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勇 陳志國 劉婧 張海燕


1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在850農場水稻科技園區及苗床地,其地勢平坦,土質為草甸白漿土,耕層18-20cm,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3.86%,PH=5.98,有專用育秧棚區和本田生產區,適合水稻秧苗苗床期及本田生長,符合試驗要求。供試品種為龍粳26,試驗肥料有蚯蚓糞肥和移栽靈配套肥。試驗處理設置A:蚯蚓糞苗床肥100g/m2;蚯蚓糞B:20%蚯蚓糞拌床土+苗床配套肥100g/m2;C:10%蚯蚓糞拌床土+苗床配套肥100g/m2;ck:苗床配套肥100g/m2。試驗采用小區對比試驗法,每處理54行區,5盤行長,每區面積45m2,不設重復。4月10日播種,5月13日插秧,本田采用小區對比試驗法,每處理為40行區,25米行長,每區面積300m2,不設重復。
2.試驗調查與分析
2.1苗床生長情況調查與分析
2.1.1苗床田間長勢與長相
苗床各處理出苗都較均勻一致,二葉期后三個處理均較ck葉色偏黃綠,蚯蚓糞含量越高其色越黃,生長勢較旺。苗床生長期內蚯蚓糞三個處理雖未見有立枯病的發生,但其土壤酸度不足,發生立枯病的風險較大,A區內插前有極個別植株立枯病初起,整區內有不足0.3%面積感病。蚯蚓糞的處理由于其PH值中性偏堿,應增大其調酸力度,否則有立枯病發生風險。
2.1.2插前秧苗素質調查
從秧苗生長情況看,A和C長勢較旺,株高均較ck高,平均高0.5-1.0cm,只有B的11.8cm較ck略矮0.1cm。蚯蚓糞三個處理可能存在刺激地上部分生長的作用。但隨蚯蚓糞的添加量的增加,這種作用有所減少。葉齡值則三個處理均偏小,平均較ck小0.03-0.4個葉齡值。10株莖基寬較寬,較ck分別寬0.1-0.5cm。根長與根數上均較ck多,平均根長長0.34-1.16cm,根數多0.6-1.7條,但百株地上和地下的干物質積累量不及ck高,地上干重略低0.01-0.1g,地下干重略低0.02-0.26g,有隨著蚯蚓糞添加量的增多而干物質積累量降低的趨勢。
2.2本田跟蹤生長狀況
插后基本苗B的最少,平均為4.2個/穴,A的最多為5.6個/穴,ck為4.9個,四個處理最高相差1.2個/穴。由于今年春季氣溫低,到5月31日各處理均未有分蘗發生,進入6月份以后,各處理才陸續產生部分分蘗。B和C發生分蘗早,其分蘗發生也較快,到6月11日,C單穴莖數平均達到9.3個,B平均達到了7.9個,A略少為6.5個/穴,ck最少為5.8個/穴。可見蚯蚓糞的三個處理分蘗發生的早,早期發生分蘗量較大,但由于今年天氣的原因,到8月19日時,ck穴莖數最多為21.2個,分別較C、B和A多0.1個、0.3個和1.5個。今年前期的低溫造成部分水稻生長后期有效養分未用盡,后期高溫使歷年不能發生分蘗的11葉品種9葉節產生分蘗且成為有效分蘗,所以ck后期可存留的有效分蘗數量增加,達到超過前期分蘗量較多的三個蚯蚓糞的處理。大田試驗結果與其小區試驗結果基本一致。
2.3產量性狀調查與分析:
本田生長過程中,蚯蚓糞的三個處理株高均不及ck,平均株高矮0.8cm-5.6cm。穗長各處理較ck分別長0.1-1.0cm。m2穗數小區試驗的只有C的532.5穗較ck的533.0穗略少0.5穗,A為537.3穗較ck多4.3穗,B為545.1穗較ck多12.1穗。大田試驗則較ck分別少4.4-16.3穗。穗粒數小區試驗是C的最多為89.7粒,較ck的87.5粒多2.2粒,A為81.5粒,較ck少6.0粒,B為80.1粒,較ck少7.4粒。大田試驗則各處理均于ck,平均多0.4-4.7粒。空粒率小區試驗是蚯蚓糞的三個處理均低于ck,平均低5.3-8.4個百分點,結實率高4.5-9.8個百分點。大田試驗中除B的空粒率略高2.5個百分點外, A和C分別較ck的空粒率低0.8%和6.2%;B結實率略低2.4個百分點,A和C分別較ck的80.7%高0.8和7.0個百分點。千粒重規律性不強,最終產量上,各處理均高于ck,平均增產A為6.37%,B為2.02%,C為5.02%,蚯蚓糞的處理增產趨勢明顯。
從秧苗生長情況看,A和C長勢較旺,株高均較ck高0.5-1.0cm,蚯蚓糞三個處理可能存在刺激地上部分生長的作用,但隨著蚯蚓糞的添加量的增加,這種作用有所減少。葉齡小0.03-0.4葉,10株莖基寬寬0.1-0.5cm,根長長0.34-1.16cm,根數多0.6-1.7條,但地上和地下的干物質積累量不及ck高,地上干重略低0.01-0.1g,地下干重略低0.02-0.26g,有隨著蚯蚓糞添加量的增多而干物質積累量降低的趨勢。
本田穴莖數不及ck。收獲株高較ck矮0.8cm-5.6cm,穗長長0.1-1.0cm,穗粒數多0.4-4.7粒,空粒率低5.3-8.4個百分點,結實率高0.7%-8.4%-,最終產量較ck增產比A為6.37%,B為2.02%,C為5.02%。蚯蚓糞的處理增產趨勢明顯。
(作者單位:1. 158422黑龍江省虎林市八五○農場;2. 158300黑龍江省密山市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