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海莉
要想實現糧食供需平衡且保證糧食安全,則需要進一步解決因自然條件差異與市場區域劃分等因素所造成的區域結構矛盾。近年來,寧夏在糧食產銷表現方面基本維持平衡,但其中存在的糧食安全問題依舊嚴峻,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與重視糧食生產工作以及優化調整糧食結構,確保糧食流通能力全面提升,并且制定完善的應急處理預案。
1寧夏糧食安全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生產性問題
近年來,寧夏糧食產量逐年實現增產,并且與全國糧食產量波動變異系數保持在0.05,也意味著寧夏糧食生產趨于穩定。然而對寧夏糧食生產的基本要素展開分析會發現,糧食增產后繼乏力,保持穩定的增長會有一定壓力。
1.1.1土地要素:寧夏地處水資源匱乏地帶,并且生態環境較為惡劣,糧食生產主要水源為黃河灌區,所以優質耕地資源少之又少。再加上近年來工業化、城鎮化用地逐漸增多,并且在設施農業發展中,經濟作物也占用了一部分的優質糧田,而后續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不足,都導致糧食耕地質量呈整體下降趨勢。
1.1.2技術要素:寧夏糧食生產中對科研、技術推廣的投入明顯不夠,并且對農業扶持的專項基金匱乏,缺少專業技術人才,導致機械化、現代化的糧食生產無法推行,影響糧食產量的持續增長。
1.1.3勞動要素:相較于其他行業,糧食生產行業的收益難以刺激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盡管各類支農政策得到推行,但依舊難以提升農民的長久種糧動力。
1.2結構性問題
1.2.1生產消費結構失衡。在政策與效益的雙重影響下,寧夏玉米種植面積逐年增大,而占基本口糧需求七成比例的小麥則出現種植面積逐年減小的趨勢?;谙M角度來看,寧夏人口的不斷增長也帶來了口糧需求的提升,盡管目前產銷總量能夠維持平衡,但主要口糧產需比只有80%左右,所以小麥的供需缺口會不斷拉大。而伴隨著工業用量需求提升,雖然表面上總量供需平衡,但品種結構卻出現失衡。
1.2.2儲備結構急需調整:雖然寧夏的糧食儲備量與人口總量基本相符,但儲備糧的品種結構、地域分類及產銷結合都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缺陷。單從品種來看,寧夏玉米儲備尚未建立,政府部門由于缺乏有效調控,則會帶來區域糧食安全變數增大,而稻谷儲備不足,難以滿足基本保供調控;從布局角度來看,許多承儲庫地點與產糧區、用量企業相距甚遠,也就造成糧食安全保障的時間與空間成本有所提升。
1.3流通性問題
1.3.1產業化程度低。寧夏84.8%的糧食加工企業具備日處理100噸以下的能力,明顯體現出能力過剩,再加上彼此競爭不明顯以及規模化糧食物流園的缺失,所以產業優勢并不具備。同時,完成有效的產業鏈并未形成,集約經營體系尚未構建,僅僅依靠“訂單生產”的模式明顯不足以支撐糧食流通。
1.3.2流通市場體系不健全:寧夏區域性、專業性的糧食批發市場尚未發展起來,許多糧食交易依舊處在最為原始的狀態。景觀對現代糧食物流體系進行了規劃,但落實需要時間。再加上供應鏈上主體信息出現不對稱情況,導致市場效率極低。
1.3.3流通壓力大:寧夏糧食輻射范圍廣,每年出境糧食在80萬噸左右,而小麥卻嚴重依賴外調,也給糧食流通帶來極大壓力。
2確保寧夏糧食安全的相關做法
2.1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2.1.1要對糧食耕地嚴格保護。對寧夏全區土地用途進行嚴格管制,保證基本農田不被征用。具體數據需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在1200萬畝以上,水澆地要在500萬畝以上。
2.1.2還需投入一定資金去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保證耕地肥力提升,優化糧食生長環境。
2.1.3推廣應用糧食科技,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大對生產科學技術的投入,做好對科研與技術推廣工作,引入先進技術去完成糧食的穩產。做好糧食作物種子工程建設工作,通過培育、篩選以及優良品種推廣工作去發展精細化、規?;?、集約化農業,促進糧食生產的產業化。
2.1.4綜合政策與利益的引導驅動。對寧夏糧食生產中所需的種子、化肥等物資價格嚴格把控,政府方面需有計劃地加大補貼力度,降低農戶的種糧成本。同時,落實糧食收購價格保護,確保種糧戶的利益得到保障。
2.2助推糧食結構優化
2.2.1重視農業結構調整與糧食安全的同步發展,從而保證糧食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實現合理銜接。在農業結構調整計劃中增加糧食安全內容,確定供求為指向去助推糧食種植結構的優化調整,切實提升寧夏小麥的種植面積。同時對優質糧食生產地進行規劃布局,結合地域不同去發展糧食生產。對耗糧企業進行嚴格把控,尤其是新上耗糧項目要嚴格審查,并且對畜牧業結構進行調整,避免糧食資源大量浪費,出現人與動物爭糧食的情況。
2.2.2對糧食儲備結構進行調整:應國務院對各級儲備規模的充實要求,寧夏應當對儲備糧的品種、結構與規模予以合理確定。結合寧夏實情來看,需要適度增加玉米、水稻儲備,并且要結合供求變化去動態調整。為抑制糧價的異常波動,應當做好成品糧儲備的完善工作,保障成品糧能夠及時供給。
2.3增強糧食流通能力
2.3.1要對寧夏糧食流通市場進行重點培育與改造。對寧夏糧食供應缺口、源頭及路徑展開認真調查,從而對設施、能力及體系予以確定。對不同區域的糧油批發交易市場進行整體規劃,保證特色互補,實現流通網絡的全區覆蓋。
2.3.2助推糧食開放,實現產銷銜接。做好糧食招商引資工作,盤活市場,從而構建更具靈活性、開放性的糧食購銷協作關系,憑借糧食的有序流通對供求關系進行調節。
綜上,糧食安全作為維持我國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問題,在進入“十三五”時期之后,更要以科學發展觀對糧食安全問題予以審視。文章結合目前寧夏糧食安全生產、結構及流通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保障寧夏糧食安全的相關對策展開探討,希望能夠為寧夏糧食安全工作提供新思路。
(作者單位:755100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余丁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