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東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用秸稈等作物殘茬覆蓋在地面,盡量減少耕作,最好免耕或少耕,來減少對土壤的攪動量,增加地面粗糙度,達到保土保水保護農田生態環境的一種現代耕作技術,它運用農業機械的作用完成了玉米從種到收的保護性耕作。本文從保護性耕作優勢入手,通過分析玉米保護性耕作所存在的問題和具體推廣措施,希望對研究玉米保護性耕作有所幫助。
保護性耕作技術在國內外都比較受推崇,是比較現代、先進的耕作技術,它具有“節本增效”的作用,它是將作物殘茬覆蓋在地表,來減少土壤的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玉米保護性耕作實現的是全程機械化作業,從玉米播種到收獲全過程實行保護性耕作技術,即從田間玉米秸稈覆蓋、高留茬、機械免耕播種、機械化學滅蟲草、苗期的深松追肥以及機械收獲和秋深松等主要耕作環節進行機械化作業。研究玉米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對提高玉米產量,節約生產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1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優點
經過近幾年實踐分析,保護性耕作技術能夠提高土地的質量,改善土地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還可以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通過覆蓋秸稈達到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還可以使農田免受風蝕侵害,起到保護農田的作用;保護性耕作能夠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它是一項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利于現代農業發展的先進耕作方式。
2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存在的問題
經過對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目前有3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出現農民對其認知不足的問題、國家投入資金有限、技術體系和機具性能存在不足等問題。
2.1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出現農民對其認知不足的問題
傳統耕作方式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已經根深蒂固,形成了固定思維,尤其是農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對于外界新技術接受的慢,對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缺乏認識,對使用大量秸稈覆蓋地表的做法缺少認同,給機械播種帶來了影響和難度,農民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積極性不高,對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存在抵觸情況,等、靠意識嚴重。
2.2國家對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投入資金有限
目前,我國發展農業生產,農業機械投入較大,但是農業機械使用周期短,資金回籠較慢,農民在農業生產和農機使用投資時投入資金較大,但所收到的效益卻較少,一次投資需幾年才能回籠,農民購買大中型拖拉機數量不足,對玉米保護性耕作發展速度和項目實施質量有較大影響,雖然近幾年,國家對玉米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投入較大資金,每年資金投入還有較大增加,但卻遠遠趕不上耕作技術實際的需要。
2.3技術體系和機具性能存在不足
目前,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還處于研究推廣階段,試驗示范點較少,示范的土地面積也有限,不能較好的進行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需要與農藝技術相結合,形成配套技術模式,但此技術模式還處于磨合期,覆蓋面不廣,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另外,新開發出來的農機具性能還需要調試,可靠性達不到要求,致使農機具性能不穩,對作業質量和項目效果具有一定影響。
3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發展策略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對技術的推廣實施任務非常艱巨,但要做好此項技術的應用必須樹立打持久戰的準備。對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發展策略主要有:加強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宣傳力度;加大技術培訓和引導工作;做好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配套技術的完善和探索;強化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3.1加強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宣傳力度
做好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可以使廣大農民逐步認識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性,并從思想上接受和認同保護性耕作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對傳統耕作方式的一次革新,只有深入的宣傳和引導,才能得到農民的認同。在宣傳上,要營造良好的保護性耕作輿論氛圍,大張旗鼓地宣傳,盡量做到家喻戶曉;在宣傳形式上可以印發宣傳單,或利用廣播電視和雜志等宣傳媒體進行宣傳。
3.2加大技術培訓和引導工作
新技術的推廣離不開技術培訓,技術培訓是做好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推廣的重要一環,通過對農機操作人員進行全面扎實的技術培訓,使農機操作人員能真正掌握技術規范要領,通過現場演示,讓農民親眼見到效果。
3.3做好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配套技術的完善和探索
保護性耕作技術涉及范圍較廣,但最多的還是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的結合,將工程技術與生物技術進行融合,來強化對土壤、環境、作物等動態變化的基礎性研究,為大面積的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提供理論依據。在進行保護性耕作技術探索時,要對優化良種、栽培管理、配方施肥、田間輪作以及節水灌溉等技術采取多種綜合性措施進行研究,通過科學合理的集合成新的高效農耕生產技術模式,以期得到最佳的綜合效益。要因地制宜地結合地域特點和土壤地塊的特點科學分析,探索出一條有地域特色的保護性耕作發展道路。對完善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配套技術的實踐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我國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
3.4強化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發展農業要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政府可以出臺一些保護性耕作項目推廣輔助政策,幫助農民建立一個以農民投融資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鼓勵農機大戶、農機服務組織參與投資,用政策保護他們參與投資的熱情。
總之,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對土地耕作制度的一次大變革,它是對傳統思維的一次創新,但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發展必須經過一個發展過程,通過加大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宣傳、引導,使農民主動接受保護性耕作技術并積極實施,才能實現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158403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