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一、油菜標準化育苗
(一)、苗床地選擇:選擇土質疏松、肥沃、向陽、地勢平坦、水源方便、便于管理,近2年~3年內沒有種植十字花科作物的土壤作苗床。
(二)、育苗播期:根據不同品種、不同海拔高度、積溫確定,適宜播期為9月1~10日。海拔較高地區控制在9月5日前完成,海拔較低地區應在在9月15日前完成育苗。
(三)、“三精”:
1、精細整地
苗床整地開廂及施肥:播前10天整地2~3次,按廂寬1.8米、高10~13厘米開廂,凈廂面寬1.5米,溝寬0.3米。力求廂面無雜草、土粒均勻,廂面平整。每畝用沼渣600kg加鈣鎂磷肥15kg、硼砂0.5kg混合,結合碎土欠入土中,將肥、泥拌合均勻。
2、精量播種:
農戶可根據自己的地塊面積按“三一”原則計劃育苗用種和育苗面積,“三一”即:一分苗床,播一兩種子,移栽一畝大田。播種前用沼液或腐熟無渣糞500kg潑澆廂面,將曬種后的種子與細砂或泥土(1:300)充分拌勻后,按第一批播定量種子的70%于廂面,第二批用30%補足過稀地方,最后薄蓋一層過篩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以利幼苗出生整齊,生長一致。為防地下害蟲,可畝用毒死蜱800g與種子一道拌入撒施。
3、精心管理:
一葉一心及時間苗,疏理窩堆、擁擠苗,三葉一心及時定苗去雜留純,去弱留強,去病留健,注意防治病蟲害。留苗110~120株/㎡,苗齡35天左右。苗床追肥按照勤施薄施原則進行,子葉平展期,畝用沼液或腐熟清糞200kg(兌水10擔)澆淋廂面;3~4葉期,畝用沼液或腐熟清糞500kg兌水10擔追施,促幼苗生長健壯。移栽前7天按純氮1.3kg兌清糞或沼液1000kg/畝施送嫁肥。移栽前一天澆透水,起苗時做到帶土、帶藥、帶肥移栽到大田。
二、優質油菜高產栽培技術
(一)、區域化布局、集中連片布局
雙低油菜的低芥酸、低硫苷性狀是受其相應的遺傳基因控制。由于油菜是常異花授粉作物,如與非優質的雙高或單低油菜混合種植,其雙低性狀將會因飛花混雜使其性狀變劣,欲達商品目標,最科學、最經濟、最省事和最好的管理辦法就是集中連片布局種植雙低優質油菜品種。
(二)、選用良種
雙低油菜種植區域應布局應適合當地生態類型種植的品種,如中油系列、油研系列、黔油系列及其它系列的雙低品種,以保證雙低優質油菜商品籽的質量。
(三)、適時早播、培育壯苗
壯苗是高產的基礎,具有根多、葉茂、移栽后容易成活、發根力好、同化能力強等優點。中壯苗的標準是“一多兩無三個六”,單株鮮重10~18g的“碗口苗”。即根頸粗0.6cm以上,苗高6cm以上,綠葉5~6片,白根多,無高腳苗,無病蟲害;苗床地選擇、整地開廂、處理及播種、苗床管理按“三精三一”油菜育苗法操作。
(四)、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1、移栽期確定:
苗齡35天左右,達到前述壯苗標準即可移栽,一般地區在10月中旬,海拔較低地區控制在10月底前完成移栽。
2、本田開廂:在水稻撒粒時,開好中溝、破溝、背溝等“豐產溝”排水;收獲水稻后深耕曬垡;根據土壤肥力差異、油菜不同品種類型,每隔5~6m行(含30cm溝寬)開出廂溝,溝深17cm,與“豐產溝”配套,即所謂“三溝式”種植法;
3、提高規范化程度,保證移栽密度:(1)、拉繩打窩單株移栽分別為,上等田每畝5000~6000株,行窩距1.8×0.5尺或1.8×0.6尺;中等田每畝6000~7000株,行窩距1.8×0.45尺或1.8×0.54尺;下等田每畝8000株,行窩距1.5×0.5尺。雙株移栽可在此基礎上擴大窩距一倍。(2)、旱地油菜以保濕為主,除地勢低洼地塊外,一般不開邊溝、破溝、背溝,采用“玉米、油菜各兩行,雙龍出洞雙套雙”的油菜分帶種植方式。帶距一般為1.8~2m,依據土壤肥力分別確定。旱地油菜分帶種植宜采用拉繩打窩定距移栽,窄行距1.5~1.8尺,寬行距4~4.2尺,窩距0.8尺,雙株移栽。若單株移栽,窩(株)距0.4尺,每畝5000~5400株。
(五)、科學使用肥料
1、施肥原則:以有機肥為主,既滿足營養元素對油菜生長發育的需要,使足夠數量的有機物質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同時所施肥料應對環境和油菜的營養、味道、品質及植物抗性不產生不良后果。因之采取:適施氮肥,增施磷、鉀、硼肥;施足基肥,巧施苗肥,重施臘肥。
2、一般情況下,雙低油菜移栽大田后,以畝產150kg為目標,每畝需施用純氮13-17kg,五氧化二磷8~10kg,氧化鉀5~8kg,N﹕P2O5﹕K2O三要素施用比例為1﹕0.64﹕0.8,在施肥方法上,以底肥為主,磷、鉀肥一次底施,氮肥按底肥50%、苗肥30%、苔肥20%的比例施用。
3、為提高結莢率,增籽壯粒,需重視硼肥的施用。在每畝施用硼肥0.5kg與底肥混合施用作基肥的前提下,可在苔花期結合噴藥、噴肥,再噴施一次0.1~0.3%的硼砂水溶液。增產效果更好。
(六)、大田管理
1、查苗補苗:用于補栽的幼苗,應比成活苗更大一些。
2、清溝排漬:稻田、洼地,在整個生育期中,隨時保持水溝暢通,防止濕害和澇害、病害。
3、中耕培土:
第一次中耕在移栽成活后20天左右,深度4~5cm,第二次中耕在11月至12月下旬,結合壯苗肥進行,深度7~10cm,促發側根;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結合追施臘肥進行第三次中耕、培土。
4、對早苔早花的補救措施:
油菜早苔早花的原因大致為曖冬干旱、過早育苗、品種選擇不當、育苗播種密度過大、田間管理不及時等原因造成,可從因地制宜選用良種、科學育苗、適時育苗移栽、加強田間管理等方面加以預防。
(七)、病蟲害防治
雙低油菜生長快,葉片嫩綠,易遭蟲害,在苗期和大田期都要注意防治菜青蟲、蚜蟲、跳甲,等病蟲為害;由于分枝較多,中后期容易造成田間蔭蔽,給菌核病的發生提供了條件。因此,在及時清溝排漬、摘除老黃腳葉的農業防治措施同時,還要重點進行藥劑防治。在優先采用農業措施的前提下,遵循生產綠色食品對農藥的使用準則,對上述油菜主要病蟲害實施藥劑防治。
1、霜霉病:大田苗前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全田噴霧一次。
2、菌核病:在苗床期經種子處理育苗的基礎上,大田蕾苔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一次。
3、跳甲:苗床2~3葉期用4.5%保綠靈水劑2000倍液噴霧一次,兼治菜青蟲、蚜蟲;
4、菜青蟲:移栽前一周用20%氰戊菊脂乳劑1000倍液噴霧一次,兼治跳甲、蚜蟲。
5、蚜蟲:終花期用10%金大地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一次。
6、油菜根腫病防治:播種前采用7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浸種或炭特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發病田采用58%瑞毒霉錳鋅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灌根時每窩0.4~0.5公斤。重病田用40%五氯硝基苯2~3公斤拌40~50公斤細土,開溝施于定株窩后再移栽油菜。
(作者單位:551803 貴州省金沙縣沙土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