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正玉 馬開棟

水產品冷凍加工業的發展,是保證水產品質量(鮮度)的重要手段。冷凍,在整個加工技術流程中又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所以,本文就安徽省五河縣現有水產加工的整體運營狀況和政府大力扶持下的發展變化,分析了今后水產品加工冷藏建議模式與新的趨向。
一、目前五河縣整體運營狀況
水產品深加工可以大大提高水產品資源利用率,提高水產品附加值,為水產行業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冷凍加工業幾十家,并且規模不大,加工只是簡單的粗加工,加工行業還處在起步階段;消費市場對深加工的水產品需求較低,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居民消費觀念及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深加工,精加工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的運營狀況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二、政府大力扶持與水產業結構調整的供給側服務
近年來,居民消費水產品量逐年攀升,特別是小龍蝦市場的火爆,從2008年的每斤幾元,漲到目前的每斤幾十元,紅色風暴席卷中國。另外,各級政府出臺諸多獎補政策,建立集中連片的示范區,3000-5000畝,上萬畝也不足為奇,政府成了背后有力的推手。但是當地水產品的加工,冷藏環節跟不上消費水平,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如何突破瓶頸,風險與機遇并存,客觀的分析市場行情,做出科學的方案;把風險降到最低,減少無謂的損失。
近年來,當地居民水產品消費以魚類為主,淡水產品偏高,主要以鮮活水產品和冷凍品,半成品等。從消費的品種看淡水魚類高于海水產品,淡水類占80%。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習慣,生活中的蛋白質來源主要以,豬,牛,羊,禽,蛋。品種主要以草魚,鯉魚鰱魚,鳙魚,和鯽魚為主,比例占70%。
八十年代以來,五河縣海水魚,淡水魚消費變化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0-1995年淡水魚消費增長尤為迅速,國家提出菜籃子工程,池塘養殖發展迅速。第二階段,1996-2009年,淡水消費穩步增長,海水魚消費大幅上升。第三階段,2000年以來,海產品消費比例近三成。
從80年代國家提出改善人民生活的菜籃子工程以來,大力發展淡水養殖業,促進了可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了解水產品消費的現狀及其特點和存在問題,只有掌握了消費經濟變化的內在規律,以市場為導向才能更好的了解產業結構變化的動因和風向標,從而更好地制定產業規劃。
三、全縣年捕撈,養殖總量情況分析
五河縣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五河五條河:擁有淮,澮,漴,潼,沱;加三個湖泊一水庫,二十多萬畝的水資源。溝塘,低洼地改造面積幾萬畝,還有目前火爆的稻蝦連作項目兩萬多畝,藕蝦連作,稲蟹連作等,家庭農場,合作社如雨后春筍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每年水產品總量:5萬噸,其中養殖總產量4萬噸,捕撈總產量約1萬噸。
五河縣養殖面積較大,養殖條件得天獨厚,養殖技術比較成熟,所以產量較高在水產品消費者所占的比重也比較大,主要有草魚,鰱魚,鳙魚,鳊魚,鯉魚,甲魚,河蟹,龍蝦,青蝦,泥鰍,黃鱔等。
四、五河縣水產品加工冷藏建議模式
基于五河縣日益火爆的稻蝦連作規模不斷升溫,湖北潛江小龍蝦學院的經驗可以借鑒,小龍蝦做出了大文章。五河縣池塘養殖技術非常成熟,單產,總產量都很高;銷售旺季集中在中秋節,春節兩季,完全可以全年生產加工,利用價格不高的四大家魚,加工魚丸,魚丸內有豬肉餡的特色食品;在高溫季節,不宜長途運輸,奄奄一息的龍蝦,螃蟹,或剔下來的殘次水產品,商品價值不高的,都可以就地加工或冷凍蝦仁,還能保證產品質量新鮮度,搞成精品小包裝,以及罐頭等;蟹黃可以加工成系列產品:如蟹黃醬,蟹黃月餅,蟹粉面包等,附加值翻幾倍。形成水產養殖產業鏈條,有的需要手工作業,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從而使三產有機融合,拉動當地經濟健康穩步發展。
(作者單位:1.233316安徽省蚌埠市沫河口鎮畜牧水產站;2.233331安徽省五河縣小圩鎮畜牧水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