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修
營林工作是林業產業最核心的基礎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要做好林業工作的編制和規劃,提高林業技術水平等各方面,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高林地生產力,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最大化,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和諧。本文試圖分析該地區森林技術的諸多方面,探討生產過程中的一些現有內容,提出改進措施,以達到提高森林生產的最終目的。
1營林前期準備工作
1.1造林地的整理
林地是營林的條件,對營造林地的管理和改善,是一項重要的前期準備工作,也是改善林木生長環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林地的整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林木成活率和生長速率,增加陽光的吸收量,提高透光度。與此同時,也要適度的調整地塊大小,清除雜亂的灌木、雜草、采伐剩余物等。
1.2種苗選育
種苗的選育是營造林的基礎,也是營林技術最應顯現的環節,所以,要嚴把苗木關,提高選種育種的質量。林木育種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技術因素,其根本任務就是選育和繁殖優良的林材,提高木材產量,提高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所以,可以說是一項實用性非常強的技術。選種和育種也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林地環境,培育不同的優良品種,品系也要盡可能的多樣化,這樣也能充分發揮特定良種遺傳的增益作用,提高種苗質量。在種苗選育中,苗木質量的控制技術尤為關鍵,其對造林成活率的影響極為巨大。在培育種苗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相關產業技術的運用,如選優處理技術、育苗的環境監控技術、基質制備技術、苗期各項管理技術等。在育苗的全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管理規范化、管理標準化,尤其是在利用某些先進的技術進行育苗時,更要值得注意。
2提高營林技術的措施
2.1做好營林前期技術準備工作
首先是對營林的整地工作,由于樹木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土地,所以營林整地技術是很重要的工作。整地主要就是清處林地上的雜草以及雜亂的灌木。因為苗木的生長快慢與土壤的松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特別是在雜草盛行的季節,更要嚴格加強清掃工作,同時適當的松軟土壤可以增加透氣性,保持水分吸取量,利于土壤中菌類對樹木的呼吸作用。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改變樹木之間的距離,使樹木獲得更加充足光照,減少土地的水分流失,提高營林的質量。其次是對種苗選育的技術,樹木的育種好壞直接決定著林業生產值是否能夠提高,選種和育種要因地而異,選擇的品種要和當地的環境相適應,可以降低病蟲害的侵蝕,采用多樹種系進行造林,也起到防病害的作用,通過選種才可以從根本上發揮林業的真正作用。所以要適當的采取改進選種技術、對育苗進行嚴格的監控技術以及加強在苗期的生長管理技術等措施。
2.2選擇科學合理的種植時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已經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所以在營林工程建設中引進科學合理的種植模式是很關鍵的。要合理的選擇造林的時間大約在春秋季節最適宜,土壤為解凍狀態,而且具有充足的水分,是適宜樹木的成活的必要條件。
2.3加強營林的種植模式技術
要想保證營林工作的順利進行,就要建立合理的種植模式,本研究根據營林模式分析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建立風景林種植模式,從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是將林業建設成以旅游觀賞為主的模式,由于旅游可以帶來豐富的資源,同時具有巨大發展前景,所以要及時對林業的模式進行改造,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利潤。其次,建立經濟、生態綜合效能林種植模式,要建立有安全的防護林,防止因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而帶來的林業破壞,將損失盡量降到最低,同時在栽種植被時可以混合栽種一些中草藥,這樣可以在創建生態平衡的條件下,也可獲得經濟利益。除此之外,還要發展水源涵養林種植模式,樹木的生長離不開充足的水資源,對于栽種的地區,要避免出現盲目的砍伐開發的不良現象,將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有效的結合起來,將闊葉林和針葉林進行相互的栽種,建立水源涵養林種植模式,保證樹木健康的生長。
2.4提高營林的撫育技術
要想提高營林質量,不僅要從選擇種植的時間和種植模式的方式著手,更要注重加強森林的后續工作。其中森林撫育工作是提高營林整體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森林撫育的過程中,將不符合造林設計的方法進行備案和存檔,警告不允許再次申報。同時林業審批部門更要加強監督體制,隨時進行不定期抽樣檢查,在認真總結各方面進行批準,同時相關部門時刻做好各種防護準備,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
2.5營林的平衡施肥技術
施肥在營林建設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早期苗木生長的重要環節之一。所以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科學合理的施肥和平衡施肥。針對在不同的條件下要選擇不同的施肥方法,其中就要采用科學儀器進行準確的測算,計算出合理的施肥量,最終實現施肥所要達到的最大效果,同時在施肥前一定要注意先除去雜草,盡量在雨后進行施肥,防止肥料的流失。
2.6苗木選擇及栽植技術
在栽培技術上對病蟲害防治也非常重要,要選擇適合本地區的抗病蟲害品系,提倡營林混交林,多樹種系造林,避免出現單一無性系造林,增強苗木的抗逆能力。
2.7對營林技術的探討
大力發展林業,改善生態環境,最終提高生產力,實現可持續的經營目標是國家一項長期的工作。要確保營林建設得到健康、持久的發展,就應進一步提升營林技術的深度和質量。要加強集約經營管理,改變粗放的經營模式,加大投入投資力度,確保林木健康穩定的成長,達到成林成才的目的。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選擇適合樹種進行經營。積極培養高產值、短周期速生林木,根據相關產業對木材的需求,及時調整營林措施。加強營林更新管理力度,盡可能降低生產投入資本,重視造林、營林技術設計,根據立地環境,編制立地類型,選擇適合苗木,編制造林設計。對整地方式方法、造林的密度、混交的方式等都要有所制定,做出科學和系統的安排。
現國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使用科學可用的資源,還需要確保培養資源。營林建設以改善管理,提供加強人員管理單位的需要,提高認識計劃對可持續發展,員工培訓和數百萬工人的專業精神至關重要在需求管理系統中,每個人員責任的落實,將營林建設視為國家的重點工作內容,為營林建設奉獻己身。
(作者單位:156100黑龍江省富錦市東風崗機械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