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是一項極其重大的任務。黨的十七大會議中就已經重點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自然和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是以生態環境的好壞來定義的。然而在我國發展城市的相關建設中就已經出現了先造成污染,然后再去浪費精力和時間去治理其中的不足,不單單對環境造成了不可改變的污染,也造成了大量的物資浪費,所以在新農村的建設中我們不允許在出現相同情況。
一、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
(一)農村生活污染
農村生活沒有城市發展的那么迅速,沒有相關的垃圾處理系統,這就導致了生活中必須產生的垃圾無法做到良好的處理,然而這些垃圾沒有經過妥善的處理就會污染水資源等相關的資源。一方面,因為國家開放良好政策,開始組建農村合作社,以養殖牛羊豬、雞鴨鵝等牲畜實現小康社會,因為養殖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資金短缺,所以并沒有污水垃圾處理的相關系統,這樣就形成了直接的環境污染,這些污水垃圾就會流入附近的河流,空地等區域,造成了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農作物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農民開始大面積的耕種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等到收獲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農作物秸稈,這些秸稈數量龐大,以前相對少的時候會有相關的合作社用作燃料或沼氣池燃料,時代在進步,秸稈很快就被取代了,導致處理掉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及金錢,所以就出現了大面積焚燒的現象。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以及有害氣體對空氣造成重大的影響,這種氣體對人也是有害無益。還有一方面就是工業化肥已經完全取代無污染的農家肥,雖然在農作物的產量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但是卻忽視了它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地方保護主義盛行
對于一些比較傳統的一個體農業為生計的地區來說,改革開放的到來,新型的農村合作社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如雨后春筍般大量的涌現出來,養殖系列相對稀少,有著更好的發展空間。因此,政府為了提倡養殖,給予了大量的補助,但是好的發展同時也存在著在一定程度上給環境帶的污染,只考慮了利益,沒有進行多方面的考察再加以定義,這種行為是得不償失的。任何以污染環境換取利益的方式都是不正確的,適當的保護主義對農村企業的立足和穩定有幫助,但是過度的保護以及維護就會對環境造成相應的影響,非常不利于科學發展,甚至影響到旅游業食品業的發展,不要做撿了芝麻丟西瓜的行為。
二、新農村建設中環境管理對策
(一)以環境立法為重點
在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每個人在使用權利的過程中都不可以損害集體、他人或者國家的利益,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也是對環境權的規定。任何人在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能有對他人不利的狀況出現。所以,環境立法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堅決不允許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而去增進自己的發展,這就需要國家相關人員的出動,實行相關的保護以及發展新農村的條件,對于影響環境的企業要加強管理、嚴格的條件審查,比如在污水垃圾處理方面,沒達到國家給出標準的,一律限制。另外,要根據相關法律對污染企業進行收取一些稅務加以壓制,還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污水處理系統為維護以及加強,提倡綠色企業,保護農村環境。
(二)以教育宣傳為輔
由于農村文化程度與城市存在差距,長久以來養成習慣等限制,農民在保護環境等方面欠缺重視。這就需要政府相關環境保護人員進行輔導以及警示。只有每個人心中都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才能使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不忘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當然,政府也要起到帶頭作用,嚴于律己。另外,需要政府人員去基層和相關單位進行宣傳,對存在污染環境的企業以及農民加以警示,讓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保護環境的責任,并自發抵制他人污染環境的行為。
(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新農村建設規劃
在發展鄉鎮工業時,要著重的預防環境污染與破壞,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為增加農民耕種的基礎多一份經濟收入,在農村發展工業項目是為了讓農民不離開家鄉的情況下就收入了另一筆財富,是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個最佳途徑。但是在擴建、重建、改建項目的同時,要著重的考慮其行為是否對環境造成影響,做好相關項目的監測影響率。堅持的為保護環境做出貢獻,鼓勵相關優秀企業,從而增加保護環境的責任心。不為眼前小小的利益而白白葬送了兒孫后代的大好前途。
統一的規劃,轉變以前老一輩的思想,共同建設家園以及清潔家園,通過宣傳或培訓的方式,改變農民的生活環境,建設優質的清潔項目。以農民本身為單位,對牲口的糞便、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和具有污染性的化肥、飼料、燃料的轉化以及良好的處理方式,實現更好的發展效益,通過相應需求進行節水、節能、節肥等多種實用技術和相關措施,凈化農田、凈化水源等良好的生態文明和生活目標。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環境是我們的重要任務,把以前出現的不良現象從根本上杜絕,呈現出一個整潔與環境保護融為一體的新農村。
(四)制定農業環境補償政策來實現農業生態化
經過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補償政策,增加多方面的集資和政府的資金投入,創建收稅納稅、優惠價格的多方面政策,對環境良好的企業以及個人進行經濟補償。例如,對于接納建議進行廢物再生資源企業減少免收稅務,對于農民進行使用配方施肥、保護性耕作、秸稈準確使用的農民進行經濟補助,采取高價回收電子廢棄物品以及廢鐵等措施,實現農業生態化。
綜上所述,在環境保護的過程中我們要加強管理,對相關企業進行懲罰與獎賞的制度,讓保護環境成為大家心中的責任,保護是個大事件,不是單單幾個人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大家一起,不破壞,不污染,從而使環境更加整潔。
(作者單位:542710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古城鎮國土規建環保安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