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芳 蒙江平
如何解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使得農業生產向著現代化、科技化的方向發展,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培育出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從根本上推動我國農業產業技術的發展,提高農業經濟生產總值,深化農業技術推廣。然而,由于我國農民的平均素質偏低,對其展開技術培訓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技術培訓新形式、新模式。以下就通過陜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澄城縣分校開展的職業農民培育對加強農民技術培訓、深化農業技術推廣展開分析。
1澄城縣農民技術培訓現狀
近年來,澄城縣農民技術培訓工作緊緊圍繞農村鄉村振興主題,立足實際,創新思路,豐富載體,注重實效,精心打造“糧-畜-果”的農業發展路線,全縣呈現出了以糧食、蘋果、生豬為主導產業,設施果蔬、櫻桃、金銀花等特色產業為主的農業發展局面,將農業的生產向著標準化、規?;?、產業化的發向不斷推進,為澄城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轉型升級,推動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雖然農業產業發展較快,但落后的農業技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縣域產業的轉型和發展,以下就對澄城縣農民技術培訓現狀展開分析。
1.1農民的技術培訓資金較為缺乏
到目前為止,澄城縣縣委、縣政府對農業技術培訓重視程度不足,專項經費投入過少,不能滿足正常的技術培訓需求,無法進行全面系統的農民技術培訓。雖然我縣也設置了農民技術培訓學校,但是資金的缺乏使其不能購置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師素質相對偏低,無法及時更新培訓內容,不利于農民技術培訓項目的推進。
1.2農民對提高農業技術的認識性不足
澄城縣農業生產長期處于傳統種植模式,現代農業起步較晚,發展未能及時跟時代接軌,農民的思想仍受傳統農業結構限制,也因自身經濟能力不能較快接受現代農業新方式、新技術。在開展培訓過程中,會出現培訓效果不明顯、農民不愿接受培訓等現象,且培訓對象一般為留守老人、婦女或文化層次偏低的中老年勞動力,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強,對課堂紀律和氛圍造成很大影響;很多農民都是受村委會的強制要求參加而不是自愿接受,缺乏學習的動力,尤其是一些追求“經驗主義”的農民,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生產,弱化了培訓效果。
1.3缺乏完善的農業技術培訓體系
澄城縣農業發展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農業基礎較為薄弱,雖然正在積極開展各類農業技術培訓工作,但方式較為單一,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培訓體系,很多課程的設置僅停留在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指導,形式主義較為明顯,農民即使參加了技術培訓也不能獲得實質性的技術改善。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素質就需要從完善制度方面入手,推動農業技術的推廣。
2加強農民技術培訓推廣的具體措施
2017年至2018年,澄城縣農民技術培訓以加快培育發展壯大農業經營主體為主線,針對有文化、有技能、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按照“教育先行,培育主導,培訓常在”的教學思路,扎實做好以職業農民培育和實用技術培訓,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農業技術培訓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截止目前,全縣持證職業農民達到905人,其中高級職業農民20名,中級職業農民53名,初級職業農民832名。
2.1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
農業技術培訓順利開展,需要通過技術推廣人員這一媒介,幫助農民更快轉變傳統觀念,帶動農民革新農業技術。對此,澄城縣農技人員技術推廣過程中開展線上線下“互聯網+”培訓模式,利用培訓課堂+智能設備等現代化電子設備,如:電視網絡、QQ微信群、公眾號咨詢服務、科技直通車等,將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業管理理念傳達到全縣各個角落,激起農民參與技術培訓的積極性。此外,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需要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對市場趨勢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轉變觀念,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
2.2因地制宜安排培訓項目
澄城縣各鎮(辦)區域產業獨具特色,培訓課程設置與當地產業相結合,以給農民帶來切實經濟效益為基礎,依照發展壯大蘋果、生豬、櫻桃產業為發展方向,截止2018年底,全縣果園面積達到51.96萬畝,主導產業蘋果面積38.1萬畝,產量47萬噸;櫻桃面積6萬畝,產量2.4噸,水果的產業鏈不斷延伸,增值效益愈加明顯。對此,我們需要針對特色產業制定全套培訓項目,從果樹樹形改良、病蟲生物防治、幼齡果園管理、量化施肥等方面著手加強培訓,提高果農種植管理水平,加強果園管理,確保果園農業技術高效推廣,從而帶動澄城縣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3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設備需求
在實際教學中為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向農民學員傳授淺顯易懂、便于掌握的農業技術。例如,在培訓中發現農民在肥料的配方、特質、種類等方面存在短板,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總是依照傳統經驗管理,導致收益跟農業不成正比。對此,澄城縣農技人員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方面下功夫,將肥料對比試驗和示范樣板技術效果展示給學員,以典型事例來激勵他們,推動學員積極投入到農業技術學習之中,提高農業管理水平。
在培訓設備配置上,澄城縣共建設省級職業農民實訓基地3個,市級2個,縣級10個,農民田間學校5個,涉及櫻桃、蘋果、生豬、梨、桃、葡萄、冬棗、設施蔬菜等8個產業。培訓基地配備電腦、投影等教學設備,同時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渭南市農業科技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積極引入農業技術專業人才,組建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師資隊伍。
總而言之,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對深化農業技術推廣具有重要意義,對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此,我們需要督促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與時俱進,引導農民改變傳統觀念,充分認識農業技術培訓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715200陜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澄城縣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