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WP1500倍液。炭疽病發(fā)病初期用30%苯甲·丙環(huán)唑WP2000倍液或42%咪鮮·甲硫靈WP1000倍液。每隔7~10d噴1次,連續(xù)3~4次。
2.3.5.2蟲害防治
香沙芋艿主要有蠐螬、斜紋夜蛾、蚜蟲等。采用雙波燈誘殺夜蛾類害蟲,黃板誘殺蚜蟲。蠐螬用3%辛硫磷GR2kg/667m2拌細土或復合肥,分別于播種時撒施于播種穴和第3次壅土時撒施于芋根部。斜紋夜蛾低齡幼蟲用16000IU/WG蘇云菌桿菌WP80g/667m2,高齡幼蟲用5%虱螨脲EC50ml/667m2。
2.3.5.3草害防治
播種前和每次壅根培土操作時,將雜草進行一次全面人工鏟除;生長中后期即8月下旬~10月上旬行間覆蓋作物秸稈,保墑滅草。
2.4采收與留種
萬年香沙芋艿葉片變黃衰敗即球莖成熟,此時采收淀粉含量高,口味佳,產量高。也可根據(jù)市場行情提早或延遲采收,在地溫低于0℃前采收完畢,防止凍傷。
留種的香沙芋艿須待葉片完全枯黃,充分成熟后采收。采收前5d從葉柄基部割去地上部分,待傷口干燥愈合后在晴天采收,可防止貯藏中腐爛。
2013年以來,萬年香沙芋艿輻射和帶動周邊鎮(zhèn)、村農民一起種植1000多畝,農民自己種植,并每年為他們進行栽培知識的技術培訓,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2018年,萬年芋艿生產又推廣了“四改”技術:1、改深溝種植為淺溝平壤種植,以機械開溝代替人工起壟;2、改露地栽培為地膜覆蓋栽培;3、改3次壅根為機械一次壅根,使用機械一次性壅土到位替代人工多次壅土;4、改粗放型施肥為精量施肥,配套滴灌設施,節(jié)水灌溉。
(作者單位:226131江蘇省海門市悅來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