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洪海
水稻本田施用側深專用肥或不同基肥量側深施用對水稻生育進程影響不明顯。常規肥料老三樣采用側深方式施入,前期發苗過旺,尤其是分蘗盛期時分蘗過多,分蘗成穗率低;中化與大三元兩種測深專用肥施用20kg/畝,在拔節期至施穗肥前亦有輕微脫肥癥狀。減量5%增產3.6%,其余處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減產。
水稻側深施肥是通過在插秧機機上安裝專用機械在插秧同時將肥料均勻、定量的條施在秧苗一側的土壤中,肥料相對傳統施用方式比較集中,從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肥料效應,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為驗證側深施肥技術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及節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同時根據試驗篩選適合本地區的肥料配方,按照《寶泉嶺管理局2018年寒地水稻測深施肥試驗方案》在二九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開展本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作物與品種
龍墾201,主莖11片葉。
1.2試驗材料
46%尿素
64%二胺(N-18P2O5-46)
60%氯化鉀(K2O-60)
中化側深專用肥(21-15-16)
大三元側深專用肥(23-13-14)
1.3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二九○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前茬作物水稻,封閉除草:30%莎稗磷乳油900ml·hm-2+10%草克星350g·hm-2,插后16天施稻杰(2.5%五氟磺草胺)1000ml·hm-2,兌水225L莖葉噴霧。土壤種類草甸白漿土,有機質29.3g/kg,PH值5.87,堿解氮163.4mg/kg、速效鉀182.4mg/kg、速效磷26.3mg/kg。單灌單排。地勢平坦。
1.4試驗處理與方法
處理A:大三元側深專用肥(23-13-14),側深基施,20kg/畝。穗肥正常追施。
處理B:中化側深專用肥(21-15-16),側深基施,20kg/畝。穗肥正常追施。
處理C:常量測深施肥;穗肥正常追施。
處理D:基蘗肥量減5%,側深方式施肥;穗肥正常追施。
處理E:基蘗肥量減10%,側深方式施肥;穗肥正常追施。
處理F:基蘗肥量減15%,側深方式施肥;穗肥正常追施。
處理G:對照,本地常規施肥,基施尿素90kg·hm-2,磷酸二銨150kg·hm-2,氯化鉀90kg·hm-2;分蘗肥、穗肥正常追施。
1.5試驗設置與管理
試驗設7處理,大區對比,不設重復;小區行長37m,每區插36行,行距30cm,穴距12cm,機械插秧,小區面積399.6m2。每區內設定點調查方2m2,每穴插基本苗數5株,基本苗數145株/m2。秋季采取實割實測的方法,稱量產量,折算畝產。
2結果與分析
2.1氣象資料分析
2018年290試驗點終霜期5月3日,初霜期10月9日,無霜期158天,(比去年多16天)。≥10℃活動積溫2768.0℃。總積溫較上年高29.4℃。插秧后氣候較好,返青快,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連續低溫,且6月下旬降水量偏多,日照時數少,導致曬田控蘗效果不佳,無效分蘗多,生育進程較常年偏晚。7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日照時數少,不利于籽粒灌漿發育,千粒重低于去年,總體分析水稻產量不及常年。
2.2生育期調查與產量性狀調查分析
從生育進程上分析,各不同處理間生育進程無差異。從中期植株生長情況可以看出,大三元、中化兩種測深專用肥料基施20公斤/畝的處理前期生長勢較差,6葉期后功能葉片即出現葉尖輕微退氮,至拔節初期施用穗肥前可見兩處理的葉片顏色明顯偏淡,說明畝用20公斤測深專用肥料處理不能滿足水稻前期生長對氮肥的需求,建議增加基肥測深專用肥的用量。
綜合分析,生育進程各處理間無明顯差別。從生育動態可以看到,常規肥采用側深施肥方式施用,進入分蘗盛期后的分蘗發生快,分蘗數多,但同時無效分蘗發生數量大,成穗率低,說明前期氮肥量過大。田間調查同時發現采用老三樣混合側深施用的田間長勢不平,分析原因應是機械作業時導致肥料分層下肥不勻。
基施大三元側深專用肥20公斤/畝,較常規對照處理株高降低了5cm,穗長降低0.5cm,平方米收獲穗數增加27.3株/m2,結實率降低0.6,穗粒數增加1.7粒/穗,千粒重增加0.5g/千粒。實脫增產率0%;基施中化側深專用肥20公斤/畝,較常規對照處理株高降低了3.7cm,穗長降低1cm,平方米收獲穗數減少13.3株/m2,結實率提高3.0,穗粒數增加1.0粒/穗,千粒重增加0.7g/千粒。實脫減產50公斤/畝,減產率8.1%;減量5%側深施肥較常規對照處理株高增加4cm,穗長降低0.7cm,平方米收獲穗數增加53株/m2,結實率降低3.4,穗粒數減少1粒/穗,千粒重降低0.3g/千粒。實脫增產22.2公斤/畝,實脫增產率3.6%。
3結論與討論
3.1水稻本田施用側深專用肥或不同基肥量側深施用對水稻生育進程影響不明顯。
3.2常規肥料老三樣采用側深方式施入,前期發苗過旺,尤其是分蘗盛期時分蘗過多,分蘗成穗率低;減量10%和15%孕穗至拔節期間田間葉片顏色較其余處理淡,有脫肥癥狀。中化與大三元兩種測深專用肥在拔節期至施穗肥前亦有輕微脫肥癥狀。
3.3減量5%增產3.6%,其余處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減產。
3.4今年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使有的側深施肥機械是黑龍江龍格優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HTO-6型側深施肥機,加裝到洋馬插秧機上,該機械的肥量調整標尺不是很準確。
3.5常規尿素、二胺、氯化鉀混拌測深施用的田間長勢不勻,是三種肥料的顆粒大小不同,機械田間顛簸、晃動,導致從排肥口排除的量不同導致。
(作者單位:156202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九分公司軍犁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