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三明
近年來,金塔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1555”行動計劃和“1151”富民增收工程,全力促進三產業同步提升,城鄉融合發展,“三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金塔縣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取得實效
1.1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現代農業有序發展。按照“淘汰低效田、提升三千元田、發展五千元田、主攻萬元田”的思路,全縣新改建戈壁農業日光溫室161座,鋼架拱棚475畝,發展高效瓜菜21萬畝,特色林果2.16萬畝,高效制種9.43萬畝,中藥材5.26萬畝,落實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4個、“五配套”模式化養殖示范村10個、示范組32個,新增“五配套”養殖戶4623戶,牧草種植面積達到4.36萬畝,“萬元田”“五千元田”分別達到9萬畝、11.5萬畝,農業產業化企業達到58家,農產品加工能力達到35萬噸,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708家,家庭農場89家;無公害農產品達到13個,完成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3402人,輸轉農村勞動力30616人,實現勞務收入約6.46億元,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0.3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347.21萬元。
1.2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不斷深化“共植胡楊.共享綠色”治沙造林公益活動,全縣完成生態林5.35萬畝,新建農田骨干防護林136公里、綠色通道83公里、治沙造林5.14萬畝。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緊盯“三沿一部”、集鎮周邊、村莊院落等重點領域,實施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建設等整治項目140項,建成航天村、大泉灣村2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古城村、金新村等4個市縣級美麗鄉村,清理生活垃圾6913噸,清理柴草8133方,清理重點路段944.6公里,硬化村組道路313.5公里,對鄉鎮集鎮進行了改造提升,整治改造居民點127個,改造農村戶廁3152戶,新建農村公廁28座、旅游廁所11座,累計評選“美麗庭院”示范戶300戶,實施了三合鄉、中東鎮王子莊供水工程飲用水源地保護項目,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地表水水質逐年好轉。
1.3鄉村文化日益繁榮。建成航天鎮多功能文化活動中心,改造提升三星村、雙雁村等13個“鄉村舞臺”,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百姓舞臺”等文藝活動28場次,極大豐富了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創評活動,累計創建各級文明村鎮77個,文明村鎮創建率達到80.2%,評選出“五星文明戶”2036戶,命名縣級“五星級文明戶”150戶。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鄉風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1.4深入實施“十百千萬”人才強農工程,聘請省內外權威專家10名,培養科技骨干人才100名、鄉土人才1000名、科技示范戶1000名,新型職業農民200名,培訓農民2.2萬人次,農民素質不斷提升。實施“人才顧問引進工程”,引進省內外人才331名,聘請13名高級專家教授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高級顧問”,選派科技特派員100名,高層次人才隊伍日益壯大。實施“人才回歸”工程,建立優秀外出人才信息庫,動員300多名優秀青年回鄉創業,支持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通過脫產進修、在職研修等方式進行學歷提升教育,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1.5民生福祉顯著增強。加大項目爭引力度,實施了通村道路、農村安全飲水和輸電線路改造等基礎建設項目,新改建各類公路235公里,改建危舊橋3座,實施農村公路安保工程88公里,整治“暢返不暢”農村公路56.4公里,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等8個水利建設項目,新建護岸40.2公里、防洪堤20.1公里。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力度,改造各類輸電線路27.4公里,農業農村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全面落實鄉村教師交通補助和生活補助,改造18所農村中小學供暖設施,辦學條件逐步改善。完成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工作,參保率達99%,養老保險參保率95.14%,續保率93.56%,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1.6農村改革縱深推進。認真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清理核實資金2460.75萬元,資產25470.38萬元,資源140.78萬畝,開展價值評估265.28萬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全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已累計投放2502戶、1.47億元。扎實推進農村“三變”改革,選取13個村和規劃范圍內的戈壁農業園區開展試點,整合支農資金802萬元,財政資金增資配股160萬元,開展了葡萄經營權、土地生產經營權等多種股權形式的試點,形成了“三變”+葡萄產業、“三變”+鄉村旅游、“三變”+扶貧開發等各具特色的試點模式,新增村集體經濟收入35.4萬元,在全省“三變”改革試點工作驗收中被評定為良好等次。
2金塔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2.1重點產業發展方面。一是產業調整力度不夠。部分鄉鎮產業引導、謀劃推進力度還不大、辦法還不多,產業多亂雜的問題始終沒有緩解;標準化生產、品牌化建設滯后,現代農業科技裝備不足、加工流通能力依然較弱;扶持“三農”發展的資金有限,投入不足,支撐不強。二是任務落實欠賬較大。鄉鎮與鄉鎮之間重點工作任務落實進展不平衡,尤其是日光溫室落實上,部分鄉鎮落實力度不夠,未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三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全縣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小、發展慢,缺乏對產業發展的拉動和支撐,冷鏈物流、倉儲加工跟不上產業發展、市場營銷需求,農業生產與企業、市場脫節,加之大部分專業合作社組織輻射帶動弱,嚴重制約了高效產業發展。
2.2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一是整治標準還有差距。個別鄉鎮道路沿線、房前屋后的垃圾、柴草清理還不徹底,臟亂差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農戶后院整治上還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二是整治力度有所減弱。各鄉鎮工作勁頭明顯不足,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措施不夠有力,工作缺乏亮點,向縱深推進不夠。三是措施落實還不到位。整治工作點上發力多,面上發力少,秸稈柴草、廢舊農膜、畜禽糞便等收處機制推廣還沒有實現全覆蓋,整治任務依然很艱巨。
2.3脫貧攻堅方面。一是扶貧項目資金投入較少。由于我縣未列入省上“58+17”之列,近三年我縣到位的中央和省、市級產業扶持資金僅有533.82萬元,且從2018年開始,中央和省級再未向我縣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我縣能夠爭取到的政策和項目較少。二是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我縣剩余的237戶632名未脫貧人口,留守和孤寡老人及整戶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占50%以上,還有48戶患大病貧困戶家庭,部分貧困群眾因老弱病殘和技能不足,缺乏自我發展動力,需要在扶志、扶智和長期幫扶上持續用力。
2.4農村“三變”改革方面。一是工作進展不平衡。一些鄉鎮和部門對“三變”改革的重大牽引和撬動作用認識不足,缺乏改革的敏銳性和主動性,工作謀劃部署和督促指導力度不夠。部分村級組織引領作用發揮不足,群眾對“三變”改革政策了解掌握不夠,參與的積極性還不高,特別是農民資金入股普遍較少,農民群眾存在等待觀望現象。二是產業基礎較薄弱。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不高,帶動農戶增收的利益鏈條短,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還不夠強,“三變”改革缺乏強有力的經營主體承接帶動。三是定位標準不夠高。各試點村資金投入普遍較少,為農民增資配股的力度和范圍還不夠大,社會資本投入“三變”改革的動力不足,經營主體融資難度大。一些試點村工作統籌不足,沒有將“三變”改革與農村綜合改革、富民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起來。
3金塔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路和方向
3.1堅持提質增效,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3.1.1突出發展戈壁農業。按照設施提檔、集中布局、連片建設、規模發展的思路,圍繞蔬菜、林果、草食畜和特色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以現有戈壁農業片區為重點,加大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扶持力度,鼓勵引導群眾和招引企業投身戈壁農業發展,繼續擴大發展規模、提升發展質量,新建日光溫室4000畝,拱棚2000畝,規模養殖場20個,推廣應用“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營養液科學配方等“沙培”新技術、新成果,確保戈壁農業健康有序發展。
3.1.2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狠抓高效瓜菜、特色林果、現代制種、優質中藥材、草畜產業五大產業基地建設,以設施瓜菜、大漠夏菜、加工菜為主的優質瓜菜面積保持在20萬畝以上,新發展葡萄、枸杞、桃杏等特色林果2萬畝,瓜菜、花卉等高效制種面積保持在10萬畝以上,發展紅果枸杞、甘草、蓯蓉為主的優質中藥材2萬畝,新增“五配套”養羊示范戶5000戶以上,新建規模化養殖場20個以上、養殖專業村10個以上,人工飼草面積不少于10萬畝,規范技術指導和經營管理,提高產品品質和效益,促進千家萬戶持續增收。
3.1.3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扶持壯大西域陽光、興農辣椒、正天農業等現有龍頭企業,重點實施正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央廚房(肉羊深加工)、鑫綠源芽苗年加工1000噸豆制品等5個項目,力爭每個鄉鎮新增加農產品加工企業1家,全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家。完善和提升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和物流體系,打造電商龍頭企業5家以上,培訓電商應用技術人才100人以上。大力推進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重點在特色小鎮、示范村、田園綜合體的樣板建設上下功夫,全面啟動金塔旅游特色小鎮、紅光杏花村金色田園綜合體樣板提質升級工程,重點推進金塔鎮金大村、紅光村,航天鎮航天村省級示范村建設,加快羊井子灣鄉大泉灣村、榆樹井村、黃茨梁村鄉村田園景觀廊道建設步伐,著力培育農家樂、農家客棧等鄉村旅游業態。
3.2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3.2.1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強水生態保護,積極開展水環境質量監管和風險隱患防范,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流域生態保護等工作。切實抓好國土綠化行動,完成治沙造林4萬畝(其中環城防護林0.5萬畝),義務植樹120萬株,加快“百萬畝生態經濟林”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加大農田防護林、渠路林、生態公益林的監管執法力度。
3.2.2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探索建立垃圾處理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快推進農村垃圾清運社會化項目,新建垃圾焚燒站1座,配備垃圾斗804個,建立起適應農村需求的環衛體系。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合理選擇改廁模式,保質保量完成改廁任務,每個鄉鎮建成一個“完整下水道式”無害化衛生廁所示范點。加快“三沿一部”環境整治,對肅航路、酒航路、金梧路、金羊路主干公路沿線建筑風貌進行提升及綠化美化亮化,做到視野范圍內無垃圾、鄉村風貌煥然一新。
3.2.3發展綠色循環農業。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萬畝。完成土壤污染普查工作,完善“土十條”實施情況評估考核機制,積極謀劃爭取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逐步開展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從嚴控制化肥、農藥、農膜使用量,努力實現農藥化肥“零”增長,減少農藥化肥的富集殘留。大力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探索建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農作物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3.3堅持傳承創新,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3.3.1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示范工程,充分利用村組文化活動廣場、居民點臨街墻面等載體,展示傳播核心價值觀。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8個“鄉村舞臺”,完成4個鄉鎮圖書館、文化館分管制建設工作。加大基層文藝骨干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規模和范圍,不斷提高鄉村文藝隊伍和文化志愿者服務水平。
3.3.2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金塔特色文化資源,扶持、引導文化企業、文藝社團和文藝人才創作一批反映時代主旋律、弘揚社會正能量、宣傳金塔好形象的文藝精品,年內完成新作品5個。引導各鄉鎮依據資源特色、民俗風情舉辦各具特色的時令節會,創新開展“百姓大舞臺”、文化惠民演出、春節社火匯演、文化下鄉、戲曲下鄉、體育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3.3.3廣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深入開展“五星文明戶”“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促進農村群眾道德素質的提高。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加強對群眾的教化約束。開展好家風好家訓評選活動,引導黨員群眾尋家風、曬家訓,讓好家風好家訓代代相傳。
(作者單位:735300中共金塔縣委黨校甘肅省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