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洪娟
1設施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瓶頸
1.1不平衡的地區發展
我國目前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尚不成熟,各個地區間的農機水平差距較大。另外,各地區間的氣候特點、地理環境存在著一定差異,對農機的使用頻率也略有不同,部分地區因勞動力、土地用量等問題,會對農業機械化發展造成一定限制。農機設備在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應用相對廣泛,大多數人員對其重視程度較高,致使其發展比較完善;但對于部分工作重心尚未轉移到發展設施農業機械的地區,農機設備的擁有率還趕不上耕地的擁有率,導致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過于低下。
1.2不均衡的產業發展
當下農業機械化在各個產業之間的發展相對失衡,相比于農機化水平較高的設施畜牧和設施水產,設施林果和設施蔬菜農機化發展不夠完善,導致其農機水平較低。而具體針對于農機化水平較低的設施蔬菜生產,其中的耕整、灌溉及植保環節又比其種植、收獲、采運及加工環節機械化水平高。
1.3技術創新驅動力較弱
我國機械制造和加工環節的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相對的機械設計水準卻仍然較為落后,尤其是創新設計能力不足。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不比傳統機械化技術,其設計較為復雜,對創新性要求也更高。目前,設施農機裝備的結構無法滿足設施農業的生產標準,落后的產業技術不能為農業發展帶來本質上的變化。另外,種植、收獲、采運、加工及管理環節的相關設備開發較為滯后,大多設施農業機械設備并未涉及到相關的生產、研發領域。
1.4農機與農藝結合不夠緊密
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生產一直是我國生產業的主力軍,長期以來在農業種植領域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但與豐富的種植技能相悖的是,我國在生產方式方面的革新幾乎為零,占據主導地位的依舊是傳統生產方式,這與現代化的農業要求差距是很明顯的。為了適應傳統的生產方式,我國在農機設備的研發上也難以實現突破,導致農機應用受到很大的農藝限制。另外,因為基層技術力量的欠缺,造成機械作業與種植模式難以相互適應,且目前針對農機的培訓服務、技術指導、宣傳推廣等不符合農民的生產狀態。
1.5農業機械機具補貼不足
與大田糧食作物生產所使用的農業機械設備不同的是,設施農業機械的補貼種類還不夠全面,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范圍。另一方面,設施農業機械的補貼力度較為欠缺,農民的經濟水平難以承擔機具投入資金,因而放棄購置相應的機械設備,導致生產量達不到相關標準,也致使生產需求得不到充分保障。
2設施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措施
2.1有效投入,加強扶持政策
首先,地方財政部門應加大投資力度,積極實行購置農機的相關補貼政策,對未被劃入中央或省級補貼范圍的設施農業機械進行重點補貼,并根據地市具體情況補貼急需推廣的設施農業機械;其次,為了有效減少農民使用農機的成本,各級財政部門和農機部門就要對資金進行及時整合,安排地方財政支農資金優先對設施農業機械實施扶持政策;最后,對農機項目的支持力度要不斷強化,為項目增擴資金,并拓展立項范圍,進一步推動項目成果的高效轉化。
2.2科技創新,持續補足裝備
首先,在全國范圍內增進對設施農業機械的調研活動,引進特色適用性機械,并不斷加大對其的示范、試驗及推廣力度;其次,加強引進國外、省外的成熟產品,依據地區特色將其“馴化”,加快產品吸收步伐,并充分將省內農機制造生產企業與省級農機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發揮出來,努力解決關鍵技術難點,提升綜合創新水準;最后,把生產企業、科研院所、農機部門及農機化服務主體結合起來,為其創建有效溝通平臺,推薦、研討適合設施農業發展的新裝備、新技術。
2.3機藝融合,促進整體發展
首先,將示范園區作為出發點,以實際項目為指導,建立設施農業示范點,然后通過示范點帶動周邊地區的高效發展;其次,以優勢主導產業為切入點,對農機農藝一體化建設進行加強,補充設施農業機械技術標準,并根據具體標準對其作業質量進行完善和規范,進而建立起適應當地實際情況的機械作業技術路線,制定出適合發展的機具配置計劃;再次,持續性地宣傳推廣,不斷擴大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普及范圍;接著,提高對相關部門人員的培訓力度,例如,基層農機推廣部門、農業園區的相關技術人員等,落實政策解讀、技術指導工作,推進示范點、園區技術裝備配套的進步發展;最后,將設施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裝備推廣到農民身邊,利用試驗示范、現場演示等方法讓農民群眾掌握其原理,為農民日后的規范化操作打好基礎。
2.4服務創新,建立有效制度
首先,以當下的農機服務組織為基礎,運用各種形式提升農機設備的利用率,增加農業收益,例如,托管服務、合同訂單、租賃經營等;其次,不斷推動設施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將其培養為新型的服務主體,以市場方式為主導,協調調配設施農業機械資源,促進設施農業機械的專業服務方式的形成;最后,落實服務宣傳工作,對于較好的服務主體,應加強對其的扶持力度。
2.5優化供給,提升競爭水平
為了優化并提高供給側的核心競爭力,設施農業機械產業要保持研發、供應、生產等方面的穩健增長,有效調整對應結構體系,提高各環節質量效率。為了突破限制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核心技術問題,就應不斷加強對相關農機設備的研發創新力度,具體可以采用政策引導、科技投入、項目引領等多個對策,指導農機生產制造企業科學合理地調整生產目標。另外,對一些農業產業急需卻缺乏的農機裝備進行重點的研發、生產和推廣,保障其質量過關、適用性強、附加值高,如此,才能有效推動設施農業機械產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222300江蘇省東海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