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友
寒地水稻是黑龍江主要農作物之一,寒地水稻受氣候條件的影響,黑龍江水稻單產量并不高,因此,要因地制宜的科學施肥,才能確保寒地水稻實現高產優質。本文對水肥管理進行研究,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借鑒。
黑龍江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受地域特點影響,晝夜溫差較大,回暖比較慢,易發生倒春寒現象,種植水稻容易出現貪青晚熟現象,而且田間管理不完善還容易出現空秕率高,成熟度不好現象,影響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通過強化水肥管理,來規避寒地水稻種植所產生的諸多不利因素,進一步提高寒地水稻的品質和產量。
1寒地水稻整地技術
目前,從寒地水稻的生長情況來看,寒地水稻比較適宜本田三早整地法,即早平地、早耙地和早打梗。它的好處是對耕地作業來說比較方便,即省事又省工,將土壤耙平打碎,對保墑效果好;土壤疏松泡田速度快,泡田用水較少;整地時可以將底肥及時施入,有利于肥效的提高。三早整地法注重整地的效果,它改變了常規翻耙后灌水再整平的做法,將旋耕和松旋耕法有機結合在一起,將地整平后再利用淺水泡田,節水高效,避免高峰用水期水量的不足。使用旋耕整地,由于耕層比較淺,易長雜草,容易發生漏水現象。而進行常規翻耕整地,也能達到翻土松地的效果,對土壤的熟化和根系伸展都有積極作用,不足之處就是翻耕操作不當,容易將生土翻上來,未熟化的生土肥力弱。且利用翻耕方法開溝閉壟,容易對田埂造成破壞,費工,經濟性差。
從綜合經驗分析,寒地水稻要想達到較高的經濟效益,最好的耕作整地方式就是翻耕與旋耕有機結合,即實施兩年旋耕方式,再進行一年的翻耕,這樣可以即加深耕層,達到整地目的,又降低了生產成本,對提高寒地水稻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作用都很大。
2寒地水稻水肥管理的主要技術措施
2.1施用農肥
農肥的施用主要采取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方法,有機肥的施用一直提倡增施農家肥,施用農家肥可使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又使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得到增強。而且針對水田易漏水現象也能得到改善,對恢復和提高地力,抗旱促進早熟,實現增產目標有積極意義。還可以穿插采取稻草還田的辦法改良土壤,施用稻草150千克/畝,再每隔2年,施用農家肥2-3噸/畝。全層深施有機肥,在耕地整地前,事先將有機肥料均勻地撒在田里,然后再實施耙地或旋耕作業,通過平地插秧,在保持肥效的基礎上還能省工省力,插秧要與追肥相結合,天氣晴好情況下,對弱苗不壯苗及時施肥,同時要施用一些硅肥,來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無機肥的施用采取配方施肥,減氮肥增施磷鉀肥。
2.2肥料施用要求
2.2.1基肥施用要求。施用氮、磷、鉀、硅肥的比例是4:10:6:10,施用時間在最后一遍整地后,將基肥全部撒入到水田里,然后再用旋耕耙地,將基肥翻耕到土中8~10厘米,磷肥不適宜做表施,磷肥表施過多,容易在水層表面誘發水綿病害。
2.2.2蘗肥施用要求。蘗肥的施用量占氮肥總量的30%,一般在水稻4葉期即水稻返青后施入,或者在插秧3天后及時施入也可以。蘗肥的施用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施用總量的80%,在水稻返青后全田施入,剩余的20%則在11葉品種6葉期時看水田長勢情況進行施用,一般水稻苗葉較黃不綠,苗質有些弱時施用,在總施肥量不變的情況,可以調劑施用一些硫酸銨,能夠強壯弱苗。
2.2.3接力肥施用要求。接力肥也叫調節肥,它的施用量占氮肥總量的10%,一般在水稻4葉前后施用,水稻抽穗前一個月左右,功能葉作用減弱,顏色變淡,這時就要哪個葉變黃就施哪。如果不施用調節肥,在施用基肥時就應將基肥使用量調到40%,但是為了保證高產必須施用調節肥來提高肥效。
2.2.4穗肥的施用要求。在長出倒2葉時,注意觀察田間,若飄長葉出現后一個葉片,這時叫倒2葉,當倒2葉露尖到長出1/2時就可以施用。穗肥施用主要是氮肥和鉀肥,氮肥的施用量占施肥總量的30%,鉀肥占總量的40%。在施肥要注意觀察田間作物生長情況,是否有拔節黃、底葉枯萎現象,或者有稻癌病害現象,如果沒發生拔節黃色彩褪淡現象,可以晚施,若出現底葉枯萎現象就需先灌水壯根、再施用水肥;發生稻瘟現象則需無曬田壯根或先防病,然后再晚施肥。
2.2.5粒肥的施用要求。粒肥施用量不易太大,一般情況下1千克/畝左右即可,在水稻抽穗后一周內施用完。通常情況下以葉面肥來代替粒肥。
2.3建立節水灌溉模式
水稻不同的生育階段對水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傳統的水稻種植用水量較大,種植成本居高不大,水量控制不好還容易發生倒伏病害導致減產。采取節水灌溉模式,可以科學合理使用水資源,還可以按照水稻對水分需求情況科學灌溉,促進水稻的高產優產。
2.3.1水田節水灌溉模式。主要根據水稻生育特點和各時期對水分需求的不同,而采取淺、濕、干間歇灌溉方式,來滿足水稻通氣、壯根、增溫、節水的生育要求,淺指灌水水層深度在4厘米左右;土壤短時間灌水達到的飽和狀態稱之為濕,干則是土壤表層飽和后,田面所達到的狀態。
2.3.2水田節水灌溉模式技術要求
2.3.2.1淺水促。插秧時池內的水量狀態為花達水,插秧后水層保持在苗高的2/3處,扶苗返青后,池內水層達到3厘米,進行增溫促蘗。當達到10葉期時,則可以采用干濕交替的灌溉方式,使土壤的供氧量增加,促進根系生長,抽穗前40天停止。
2.3.2.2烤田壯稈攻大穗。6月底7月初,需對長勢過旺,郁閉早的稻苗進行撤水曬田一周,曬田達到田面發白,地面有些龜裂,葉色變淺挺直時可達到壯稈目的。如果長勢正常則不需要曬田,而進行深水淹蘗。
2.3.3深水護胎、淺水灌漿。主要是針對水稻減數分裂時期來進行的,主要是為了抵御低溫冷害,一般低溫在17℃以下時,就需將水層灌水到15厘米來進行護胎。正常時間采取干濕交替灌溉方式,通過養根保葉,促進壯稈成熟。每次灌水4厘米左右,自然落干后再灌,到黃熟期時不再用灌水。
總之,寒地水稻是否能夠高產優質,水肥管理是關鍵,要做好寒地水稻的水肥控制,使其在肥力充足、環境適宜、田間管理規范的情況下實現高產目標。
(作者單位:154243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江濱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