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摘要] 目的 探討結核病患者的規范化治療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方便選取236例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該院進行診療的結核病患者,采取雙盲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均行常規藥物治療與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在治療期間給予規范化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疾病防治效果與治療依從性。 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疾病治愈率、查痰率與凃陽檢出率分別為92.37%、84.75%和24.5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05%、56.78%和16.10%,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治療依從性也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結核病患者實施規范化治療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并提升患者管理依從性,有利疾病的控制,值得在臨床當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結核病;規范化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3(c)-0040-03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standardized treatment for tuberculosis patients. Methods 236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medica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he group was given standardized treatment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ure rate, investigation rate and smear posi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92.37%, 84.75% and 24.58%,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83.05%, 56.78% and 16.10%.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improve patient management compliance, and control diseas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Tuberculosis; Standardized treatment; Effect
當前我國結核病的發病人數達130萬,在全球發病人數當中占14.3%,發病人數居全球第二。雖然當前醫療技術不斷發展,但我國結核病的發病率卻仍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健康教育未做到位而引起,且傳統的單純性健康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結核病患者的防治需求[1]。該案方便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該院所收治的結核病患者236例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對其行規范化治療的方法與效果,現將詳細醫學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案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236例在該院進行診療的結核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與《結核病診斷和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相符。排除合并存在肝腎器官嚴重疾病、精神疾病、語言意識障礙等患者。采取雙盲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118例。對照組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5例;年齡段在18~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4±5.1)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2例,初中-高中36例,高中以上40例。研究組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6例;年齡在20~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2±5.0)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0例,初中-高中35例,高中以上4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經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藥物治療,并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干預措施,包括基礎護理、飲食指導、用藥護理等;給予研究組規范化治療,措施如下。
1.2.1 患者管理 ①健康教育:為患者介紹結核病的相關知識,包括發病類型、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時的相關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結核病是可以治愈的,無需過度緊張,通過普及疾病知識以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識,從而有效防控疾病的發生;邀請一些已成功治愈的結核病患者參與院內討論,加強與院內患者的溝通和交流,由曾患同疾病的患者對院內患者進行教育,通過為其講解自己的結核病治療經驗來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2]。②心理管理: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正確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并給予其針對性疏導,以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告知患者其疾病發展情況,讓患者能詳細了解自身病況;告知患者結核病藥物的服用方法及長期服用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反應。如服用異煙肼可能會出現肢體遠端麻木、有燒灼感等癥狀;服用利福平可能會產生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癥狀;肌注鏈霉素可能會發生聽力障礙等,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并能積極應對各類藥物副作用[3]。③日常生活:告知患者結核病雖具傳染性,但治愈后不會傳染;在治療病菌未轉陰前,在日常生活當中應注意避免向周圍人大聲說話、咳嗽或打噴嚏,以免病菌傳染;依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通過調整患者飲食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囑患者按時、按量、規律服藥,切勿隨意停藥[4]。因此病細菌生長緩慢,而藥物多于細菌系列期發生作用,必須長期用藥,若隨意停藥,將會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囑患者定期回院復查,并填寫患者治療記錄卡,及時了解患者病情治療情況,依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及時調整用藥方案,提高藥物治療效果。
1.2.2 醫護人員培訓 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的結核病認知水平與專業診治技能,使醫護人員能夠及時發現結核病患者,并對其進行治療與管理,有效控制結核病患者的病情;依衛生部所頒布的《肺結核病患者規范化治療辦法》明確各級部門的責任,并將結核病患者的規范化治療納入醫護人員的考核當中,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從制度上迫使醫護人員加強對結核病患者的關注與管理[5]。
1.2.3 患者家庭管理 主動去患者家里進行訪視,了解患者家庭情況,并依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家庭管理方案;加強對患者家庭成員的培訓,使患者家屬能了解基本的結核病防治知識,包括結核病的傳染方式、結核病的治療療程、治療過程當中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及其應對措施等,發動家庭力量督促患者用藥;協助患者收集痰標本,以為患者的復查提供必要的材料;定期對患者家庭進行電話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用藥情況,包括是否規律服藥、是否發生藥物副作用、病情是否有所好轉等[6]。
1.3 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疾病防治效果與治療依從性,其中防治效果包括疾病治愈率、查痰率與凃陽檢出率;治療依從性包括按時用藥、均衡飲食、定期復查與勞逸結合等指標,采取本院自制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判,由專業人員為患者闡述調查表的內容與要求,由患者自行填寫,若患者無法填寫可采取患者自述、專業人員代寫的方式。
1.4 統計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利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疾病防治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疾病治愈率、查痰率與凃陽檢出率分別為92.37%、84.75%和24.5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05%、56.78%和16.1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結核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就當代醫療技術而言,結核病雖已可以得到治愈,但其危害性仍是不可忽略的。結核病的治療周期較長,患者在用藥期間極易產生耐藥性,為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患者需長期堅持規律用藥,這就需要患者具堅定的治療意識,能有效控制自身行為[7-10]。另,結核病具傳染性,不僅會危害患者自身健康,而且還可能通過傳染危害家庭及社會健康。為此,全社會都應對結核病引起重視,深入了解結核病的相關知識,采取規范化的管理措施,在做好患者本身診療的同時加強健康教育,使其能積極面對治療,并做好家庭隔離防護,以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減少并發癥的產生。
據相關研究表明[11-13],規范化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使患者能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為后期的治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對患者實施規范化治療的過程當中,專業人員可通過一些數據事實讓患者能清晰地了解到健康的行為對其疾病治療與改善身體狀況的作用,在幫助患者克服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還能讓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14],使其能堅持健康生活方式。通過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使其能堅持、規律用藥,從而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患者生活方式的改變及患者家屬對于疾病的深入了解,還能大大減少疾病的傳染,保障患者家庭健康,降低疾病的發病率;定期對患者家庭進行隨訪,一方面有利及時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以及時調整患者藥物方案,增強藥物治療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加強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有利構建和諧護患關系,促進患者治療措施的順利執行。
該案將于該院進行診療的結核病患者分為兩組,在行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分別給予常規干預措施與規范化治療,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接受常規干預措施的對照組,給予規范化治療的研究組的疾病治愈率、查痰率與凃陽檢出率均明顯更高(研究組:92.37%、84.75%、24.58%;對照組:83.05%、56.78%和16.10%),表明規范化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該案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明顯優于對照組,包括按時用藥、均衡飲食、定期復查與勞逸結合等指標,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一方面有利患者疾病治療成功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從而逐步降低結核病的發病率[15]。
綜上所述,針對結核病患者,對其行規范管理有利提高其疾病治愈率,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加強對疾病的控制,值得在臨床當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郝志紅.鄉村兩級肺結核防治規范化管理的實踐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3):6-7.
[2] 王麗偉.分級管理模式在門診結核病患者規范化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4):31-32.
[3] 鄭花群.規范化管理對肺結核防控作用的探討[J].人人健康,2018(10):265.
[4] 胡榮冰.分級管理模式在門診結核病患者規范化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 35(24):3411-3413.
[5] 沈勝偉.DOT管理模式在肺結核疾病控制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44-245.
[6] Biraro I A,Egesa M,Kimuda S,et al.Effect of isoniazid preventive therapy on immune responses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 an open label randomised,controlled,exploratory study[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5,15(1):438.
[7] 趙暉,王軍偉.基于臨床路徑的肺結核病規范化門診管理系統開發[J].醫療裝備,2017,30(23):25-26.
[8] 周明芬,孟秀鳳,等.規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結核院感防控中的實踐[J].中國醫藥科學,2017, 7(3):149-151.
[9] Hage C A,Azar M M,Bahr N,et al.Histoplasmosis: Up-to-Date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Seminars in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5, 36(5):729-745.
[10] 楊猛.肺結核患者的規范化治療和管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3):181.
[11] 歐穎梅,鄧思東.完全管理模式對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效果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學工程, 2016(11):143-144.
[12] 邱雨.個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藥結核病(MDR-TB)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7, 14(19):109-110.
[13] 郭素花,林榕,薛志偉,等.胰島素控制血糖治療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6, 43(13):65-67.
[14] 王科文,來力偉,南鵬飛.強化血糖控制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 2015(2):210-213.
[15] 江桂忠,徐志強,賴曉宇.180例胰島素抵抗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療效研究[J].廣州醫藥,2015, 46(3):68-70.
(收稿日期:201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