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 目的 分析賁門失馳緩癥采用胃鏡下球囊擴張術和置入覆蓋支架的治療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該院治療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胃鏡下球囊擴張術治療的對照組40例,與采用置入覆蓋支架治療的觀察組40例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對照組需行二次擴張治療的有15例,擴張兩次患者的年齡在(28.5±5.3)歲,擴張一次患者年齡在(45.6±4.5)歲。1例穿孔。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均成功置入,移位15例,2~3周取出的有4例,36例1個月后取出,無并發癥的發生。兩者患者治療后的有效率在1、3、6個月和食管體部直徑1、6個月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個月,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07 2,P=0.007 2,P<0.05)。結論 賁門失弛緩癥治療的優選方法是球囊擴張術,對中老年患者行支架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提高再次內鏡介入治療率。
[關鍵詞] 賁門失弛緩癥;胃鏡;球囊擴張;食管支架
[中圖分類號] R5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3(c)-010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ndoscopy balloon dilatation and overlay stent placement for cardia retardation. Methods 80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4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alloon dilatation under gastroscop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with 4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overlay stent. Results 1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econdary dilatation.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with dilatation was (28.5 ±5.3) years old, and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with dilatation was (45.6 ±4.5) years ol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5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implanted, 4 cases were removed two to three weeks later, 36 cases were removed one month later, 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s compared with the esophageal body diameters at 1 and 6 months (P>0.05).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7.5%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7.207 2, P=0.007 2 P<0.05). Conclusion The best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achalasia is balloon dilatation. The effect of frame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ate of re-endoscopi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Key words] Achalasia; Gastroscopy; Balloon dilatation; Esophageal stents
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的一種是賁門失弛緩癥,引起此病的病因不明,可能與患者情緒有關,據相關資料顯示,引起賁門失弛緩癥的原因也可能與患者遺傳、機體的免疫功能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有關[1]。此病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吞咽困難、反流、胸痛等[2-3]。該文將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該院治療的80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胃鏡下球囊擴張術和置入覆蓋支架兩種治療方法,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該院治療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將消化道惡性腫瘤排除,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觀察組采用置入覆蓋支架治療,對照組采用胃鏡下球囊擴張術治療。兩組患者均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均將知情同意書簽訂。對照組患者年齡在32~71歲,平均年齡為(31.5±5.2)歲。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在31~72歲,平均年齡為(32.5±4.2)歲。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對照組和觀察組臨床癥狀積分分別為(7.8±1.85)分、(7.7±1.75)分。(5.1±1.24)cm、(5.0±1.25)cm分別為食管最寬體部直徑。兩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球囊擴張術治療。胃鏡型號:Olympus GIF -XQ260。將安全彈簧的超滑硬導絲置于胃鏡的前端,直徑3.0 mm擴張球囊。患者準備:術前禁食1~3 d;若患者食管潴留嚴重者,采用胃鏡刺激其咽喉部將其潴留物吐出,并將食管用溫水沖洗干凈;術前用藥:批號:H12020957地西泮654-2各10 mg靜脈推注;治療時用胃鏡常規檢查,排凈潴留液體。在胃鏡的輔助下置入超滑硬導絲,繼續置入超滑硬導絲到胃竇的位置。超滑硬導絲在置入后將胃鏡退出,并在超滑硬導絲的輔助下,將球囊置入,擴張球囊重點至賁門,在此基礎上再次將未經置入,在胃鏡的輔助下,對球囊進行擴張處理。球囊開始壓力平均為25.5 kpa,持續2 min,停留1.5 min,再次注入氣壓100 kpa,氣壓視患者胸痛程度而定。其中,在擴張球囊前與患者事先約定好疼痛程度的暗號。如,患者舉一個手指頭代表有輕微胸痛。患者舉兩個手指頭代表中度胸痛。患者舉三個手指頭代表胸痛的程度不能忍受。當賁門部位出現少許滲液撕裂則為置入球囊成功。如果球囊擴張中患者出現了活動性出血,需要立即噴撒1/1 000的冰凍腎上腺素生理鹽水來進行止血處理。術后準備:禁食6 h、奧美拉唑20 mg,2次/d,靜脈滴注治療。對患者隨訪,病情無改善再次球囊擴張治療。
觀察組采用覆蓋支架治療。胃鏡型號與對照組一致。胃鏡型號都是Olympus GIF -XQ260。在胃鏡前端安置超滑硬導絲、防反流型覆蓋可回收支架。支架長度平均為7.5 cm,19~20 mm為完全膨脹時的直徑。術前準備與對照組一致,都是術前禁食1~3 d;若患者食管潴留嚴重者,采用胃鏡刺激其咽喉部將其潴留物吐出,并將食管用溫水沖洗干凈;患者術前用藥采用的是批號為H12020957的地西泮654-2各10 mg靜脈推注;治療時用胃鏡常規檢查,排凈潴留液體。在胃鏡輔助下將超滑硬導絲置入胃竇,并將其保留在胃竇中,將支架定位器固定卡的位置適當調整,安置器妥善位置,在導絲引導下經支架推送器置于賁門,固定輸送器外管和定位器,之后將支架推送器和導絲撤出。對其支架展開和位置固定情況采用胃鏡進行觀察,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1個月后將置入的支架取出,當患者出現支架移位的情況,需要利用回收鉤將置入的支架取出,再將釋放器重新裝入。重復以上的操作步驟,順利將支架妥善置入。術后處理參照對照組,禁食6 h、奧美拉唑20 mg,2次/d,靜脈滴注治療,目的是抑制胃酸產生,并起到抗反流的作用。
1.3 術后隨訪
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如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感染等。并記錄1、3、6、12個月臨床癥狀積分,測量患者1、6、12個月食管最寬體部直徑。
1.4 觀察指標
臨床癥狀評分為0分表示患者疾病治愈;臨床癥狀評分減少3~4分表示患者疾病治療顯效;減少1~3分表示患者疾病治療有效;評分沒有減少或者增加為無效。其中,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有效患者例數+顯效患者例數+治愈患者例數)/患者總例數×100.0%。
1.5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分析、統計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胃鏡下治療結果
對照組60次為擴張總次數,兩次擴張15例,擴張兩次患者的年齡在(28.5±5.3)歲,擴張一次患者年齡在(45.6±4.5)歲,兩者相比擴張兩次的更具年輕化,穿孔1例。無上消化道出血,縱膈積液、頸部皮下氣腫、發熱等情況采取對癥處理后均治愈。觀察組支架移位15例,1~4次重新置入支架。固定支架采用絲線固定鼻外法的有2例,4例由于潰瘍和肉芽組織增生在2~3周將支架取出。36例1個月后取出,無并發癥的發生。
2.2 患者隨訪結果
1、3、6個月有效率比較以及食管最寬體部直徑1、6個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個月結果比較(P<0.05);兩組治療次數、住院費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臨床上引起賁門失弛緩癥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據相關資料顯示,引起賁門失弛緩癥的病因可能與患者家族遺傳因素、環境變化因素、以及患者自身情緒因素和機體免疫功能有關系。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方法有多種,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為內鏡下手術治療,其主要治療的目的是改善賁門括約肌松弛狀態,使得LES壓力下降,從而緊張性、組織性的賁門得到緩解[4-5]。因其內鏡下治療創傷小、療效顯著等優點在臨床治療上常被采用[6]。
球囊擴張術在機械原理下使得食管括約肌收縮,肌纖維在部分斷裂的情況下,平滑肌張力喪失,從而將癥狀減輕[7]。但是,據相關資料顯示[8],球囊擴張術在治療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此種治療方式可能發生多種并發癥,比如在壓力過高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穿孔、出血等情況。而采用覆膜支架植入擴張方法治療,可以適當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患者疤痕的減輕有重要的作用。該次研究中對照組球囊擴張直徑為3.0 cm,壓力根據患者自身胸痛承受力來設置。患者在擴張術后治療的前6個月,與對照組在治療有效率和食管體部直徑上相比無較大差異。當術后治療12個月時,治療有效率和食管體部直徑上相比出現明顯差異,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7.5%(P<0.05),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球囊擴張治療方式并不比支架治療效果好。此種調查結果與文獻資料報道具有相似性,在治療過程中有一定局限性[9]。分析對照組1次擴張失敗的原因,發現其治療效果與患者年齡有關。支架治療主要采取持續性擴張手法,具有痙攣長期緩解的效果。由于此種疾病的食管具有蠕動功能,在食管狹窄處較為光滑的地方,容易造成支架移位。術后患者在飲食不注意的情況下易造成惡心嘔吐[10-12]。該次觀察組發生移位的15例,37.5%為移位率,移位情況發生需要再次胃鏡置入造成治療費用增加,并在置入時間較長情況下,易造成潰瘍、組織增生等情況。
綜上所述,兩種治療方法各自具有優缺點,球囊擴張治療引起費用低有效,更適合于老年患者使用。年強患者采用此種治療方式需要檢查其穿孔情況。支架治療費用加高,術后患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并警惕移位情況。因此采用何種治療方法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堅持個性化治療的原則。
[參考文獻]
[1] 曹志強.胃鏡下球囊擴張與植入覆膜支架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的效果對比[J].醫療裝備,2018,31(10):108-109.
[2] 陳衍磊.對賁門失弛緩癥患者實施放置食管支架治療的臨床治療作用研究[J].中外醫療,2018,37(15):68-69,72.
[3] 周成,孫鵬飛,臧書源,等.腹腔鏡Heller術+Dor胃底折疊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9):58-60,64.
[4] 楊珍明,沈磊.Flush刀和SB刀在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中的臨床應用[J].胃腸病學,2018,23(1):34-37.
[5] 孫斌,劉德地,王亞雷,等.不同亞型賁門失弛緩癥的食管動力學特點的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8,53(1):151-154.
[6] 趙冬瑤,孫淑珍,王紅建.高分辨率食管測壓在賁門失弛緩癥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效果評價中的價值[J].中國內鏡雜志,2017,23(10):47-52.
[7] 張龍龍,李峰,王根旺,等.內鏡下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7,24(4):482-488.
[8] 彭伯堅,曹天生,王健,等.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不同亞型賁門失弛緩癥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7,38(11):2056-2058.
[9] 龐文廣,黃鳳柳,葉敏,等.胃鏡輔助腹腔鏡改良Heller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7,22(6):413-416.
[10] 郭慶梅,宋新彥.22例胃鏡下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的配合與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5):223-224.
[11] 李慶.研究麻醉胃鏡下賁門失弛緩癥氣囊擴張治療的效果[J].吉林醫學,2015,36(5):913.
[12] 陳滿彩,彭文君,徐曙光,等.胃鏡下氣囊擴張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配合及護理[J].當代護士,2015(10中旬刊):41-42.
(收稿日期: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