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雯 葉世登 徐惠芳
【摘要】本文分析葉世登中藥臨方炮制經驗,闡述中藥臨方炮制的意義,界定臨方炮制的適用范圍及其注意事項,旨在為開展中藥臨方炮制工作提供經驗。
【關鍵詞】臨方炮制;法規依據;適用范圍;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2
葉世登系湖北省首屆中醫名師,對中醫藥學既注重傳統經驗的吸收與傳承,又善于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著力創新。多年來始終注重中藥飲片制用技術的研究,“制”系指將中藥材炮制成飲片,本文分析葉世登臨方炮制經驗,凝練導師的學術思想,傳承導師的特色技藝。
1 臨方炮制的定義
臨方炮制,系指中藥調劑人員按照臨證飲片處方的要求,調劑時對藥材或飲片進行再加工的操作過程[1]。
2 臨方炮制的意義
2.1 恪守藥政法規,嚴格藥為醫用
《中國藥典》(2015年版)共收載中藥材500多種、中藥飲片1200多種,而醫院中藥房常備飲片品種一般不超過600種。這是因為部分品種只能用“藥材上柜、飲片入藥”,以利養護,如火麻仁、砂仁等;部分品種系“冷淡品種”,其使用頻率極低,受調劑室面積所限,亦不宜常備。由此可見,如處方中出現非中藥房所備飲片,勢必導致配方時缺藥。為確保臨床療效,保障用藥安全,嚴格藥為醫用,必須“臨方炮制”。
2.2 堅持誠信經營,構建放心藥房
中藥材特別是貴細藥材,大多商品等級復雜,價格相差懸殊,故應以藥材“上柜”。旨在調劑上述品種時,先讓消費者“看貨”,即鑒定其真偽質地、商品等級、來源產地等,使其對藥材的“性價比”放心后,再行臨方炮制,用于調劑。以此誠信經營,增強人們對中醫藥的信賴。
3 臨方炮制的適用范圍
3.1 “藥材上斗、飲片入藥”
基于藥材普遍存在同物異名、異物同名的現象,加上同種藥材大多可制成多種飲片,為保留其“形、色、氣、味”等鑒別特征,或防止其產生質量變異,或有利于配方稱量,故有一部分品種應以“藥材上斗、飲片入藥”。
比如“奶母果”,應以“薜荔”的雄性隱花果(藥材)經破碎后(飲片)入藥[2]。但奶母果一經破碎,則難辨雌雄,故應在調劑時破碎,即臨方炮制。再比如處方用名“鹽知母”,應取知母肉用鹽水炒干[3],且鹽知母中多糖的含量高于生品。但鹽知母極易吸潮并粘結成塊,不易配方稱量與保存,故應臨方破碎。
綜上,開展臨方炮制既要發皇古義,又要汲取新知。
3.2 “逢子必搗”與“逢子必炒”
中藥材傳統分類方法將果實與種子并為一類,說明“逢子必搗”與“逢子必炒”并非單指種子類藥材,還包括果實類藥材。據統計,在現行版《中國藥典》所收載的94種果實種子類藥材中,規定應“用時搗碎”的品種有64種,占67.4%;炒制品44種,占45.7%;由此可見,“逢子必搗”與“逢子必炒”的說法雖有些夸張,卻有據可循。
為此,以前中藥房都備有“沖筒”,以供搗藥之用,但如今大多棄之不用。故有人戲稱現在去中醫院:找不到醫院的門,看不見中醫的人,聞不到中藥的香,聽不到搗藥聲。這也是人們對中醫院應保持中醫藥特色的期盼。
3.3 貴細藥材
前已述及,凡貴細藥材,應先讓消費者鑒定藥材的真偽質地、商品等級、來源產地等,使其對藥品質量給予肯定后,再行炮制入藥。以此,誠信服務,增強人們對中醫藥的信賴。
3.4 兩藥同制
所謂兩藥同制,系指利用兩種飲片的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將其制成另一種飲片。如蒲黃炒阿膠、吳茱萸拌黃連等。注意:兩藥同制有主藥與輔藥之分,前者為輔藥,后者為主藥。如上述例子中的蒲黃、吳茱萸為輔藥;阿膠、黃連為主藥。主藥與輔藥的用量比應符合現行版《中國藥典》或所屬地《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的相關規定。配方時應按處方劑量稱取炮制成品的總量,并分藥到劑。
3.5 鮮品入藥
鮮品入藥是中醫藥的又一特色,多用于防治暑期疾病,如鮮藿香、鮮石斛、鮮地黃等。此類藥材一般埋入濕砂中養護,調劑時取出洗凈切片,即制即用。由此可見,鮮品入藥也屬臨方炮制的范疇。
4 臨方炮制的注意事項
4.1 控制品種,寧缺勿亂
臨方炮制的最大弊端是延長了患者的候藥時間。因此,醫療機構應制定本單位“臨方炮制品種目錄”,并嚴格控制品種數。其中,凡現行版《中國藥典》或所屬地《中藥飲片炮制規范》未收載的飲片,不得臨方炮制。如:鱉血炒柴胡、鹿血炙淫羊藿等生僻品種。
4.2 細而不粉,有利煎服
“用時搗碎”是臨方炮制的主要方法,適用范圍廣,有利于飲片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是,為避免搗碎后含細粉過多,導致煎煮時因藥汁糊化而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故搗碎后的飲片仍應呈顆粒狀,確保細而不粉。為了盡可能達到細而不粉的要求,可選用SO304材質的微型破碎機進行破碎。
4.3 稱準分勻,分藥到劑
凡需臨方炮制的飲片,其處方劑量系指炮制后所得成品的重量。因此,不得按處方劑量稱取藥材或飲片進行臨方炮制。凡用“炒、炙”等方法制得的成品,應冷后稱量,并分藥到劑。
4.4 建章立制,完善記錄
雖然臨方炮制已被列入中藥藥事管理范疇,但絕大多數醫院尚未開展此項工作,甚至不知何謂“臨方炮制”。為此,行業主管部門與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規范臨方炮制,并加強督導。
由于臨方炮制是生產炮制的補充。因此,GMP的基本條款均適用于對臨方炮制操作過程的管控。如物料領用記錄、生產記錄、清場記錄、物料狀態記錄、物料平衡記錄等必須完整、真實、準確。為總結臨方炮制經驗,推廣臨方炮制工作,提高臨方炮制水平提供依據。
總之,“辨證施治、遣藥組方、飲片入藥、臨方炮制、諸藥共煎”仍是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其中,臨方炮制是醫療工作與藥學工作的契合點,必須醫知藥情,藥為醫用,肯綮適宜,相得益彰。再者,臨方炮制歷史悠久,涉獵廣博;既有系統的理論,又有傳統的工藝;既要恪守藥政法規,又要實施科學管理。更要防止醫院藥房被商業化,藥劑人員被店員化。
參考文獻
[1] 梅全喜,彭代銀.中藥臨床藥學導論[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26.
[2] 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湖北省中藥材質量標準[M].湖北科技出版社.2009:47.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212.
本文編輯:劉欣悅