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起壟夾肥能夠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和提升土壤溫度,促進水稻分蘗早生快發,同時減少施肥次數,提高肥料利用率,節約灌溉用水,減輕蟲害發生。通過起壟夾肥和常規種植相比,結果表明,起壟夾肥千粒重、結實率提高,較常規種植產量增加1.1%,成本減少15元/畝。
水稻旱起壟夾肥機插技術打破了傳統泥漿整地的束縛,采用上年秋季或春季旱作起壟夾肥后,用高性能插秧機進行機插。水稻旱起壟夾肥省去了泡田、打漿等生產環節,降低了勞動量及作業成本,且起壟可增加土壤疏松度、溫度、通氣性,進而增加水稻分蘗,促進早生快發。同時,壟夾肥使肥料在秧苗底部集中,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基本情況
本試驗在科技園區示范田進行,土壤耕層深度在20cm,土壤堿解氮含量161.4mg·kg-1,有效磷含量29.8mg·kg-1,速效鉀含量131.3mg·kg-1,有機質含量44.2g·kg-1,土壤pH6.3,前茬為水稻,秋翻,井灌區。
1.2供試品種
龍粳31,主莖11片葉。
1.3試驗設計
采用大區對比試驗,共設兩個處理,起壟夾肥和常規插秧種植對比。
1.4測定項目及方法
于成熟期,田間隨機取3點,田間量取1平方米,調查平方米穴數,并連續調查10穴的莖數,選取平均的1穴進行室內考種,計算平方米有效穗數、穗粒數、實粒數、千粒重進行理論測產。
1.5主要技術措施
1.5.1起壟夾肥作業
秋季收獲后傳統翻地,翻后旋耕,秋整地平整田面后直接起壟,要求壟上寬40厘米,下寬60厘米,高15厘米。在壟臺上劃開2條寬20厘米深5厘米施肥溝,將提前配好的基肥沿勾均勻施入,覆土蓋好,經過一冬一春的凍融交替土壤將肥料完全吸收,留待第二年春季備用。
1.5.2封閉滅草
在插秧前8-9天放水泡田,水要沒過壟臺,待水層穩定后施用封閉藥,保水5-7天。
1.5.3機械插秧
待水層自然沉降至壟臺漏出時進行插秧,選用洋馬高性能插秧機進行插秧作業。
1.5.4施肥及本田管理
如不施用返青肥,需保證及時施用接力肥,穗肥正常施用。本田水層管理與常規管理相同。
1.5.5停灌排干時間
由于水稻壟作保水性差,建議根據天氣情況推遲停灌時間,否則易導致早衰。黃熟期根據土質、收獲時間等合理確定排水時間,但最遲不能晚于黃熟末期。
2結果分析
2.1田間長勢分析
起壟夾肥改善了土壤通氣狀況和提升了土壤溫度,較對照提前2-3天返青,并且水稻分蘗發生快,發生早,優勢明顯。表1可以看出,起壟夾肥分蘗率256.5%,常規種植分蘗率237.5%,起壟夾肥較常規種植分蘗率增加比達8%。
2.2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起壟夾肥可實現分層施肥,減少了施肥次數,解決了表層、全層施肥利用率低的問題,促進了前期作物的生長,并保證了有效穗數。從表2可以看出,起壟夾肥的平方米穗數、千粒重、結實率均高于常規種植;實測產量起壟夾肥580.8公斤/畝,增產1.1%。
2.3效益分析
起壟夾肥插秧后,水稻葉片離開水面,減輕潛葉蠅的危害,減少農藥施用量,可節本2元/畝;無需攪漿整地,節約費用25元/畝;生育期間,可節約灌溉水15%,節本3元/畝;壟作栽培,減少攪漿過程中撈渣子、堵埂子等人工成本,可節本5元/畝。起壟夾肥可節約成本35元/畝。秋季起壟夾肥作業費用20元/畝,起壟夾肥畝最終可節約成本15元/畝。
起壟夾肥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和提升了土壤溫度,促進分蘗率提高;減少施肥次數,提高肥料利用率,千粒重、結實率提高,較常規種植產量增加1.1%;起壟夾肥減輕蟲害發生,節約灌溉用水,減少人工成本,可節約畝成本15元。
3存在問題及建議
起壟夾肥作業在秋季遇秋澇或春季遇春澇,土壤含水量高時旱整地效果受影響較大。起壟夾肥分層的用肥量和第二年的施肥時期、施肥量需進一步研究。
(作者單位:156303黑龍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大興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