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煒 吳云
【摘要】現階段,人們的睡眠時間已經明顯減少,而越來越多的流行病數據表明短睡眠時間與人體代謝紊亂有明顯相關性,而且有可能成為高血壓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睡眠時間剝奪后會增加交感神經活動,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增加。對于理解睡眠對人體代謝的影響,有關研究中心提出季節性表達節儉基因型的想法。本文論述了近幾年睡眠時間與血壓影響的研究進展,并此來提高社會對睡眠問題的高度重視,通過改善睡眠時間,減少高血壓的發生,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
【關鍵詞】睡眠時間;高血壓;正常高值血壓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1
近年來,眾多研究數據顯示睡眠時間的長短影響著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睡眠在心血管系統,內分泌和免疫等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處在一個緊張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與工作壓力的增大導致目前我國睡眠時間明顯降低,其中發達城市尤為顯著。美國2011年的一個全國調查顯示,隨著高科技設備的使用逐漸普及,90%的美國人會在睡覺前1 h使用電子設備,我國也有類似的情況,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年輕人舍不得睡,睡眠問題引發的慢性疾病逐年上升。
1 睡眠時間與高血壓的關系
越來越多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睡眠時間與高血壓發病率有明顯相關性。國外有關縱向調查和橫斷面研究顯示長期睡眠時間短的患者高血壓發病率明顯升高;通過對我國東北47213名社區中老年人的隊列研究調查發現,睡眠時間過長和過短都會使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P<0.05),即所謂的U型曲線。綜上所述,對于兩者之間的關系,無論年齡還是性別的影響,大部分研究結果都提示短睡眠時間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而睡眠時間過長也可能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
2 睡眠時間與正常高值血壓的相關性
2.1 正常高值血壓概念
2003年由美國高血壓預防、檢測、評估和治療聯合委員會第七份報告(JNC7)初次提“高血壓前期”的概念。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進行重新修訂,將血壓分為三類:正常血壓(90~119/60~79 mmHg)、正常高值血壓(120~139/80~89 mmHg)和高血壓(SBP≥140 mmHg,DBP≥90 mmHg)。我國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正常高值血壓人群中心血管發病危險較<110/75 mmHg水平者增加1倍以上,血壓120~129/80~89 mmHg和130~139/85~89 mmHg
中年人群10年成為高血壓患者比例分別達45%和64%。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已將這一水平血壓列為高血壓的診斷范圍。可見早期對正常高值血壓人群的識別及危險因素的預防對高血壓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2.2 睡眠時間與正常高值血壓的相關研究
一項以問卷調查方式的研究對122例社區男性正常高值血壓人群進行評定,結果42.5%的男性正常高值血壓人群存在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組的舒張壓(88±5.69)也高于無睡眠障礙組(P<0.05)。為了分析正常高值血壓人群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對天津市40~70歲非高血壓常住居民1059人進行了2年的隨訪,結果顯示正常高值血壓人群的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中短睡眠時間(<5 h/d)排在前5位,該研究樣本量小,且選擇年齡為中老年人群,故該結論不能擴展到所有年齡的正常高值血壓人群。目前關于睡眠時間對正常高值血壓的影響的研究較少,并且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有待更大規模的研究進行分析評價。
3 睡眠時間與血壓關聯的相關機制
有證據表明,睡眠持續時間短的患者ACTH和皮質醇分泌增加,表明下丘腦垂體軸(HPA)活動增加,HPA軸突的慢性激活或失調不僅導致高血壓的風險增加,還引起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和健康障礙如焦慮和抑郁的增加。從季節性表達節儉基因型的想法可以解釋這一現象。節儉基因型是為了適應外界環境的季節性變化而進化來的,光照、睡眠、活動和營養攝入量為節儉基因的表達提供線索。而人造光源的出現使睡眠時間明顯減少,因此可以幫助觸發節儉基因型的表達,擾亂SCN,導致自主神經的紊亂。
4 結 論
目前對于睡眠時間對血壓影響的流行病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大部分研究結論均指向一個方向:短睡眠時間明顯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隨著流行病學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睡眠時間將有望成為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通過對危險因素的預防,大大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2] 王 薇,趙 冬,厚 磊,等.1331人基線血壓水平及10年血壓變化與頸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研究.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1):1017-102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