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一直以來,我國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尤為關注,而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農機化的發展至關重要,是解放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為了促進農機化的發展,我國實施了多項政策,使農機品類的數量和保有量,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使基層農機化技術培訓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先圍繞基層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1基層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的現狀分析
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機具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我國實施了農機補貼政策,這使各類新型的農機具得到了推廣使用,紛紛進入到農民家庭之中。這樣一來,農民對于農機化技術的需求就變得非常的迫切,再加上各地區的農機專業大戶逐漸增多,給農機培訓工作帶了巨大的挑戰。當前,在基層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中,培訓工作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這不利于農機化技術的推廣。
1.1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發展不夠均衡
各區縣農機化發展有著自身的特點,各區縣的學校經費來源以及辦學思想等都有著一定的差異,這就使各地區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的發展不夠均衡。有一些培訓機構能夠堅持以市場需求為發展導向,其辦學思路相對靈活,能夠主動拓寬自己的培訓范圍,所以取得了更大的發展。但是,有一些區縣的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卻固步自封,未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沒有積極更新自己的培訓內容,這導致他們的規模越辦越小,面臨著生存危機。
1.2基礎設施較為落后
因為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許多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缺少足夠的資金投入,這導致培訓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教學設施較為陳舊,沒有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這種背景下,教材內容也就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未能夠進行創新,所以很難滿足當前農機化技術培訓的需要。
1.3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當前,一些基層地區的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因為考慮到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在培訓隊伍的建設上有所控制,這導致一些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許多教師的培訓任務較重,很難滿足農機培訓的需要。此外,一些教師的專業知識不足,實踐操作能力不夠理想,存在著知識老化的這一問題,沒有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的知識,這也影響了培訓機構的發展。
1.4培訓質量有待提升
農機化技術培訓質量的高低,對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當前,一些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不是特別的理想,其培訓內容以及培訓方式較為陳舊,與農民的實際需求與特點不相適應,這就導致廣大農戶的參與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有一些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較為抽象,不夠直觀,理論性非常強,而許多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對于這些專業化的內容他們很難理解。再加上缺乏實際演示操作,沒有對農民所反映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所以影響了農民的參與熱情。
1.5培訓生源組織較為困難
因為我國各地區的政策法規宣傳力度有所差異,一些基層地區缺乏對農機化技術推廣的宣傳,沒有讓廣大農戶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意義,也沒有對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宣傳。這樣一來,就導致一些農機戶的缺乏法治觀念,還有一些農戶甚至有抵觸情緒。有些農戶非常抵觸農機執法部門的監督,也拒絕參加技術培訓,他們認為自己只是買一個拖拉機來耕地,并不需要辦什么證,也不會妨礙交通。如此一來,就導致基層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缺乏足夠的生源,影響了其生存與發展。
2發展建議
2.1進一步完善體系建設,實現培訓機構的資源共享
針對各地區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就需要各地區的農機推廣站牽頭組織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的工作交流會,為各培訓機構提供交流平臺,加強雙方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此外,加強與農機鑒定推廣機構、科研院所等聯系,聘請專家學者為機構的客座教授,由他們負責對機構教師的專業培訓,從而提升培訓機構的服務質量。另外,可以橫向與兄弟區縣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的聯系,定期組織培訓講師進行跨區縣的交流,以便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防止資源的浪費。
2.2創新教學方式
隨著農機化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農機品種不斷增多,為了順應農機化的發展趨勢,農機技術培訓機構也需要作出一定的改變,要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制定出具有現代化的教學材料。在辦學過程中,要樹立增強受訓者實踐技能的這一目標,以提高機構的教學水平。此外,在發展過程中,培訓機構也需要引進現代化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來為廣大受訓者提供直觀的教學。除了進行專業的教學,培訓機構也需要加強法治觀念的教育,要提高廣大農戶的法律法規意識。
2.3改善辦學條件
要想提高培訓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具備充足的教育經費,因此各地區的農機部門需要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給予各培訓機構更多的支持,進一步完善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改善各培訓機構的辦學條件。另外,要重視對農機培訓工作的宣傳,以獲取更多的支持。并對教師的薪資待遇予以改善,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為后期的培訓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與此同時,各地區還應當支持農機培訓機構進行聯合辦學,這樣有助于促進農機培訓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2.4適時拓展培訓業務
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培訓機構需要完成正規化的轉變,要適時拓寬培訓業務,從而為廣大農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當前,我國實施了購機補貼政策,在農業生產中,種、收、運以及加工等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因此,對于新購置農機的農戶而言,若缺乏系統性的學習,那么他們就很難對自己新購置的農機進行了解,無論是在農機的特性上,還是農機的操作以及保養方面的知識,都會有所欠缺。故此,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需要順應市場需求,要能夠提前掌握新技術以及新機具,從而為農機手提供優質的服務,幫助他們增產、增收。
綜上,在今后的發展中,各地區進要一步完善體系建設,實現培訓機構的資源共享;各培訓機構需要創新自己的辦學條件,重視對培訓隊伍的建設;并適時拓展培訓業務。如此一來,就能夠發揮農機化技術培訓機構的作用,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236000安徽省阜陽市農機化成人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